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染料砂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131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磨机,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效果更佳的纺织染料砂磨机砂磨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染料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将树脂原料、颜料、溶剂、助剂等放入在储料槽中,搅拌均匀,然后通过砂磨机进行研磨,成为成品。

以往,砂磨机包括筒体、砂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等,在筒体的圆周壁形成冷却约流通空间,来对砂磨机进行冷却,防止在砂磨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损坏。但是,这样的冷却仅能够从筒体的圆周壁进行冷却,对于筒体中部的热量不能够很好地吸收或者降温效果缓慢。尤其,对于大型的砂磨机,从圆周壁的冷却效果更差;因此,就必须研制出一种冷却效果更佳的砂磨机,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佳的纺织染料砂磨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织染料砂磨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砂磨筒体、输出仓、砂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砂磨筒体一端设有浆料进口,砂磨筒体的另一端与输出仓连通且砂磨筒体与输出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砂磨筒体的外壁由外层壁和内层壁组成,外层壁和内层壁之间构成一流通空间,内层壁内侧还设有若干两端均与流通空间的冷却管,冷却管呈弧状且冷却管均向砂磨筒体的轴心延伸,砂磨筒体的外层壁上设有与流通空间连通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以及研磨介质入口,冷却液入口设置在砂磨筒体的底部,冷却液出口和研磨介质入口均设置砂磨筒体的顶部且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成对角设置;

砂磨机构包括位于砂磨筒体的内部且穿过砂磨筒体和输出仓延伸至外部的主轴以及隔开间隔安装在主轴上的多个砂磨盘,驱动机构与主轴的延伸至外部的端部连接,驱动所述主轴旋转;

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泵、冷却水箱以及软管,软管一端接冷却液入口,另一端接冷却液出口,循环泵和冷却水箱均与软管连通,冷却水箱外层设有若干散热翅片。

本技术方案的砂磨机具有砂磨筒体、输出仓、砂磨机构、驱动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砂磨筒体的一端如浆料入口管连接,另一端与输出仓连接,砂磨机构设置在砂磨筒体中,驱动机构与砂磨机构的主轴的输入端连接,冷却系统与所述砂磨筒体的圆周壁连接,砂磨筒体的圆周壁形成由外层壁和内层壁构成的冷却液流通空间,在内层壁上形成有两端与冷却液流通空间连接的在圆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冷却管,通过这样的砂磨机,能够通过冷却管对靠近砂磨筒体的轴心的浆液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避免了不能够很好地吸收热量,降温效果缓慢的问题;

散热翅片沿冷却水箱的外壁层层分布,本技术方案在冷却水箱外壁设有散热翅片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冷却液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织染料砂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纺织染料砂磨机,包括砂磨筒体1、输出仓2、砂磨机构3、驱动机构4以及冷却系统,砂磨筒体1一端设有浆料进口,砂磨筒体1的另一端与输出仓2连通且砂磨筒体1与输出仓2之间设有过滤装置,砂磨筒体1的外壁由外层壁和内层壁组成,外层壁和内层壁之间构成一流通空间,内层壁内侧还设有若干两端均与流通空间的冷却管14,冷却管14呈弧状且冷却管14均向砂磨筒体1的轴心延伸,砂磨筒体1的外层壁上设有与流通空间连通冷却液入口11、冷却液出口13以及研磨介质入口12,冷却液入口11设置在砂磨筒体1的底部,冷却液出口13和研磨介质入口12均设置砂磨筒体1的顶部且冷却液入口11和冷却液出口13成对角设置;砂磨机构3包括位于砂磨筒体1的内部且穿过砂磨筒体1和输出仓2延伸至外部的主轴以及隔开间隔安装在主轴上的多个砂磨盘,驱动机构4与主轴的延伸至外部的端部连接,驱动所述主轴旋转;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泵51、冷却水箱52以及软管53,软管53一端接冷却液入口11,另一端接冷却液出口13,循环泵51和冷却水箱52均与软管53连通,冷却水箱52外层设有若干散热翅片54。

本技术方案的砂磨机具有砂磨筒体1、输出仓2、砂磨机构3、驱动机构4以及冷却系统,砂磨筒体1的一端如浆料入口管连接,另一端与输出仓2连接,砂磨机构3设置在砂磨筒体1中,驱动机构4与砂磨机构3的主轴的输入端连接,冷却系统与所述砂磨筒体1的圆周壁连接,砂磨筒体1的圆周壁形成由外层壁和内层壁构成的冷却液流通空间,在内层壁上形成有两端与冷却液流通空间连接的在圆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冷却管14,通过这样的砂磨机,能够通过冷却管14对靠近砂磨筒体1的轴心的浆液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避免了不能够很好地吸收热量,降温效果缓慢的问题;散热翅片54沿冷却水箱52的外壁层层分布,本技术方案在冷却水箱52外壁设有散热翅片54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冷却液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冷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