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温湿度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116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调节温湿度搅拌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温湿度搅拌机,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搅拌机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 搅拌机分为好多种,有强制式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双卧轴搅拌机等等。由于该设备的便捷性,搅拌机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加工、化工生产、工业生产等领域,目前市场上的食品搅拌机也多种多样,但是这些搅拌机大都结构复杂,搅拌单一,并且仅仅针对某一种产品进行搅拌,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现有的搅拌机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搅拌机内的温度和湿度,不好控制,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调节温湿度搅拌机,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紧凑,成本较低,该技术方案中的搅拌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延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节温湿度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本体组件、动力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本体组件上,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本体组件的一侧,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上方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整个筒体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风机和电阻式加热器,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该技术方案在筒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及时感知搅拌筒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如果温度过高启动风机,温度过低启动加热器,便于及时进行温湿度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减速机、传动轴以及电器控制柜,所述电器控制柜设置在筒体一侧的支架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搅拌轴,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叶设置为可伸缩式搅拌叶,可延长3-5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出料抽板,所述出料抽板设置在出料口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网孔,便于观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之间活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大大延长了搅拌机的实用寿命,搅拌机中,磨损最快的是桨叶,当出现桨叶磨损时,只需要将该桨叶卸掉更换新的桨叶即可,方面实用,节省费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实用性强;2)该技术方案能耗低,搅拌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延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3)该技术方案在筒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及时感知搅拌筒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如果温度过高启动风机,温度过低启动加热器,便于及时进行温湿度调节。;4)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之间活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大大延长了搅拌机的实用寿命,搅拌机中,磨损最快的是桨叶,当出现桨叶磨损时,只需要将该桨叶卸掉更换新的桨叶即可,方面实用,节省费用;4)该技术方案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剖视图;

图中:1、盖体,2、把手,3、筒体,4、出料抽板,5、螺栓,6、出料口,7、机架,8、搅拌轴,9、风机,10、电机,11、减速机,12、电器控制柜,13、搅拌叶,14、加热器,15、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调节温湿度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包括本体组件、动力组件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本体组件上,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本体组件的一侧,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筒体3、设置在筒体上方的盖体1,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把手2,所述整个筒体设置在机架7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风机9和电阻式加热器14,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16。该技术方案在筒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及时感知搅拌筒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如果温度过高启动风机,温度过低启动加热器,便于及时进行温湿度调节。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10、减速机11、传动轴以及电器控制柜12,所述电器控制柜设置在筒体一侧的支架上方,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叶13、搅拌轴8,所述搅拌叶12设置在搅拌轴8上,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之间活动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大大延长了搅拌机的实用寿命,搅拌机中,磨损最快的是桨叶,当出现桨叶磨损时,只需要将该桨叶卸掉更换新的桨叶即可,方面实用,节省费用。

实施例2:参见图1、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叶设置为可伸缩式搅拌叶,可延长3-5cm,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延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出料抽板,所述出料抽板设置在出料口上方,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网孔,便于观察。

本发明还可以将实施例2所述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