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645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包括沉降槽主箱体,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均匀分布有竖直设置的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曲面主导向沉降板,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的内壁形成往返曲折的液体流动通道;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还竖直设置有与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垂直的副沉降板,副沉降板与多个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垂直交叉形成曲面导向格栅;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端部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在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占地面积小、沉降效率高,在固体微粒回收、净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
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属于固体微粒回收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纳米制造领域,无论气固分离或液固分离都面临着“穿滤”这一技术难题的严重困扰。
[0003]依据“布朗运动原理”,水体中微粒的沉降速度若以毫米(mm)计,则与其对应的时间单位为“百年”。也就是说,要想将水体中的微粒彻底沉降干净,必须经过人为的干预,否则基本不会自然沉降彻底。
[0004]目前,现有的沉降装置占地面积大、效率低、尤其对于微细颗粒的快速沉降效果不明显;沉降分离效率不高,沉降分离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采用曲面导向格栅、占地面积极小、沉降分离效率高。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包括沉降槽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槽主箱体包括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上部为板状矩形框架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下部为中空的倒四棱锥体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的底部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上表面相配合密封连接;
[0008]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均匀分布有竖直设置的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曲面主导向沉降板,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的内壁形成往返曲折的液体流动通道;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还竖直设置有与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垂直的副沉降板,所述副沉降板与多个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垂直交叉形成曲面导向格栅;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端部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 ;在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
[0009]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过流端上部开设有便于液体流过的通孔。
[0010]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为波浪形的曲面板状结构。
[0011]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其中一面为沉降板导向面,沉降板导向面朝向入水口或排水口方向。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中部还开设有人孔法兰。
[0013]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沉降板上开设有副沉降板侧孔;作为优选方案,副沉降板侧孔为方形。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沉降槽主箱体的多根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加固立柱的立柱剪刀梁。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和立柱剪刀梁的材质均为槽钢。
[00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采用呈波浪形状的曲面主导向沉降板和设有副沉降板侧孔的副沉降板,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布置,使流体成倍率降低流速,进而降低了流体对固体微粒的携带能力,提高沉降效率和场地利用率。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导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具有多重功能促使水中微粒沉降分离:a.入海口效应:管道流速流量与沉降槽通道成倍率骤然放大,流速骤降促使水流的携带能力骤然降低;b.贴壁效应:本装置充分利用了微粒贴壁沉降这一特性,将水流通道格栅设计成流畅的波浪式曲面,使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换向,即增大了为力的离心力又及大地增加了微粒贴壁自沉的机率;c.辅以微量的从天然生物中提取的高分子物质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过接枝共聚、改性等手段制得的天然改性混凝剂,对水体中的微粒产生双电层作用,使固体颗粒相互聚集和通过高分子物质链的吸附架桥双重作用,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团聚,快速沉降。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闭式微粒捕集系统(导向格栅快速沉降分离系统)的方案,对水中携带的穿滤的微粒进行人为干预“絮凝”捕集;对纳米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困扰液固分离过程效能的“穿滤”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附图说明】

[0017]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沉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沉降槽主箱体1、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入水口2、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沉降板导向面31、副沉降板4、副沉降板侧孔41、人孔法兰5、出料口6、排水口 7、立柱剪刀梁8、立柱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包括沉降槽主箱体1、立柱剪刀梁8和立柱9;沉降槽主箱体I包括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为板状矩形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为无底无盖长方体板状框架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为中空的倒四棱锥体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的底部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的上表面相配合密封连接;立柱9用于支撑沉降槽主箱体I,立柱9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加固立柱9的立柱剪刀梁8。
[0023]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内均匀分布有竖直设置的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的内壁形成往返曲折的液体流动通道;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内还竖直设置有与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相垂直的副沉降板4,所述副沉降板4与多个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相互垂直交叉形成曲面导向格栅;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端部分别设置有入水口 2和排水口7;在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6;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过流端上部开设有便于液体流过的通孔。
[0024]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为波浪形的曲面板状结构。凸起面为发生离心力之动力来源,凹面为流体中颗粒产生贴壁沉降效应提供条件。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的沉降板导向面31朝向入水口 2或排水口 7方向。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下部12的中部还开设有人孔法兰5。
[0026]如图4所示,所述副沉降板4上开设有副沉降板侧孔41;作为优选方案,副沉降板侧孔41为方形。当然,副沉降板侧孔41也可以是其他能实现功能的形状。
[00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和立柱剪刀梁8的材质均为槽钢。
[0028]本实用新型中,在沉降槽主箱体上部11内,曲面主导向沉降板3强制流体变换流动方向,使液体中所携带的微粒发生换位现象,同时结合设有副沉降板侧孔的副沉降板,通过格栅的曲面强制流体不断变换其流动方向使流体成倍率降低流速,进而降低流体对固体微粒的携带能力,达到快速沉降的目的。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包括沉降槽主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槽主箱体包括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上部为板状矩形框架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下部为中空的倒四棱锥体结构;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的底部和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上表面相配合密封连接; 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均匀分布有竖直设置的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曲面主导向沉降板,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的内壁形成往返曲折的液体流动通道;沉降槽主箱体上部内还竖直设置有与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垂直的副沉降板,所述副沉降板与多个曲面主导向沉降板相互垂直交叉形成曲面导向格栅;沉降槽主箱体上部端部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 ;在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 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过流端上部开设有便于液体流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为波浪形的曲面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主导向沉降板其中一面为沉降板导向面,沉降板导向面朝向入水口或排水口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槽主箱体下部的中部还开设有人孔法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沉降板上开设有副沉降板侧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沉降板侧孔为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沉降槽主箱体的多根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加固立柱的立柱剪刀M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曲面导向格栅快速沉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和立柱剪刀梁的材质均为槽钢。
【文档编号】B01D21/28GK205699626SQ20162061480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朱孔军, 王成明
【申请人】南京宇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