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锻造工艺的热处理废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647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用于锻造工艺的热处理废水循环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工艺的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锻造工艺的热处理废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处理系统在锻造工艺生产的过程中,锻件需要在处理槽中冷却,日积月累中,槽内的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锻件在冷却过程中,杂质容易粘附在锻件表面,进而影响锻件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定期的处理处理槽内的杂质,传统的方法是将处理槽内所有的冷却水抽出,导致生产中断,同时对处理槽的槽低或槽壁进行清洗,一方面,浪费了水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节约资源基础上快速清除杂质的热处理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锻造工艺的热处理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槽,所述的水槽内设有用于将水槽分成两个腔室的隔离筛板,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通过管道有冷凝器,冷凝器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隔离筛板上覆盖有钢丝网。

进一步,所述的水槽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隔离筛板上下往复运动的牵引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水槽内的若干根导柱以及设在隔离筛板上的若干个导套,各导套一一对应的套设在各导柱上。

进一步,所述的牵引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汽缸,汽缸的一端与水槽相连,另一端与隔离筛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隔离筛板上矩形阵列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导柱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呈矩形阵列的分布在水槽的四角。

进一步,所述的汽缸为两个,分别位于隔离筛板的两侧。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1.锻件的热处理过程中,汽缸驱动隔离筛板沉入水槽的底部,在锻件的冷却过程中,铁屑或者杂质就落在钢丝网上,定期的利用汽缸将隔离筛板升起,直至高于水面,然后在对钢丝网上的铁屑或杂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定期处理的目的,实现了半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防止铁屑或者杂质对锻件的质量造成影响。

2.在生产过程中,第一腔室中的水质通过钢丝网粗过滤,利用水泵将第一腔室内的水打到过滤器内,进行精过滤,再进入第二腔室进行补充,使热处理产生的废水循环利用,进而节约了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相对传统将槽内的水抽干的方法,本实用新型更加节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而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在为第一腔室内的废水冷却后,进入第二腔室,为水槽补充水,防止水槽因冷却锻件的过程中因水蒸发而变浅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隔离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用于锻造工艺的热处理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槽1,所述的水槽1内设有用于将水槽1分成两个腔室的隔离筛板2,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通过管道有冷凝器3,第一腔室11与冷凝器3之间设有水泵,冷凝器3连接有过滤器4,过滤器4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12相连。

锻件的热处理过程中,汽缸63驱动隔离筛板2沉入水槽1的底部,在锻件的冷却过程中,铁屑或者杂质就落在钢丝网5上,定期的利用汽缸63将隔离筛板2升起,直至高于水面,然后在对钢丝网5上的铁屑或杂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定期处理的目的,实现了半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防止铁屑或者杂质对锻件的质量造成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第一腔室11中的水质通过钢丝网5粗过滤,利用水泵将第一腔室11内的水打到过滤器4内,进行精过滤,再进入第二腔室12进行补充,使热处理产生的废水循环利用,进而节约了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对传统将槽内的水抽干的方法,本实用新型更加节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而进入冷凝器3的冷却水在为第一腔室11内的废水冷却后,进入第二腔室12,为水槽1补充水资源。

进一步,所述的隔离筛板2上覆盖有钢丝网5,通过钢丝网5的设计,将一些细小颗粒过滤,那么,减轻了过滤器4的负担。

进一步,所述的水槽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隔离筛板2上下往复运动的牵引装置。

进一步,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水槽1内的若干根导柱61以及设在隔离筛板2上的若干个导套62,各导套62一一对应的套设在各导柱61上,所述的导柱61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呈矩形阵列的分布在水槽1的四角,通过以上设计,使得隔离筛板2在升降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的牵引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汽缸63,汽缸63的一端与水槽1相连,另一端与隔离筛板2相连,所述的汽缸63为两个,分别位于隔离筛板2的两侧,利用两组汽缸63进行工作,使隔离筛板2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的隔离筛板2上矩形阵列有通孔,通孔的目的在于使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