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765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陶瓷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陶瓷行业的的发展,过去粗狂型的生产带来的弊端也就越来越凸显,原材料进一步的减少,但是废料却越来越多,陶瓷废料主要是指陶瓷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成形、干燥、搬运、焙烧以及贮存等工序中产生的废料,其中,烧成废料是陶瓷制品经焙烧后生成的废料,主要是烧成废品和在搬运等生产工序中的损坏而造成,目前对于这类的废料通常是进行粉碎,粉碎后可以用作铺路,可以用作混凝土的骨料,还可磨成瓷粉,当成熟料用作陶瓷的原料,但是目前的粉碎设备在对陶瓷粉碎时不能分类粉碎,在粉碎较大的陶瓷时,容易对破碎结构和出料口造成堵塞,影响破碎装置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设有四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粉碎箱内竖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粉碎箱内分隔为转动腔和粉碎腔,所述粉碎箱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贯穿粉碎箱的侧壁并延伸至转动腔内,所述粉碎腔内等间距设有多个粉碎辊,所述粉碎辊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粉碎锥,所述粉碎辊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粉碎腔内的侧壁上,所述粉碎辊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隔板并延伸至转动腔内,位于转动腔内的连接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齿轮,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均相互啮合,位于转动腔内的输出轴的一端和其中一个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粉碎箱的下端设有出料通道,所述粉碎箱的侧壁上设有输料口,所述输料口处连接有输料管,所述底座的上端另一侧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支撑板并延伸至该支撑板的外侧,位于该支撑板外侧的第二转动杆上设有第二固定轮,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二转动杆上设有两个第三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粉碎滚筒,所述粉碎滚筒的外侧壁设有和第三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支撑台的一侧设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第二固定轮之间通过第二驱动带连接,所述粉碎滚筒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输料管远离输料口的一端贯穿第二进料口并延伸至粉碎滚筒内,所述粉碎滚筒内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粉碎滚筒内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粉碎滚筒并延伸至粉碎滚筒的外侧,位于粉碎滚筒内的第一转动杆的一侧设有第二粉碎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侧设有反击块,位于粉碎滚筒外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上均设有第二齿轮,且两个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上设有第一固定轮,所述支撑台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第一固定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料通道的下端设有第一传送装置,所述支撑台的上端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第二传送装置,两个传送装置均包括一个传送带和两个转动轴,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个转动轴上,其中一个转动轴的一侧设有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该转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粉碎滚筒的外侧壁上为过滤网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为电机。

本发明中,对陶瓷废料处理时,将废料通过第一进料口送入粉碎箱内,第一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粉碎辊转动,从而利用第一粉碎锥对废料进行粉碎,较小的废料通过出料通道落入第一传送装置上,对于较大的废料,不容易粉碎的废料,随着第一驱动装置输出轴的转动粉碎辊将大块的废料送入输料管内,再通过输料管落入粉碎滚筒内,第三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带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的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粉碎滚筒转动,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粉碎锥对粉碎滚筒内的大块废料粉碎,粉碎滚筒的转动废料翻转,从而利用反击块将大块废料打碎,粉碎后的废料经过滤网落入第二传送装置上,本发明通过粉碎箱和粉碎滚筒的结合实现了对陶瓷废料的分类粉碎,不仅保证了粉碎的质量和效果,还大大提高了粉碎效率,防止较大的陶瓷在粉碎时对机器造成的损坏,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的粉碎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粉碎箱、2粉碎辊、3第一粉碎锥、4出料通道、5第一传送装置、6支撑柱、7输料管、8粉碎滚筒、9反击块、10齿条、11第二粉碎锥、12第二齿轮、13第一转动杆、14第一固定轮、15第一传动带、16第二固定轮、17第二传动带、18第三驱动装置、19第二转动杆、20第三齿轮、21支撑板、22第二驱动装置、23支撑台、24第一驱动装置、25第一齿轮、2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陶瓷焙烧后的固体废料粉碎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一侧设有四根支撑柱6,支撑柱6的上端设有粉碎箱1,在粉碎箱1内对较小的陶瓷废料粉碎,粉碎箱1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粉碎箱1内竖直设有隔板26,隔板26将粉碎箱1内分隔为转动腔和粉碎腔,粉碎箱1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装置24,第一驱动装置24的输出轴贯穿粉碎箱1的侧壁并延伸至转动腔内,粉碎腔内等间距设有多个粉碎辊2,第一驱动装置24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5转动,从而带动粉碎辊2转动粉碎,粉碎辊2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粉碎锥3,粉碎辊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粉碎腔内的侧壁上,粉碎辊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贯穿隔板26并延伸至转动腔内,位于转动腔内的连接杆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齿轮25,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齿轮25之间均相互啮合,位于转动腔内的输出轴的一端和其中一个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粉碎箱1的下端设有出料通道4,粉碎后的碎片通过出料通道4落出,粉碎箱1的侧壁上设有输料口,输料口处连接有输料管7,底座的上端另一侧设有支撑台23,支撑台23的上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21,两个支撑板21之间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二转动杆19,第二转动杆1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支撑板21的一侧,第二转动杆19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支撑板21并延伸至该支撑板21的外侧,位于该支撑板21外侧的第二转动杆19上设有第二固定轮16,位于两个支撑板21之间的第二转动杆19上设有两个第三齿轮20,支撑板21的上端设有粉碎滚筒8,粉碎滚筒8的外侧壁设有和第三齿轮20啮合的齿条10,支撑台23的一侧设有第三驱动装置18,第三驱动装置18的输出轴和第二固定轮16之间通过第二驱动带17连接,第三驱动装置18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二驱动带17转动,粉碎滚筒8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输料管7远离输料口的一端贯穿第二进料口并延伸至粉碎滚筒8内,粉碎滚筒8内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杆13,第一转动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粉碎滚筒8内的一端侧壁上,第一转动杆13的另一端贯穿粉碎滚筒8并延伸至粉碎滚筒8的外侧,位于粉碎滚筒8内的第一转动杆13的一侧设有第二粉碎锥11,第一转动杆13的另一侧设有反击块9,位于粉碎滚筒8外侧的两个第一转动杆13上均设有第二齿轮12,且两个第二齿轮12相互啮合,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13上设有第一固定轮14,支撑台23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22,第二驱动装置22的输出轴和第一固定轮14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15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2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1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13转动。

本发明中,出料通道4的下端设有第一传送装置5,支撑台23的上端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开口,放置槽内设有第二传送装置,两个传送装置均包括一个传送带和两个转动轴,传送带套接在两个转动轴上,其中一个转动轴的一侧设有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该转动轴固定连接,第四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传送,粉碎滚筒8的外侧壁上为过滤网结构,第三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22、第一驱动装置24和第四驱动装置均为电机,提供动力。

本发明中,对陶瓷废料处理时,将废料通过第一进料口送入粉碎箱1内,第一驱动装置24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5转动,第一齿轮25的转动带动粉碎辊2转动,从而利用第一粉碎锥3对废料进行粉碎,较小的废料通过出料通道4落入第一传送装置5上,对于较大的废料,不容易粉碎的废料,随着第一驱动装置24输出轴的转动粉碎辊2将大块的废料送入输料管7内,再通过输料管7落入粉碎滚筒8内,第三驱动装置18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带17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19转动,第二转动杆19的转动带动第三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粉碎滚筒8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2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1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1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粉碎锥11对粉碎滚筒8内的大块废料粉碎,粉碎滚筒8的转动废料翻转,从而利用反击块9将大块废料打碎,粉碎后的废料经过滤网落入第二传送装置上。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