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加热的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184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均匀加热的反应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反应容器的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加热的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对于大部分的反应容器,其内部均需要设置加热组件,传统的加热组件通过电热管或者电热线圈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电热管释放大量热量,很容易造成电热管处的温度较高,其他区域的反应容器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搅拌的方式使得反应液能相互传热,但是,从加热管路本身来看,加热管路的位置的温度还是偏高的,而且加热管路本身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快,反应液在反应过程中遭遇剧烈温度变化时,很容易发生副反应。

相比之下,水浴或者油浴加热为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慢的反应,但是由于水浴和油浴一般为包覆反应容器进行加热,反应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耗,生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损耗低,温度变化速度慢,加热均匀,适用于温和反应的反应容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匀加热的反应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为密封的壳体,壳体顶部设有搅拌电机和加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垂直安装的搅拌轴和搅拌桨,搅拌轴的顶部连接在搅拌电机上,所述的壳体与搅拌轴之间设有螺旋盘绕的加热管路,壳体的顶部设有加热组件,所述的加热管路由相互焊接在一起的上行管路和下行管路所组成,上行管路的出液口连接在加热组件上,下行管路的进液口连接在加热组件上,上行管路和下行管路在壳体的下部相连通。

本发明的壳体内不同高度上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加热管路上;由于加热管路是从壳体上部连接到壳体下部的,壳体内部本身存在搅拌桨进行搅拌反应,为了提高加热管路的稳定性,通过加强筋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加热组件上设有液体循环槽,加热器、循环泵和控制器,所述的加热管路和循环泵连接在液体循环槽上,所述的加热器设置在液体循环槽的外侧;通过加热组成为壳体内的加热管路循环提供液体传热介质,方便加热管路的匀速升温。

本发明的液体循环槽和加热管路内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的温度变化范围广,相比于水,其更能适用于多种反应。

本发明的液体循环槽、循环泵和加热器均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为了避免加热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耗,防止加热过程中的能量的流失,与加热管路相连接的设备,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部添加的加热管路,加热管路内部通过液体导热介质进行填充,通过液体导热介质对壳体内部进行加热,升温速率平稳,加热均匀,同时加热管路本身为盘旋缠绕的,接触面积大,加热效果好,加热管路上、下相连通,通过加热组件循环进液和出液,循环加热;而且其解决了传统水浴或者油浴加热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大的问题,热能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热管路剖面结构图。

其中,1 壳体,2 搅拌电机,3 加料口,4 出料口,5 搅拌轴,6 搅拌桨,7 加热管路,8 加热组件,9 加热器,10 循环泵,11 加强筋,12 上行管路,13 下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均匀加热的反应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为密封的壳体1,壳体1顶部设有搅拌电机2和加料口3,壳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4,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垂直安装的搅拌轴5和搅拌桨6,搅拌轴5的顶部连接在搅拌电机2上,所述的壳体1与搅拌轴5之间设有螺旋盘绕的加热管路7,壳体1的顶部设有加热组件8,所述的加热管路7由相互焊接在一起的上行管路12和下行管路13所组成,上行管路12的出液口连接在加热组件8上,下行管路13的进液口连接在加热组件8上,上行管路12和下行管路13在壳体1的下部相连通。

实施例2:如图1和2所示,壳体1内不同高度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1,加强筋11固定连接在加热管路7上;由于加热管路7是从壳体1上部连接到壳体1下部的,壳体1内部本身存在搅拌桨6进行搅拌反应,为了提高加热管路7的稳定性,通过加强筋11进行固定。

实施例3:如图1和2所示,加热组件8上设有液体循环槽,加热器9、循环泵10和控制器,所述的加热管路7和循环泵10连接在液体循环槽上,所述的加热器9设置在液体循环槽的外侧;通过加热组件8成为壳体1内的加热管路7循环提供液体传热介质,方便加热管路7的匀速升温。

实施例4:如图1和2所示,液体循环槽和加热管路7内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的温度变化范围广,相比于水,其更能适用于多种反应。

实施例5:如图1和2所示,液体循环槽、循环泵10和加热器9均设置在壳体1的内侧;为了避免加热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损耗,防止加热过程中的能量的流失,与加热管路7相连接的设备均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任意组合或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