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069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种类、要求越来越高。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目前环保部力推的“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初步效果来看,下一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则是对于现有治理设施。

VOCs主要来源于室内和室外,在室外VOC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而在室内则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吸烟、采暖和烹调等的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家用电器,清洁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等。室内VOC的来源包括以下方面:(1)有机溶液,如油漆、含水涂料、粘合剂、化妆品、洗涤剂、捻缝胶等;(2)建筑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等;(3)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其他装饰品等;(4)纤维材料,如地毯、挂毯和化纤窗帘等;(5)办公用品,如油墨、复印机、打印机等;(6)设计和使用不当的通风系统等;(7)家用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

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质,增强温室效应,在环境中具有累积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是PM2.5重要来源之一。长期接触三苯类、卤代烃类、硝基苯类和苯胺类等常见VOCs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理VOCs的设备主要有以溶剂吸收技术为核心的吸收塔,以活性炭吸附为主要净化单位的活性炭吸附罐,以燃烧法为技术基础的火炬、催化燃烧炉和以光催化氧化技术为核心的光催化氧化发生器。其中,活性炭吸附罐在吸附过程中容易受到有机废气温度、废气的酸碱性、吸附罐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活性炭吸附过程不稳定,有机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容易中毒;当活性炭吸附易燃易爆废气时,在炎热的夏天有易燃易爆的风险;燃烧治理设备具有投资大,能耗高的缺点,而且当有机废气中含卤素、含硫、含氮元素时,对燃烧法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处理车间或工况中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能采用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中有机废气含有不饱和化合物时可导致催化剂炭沉积,或陶瓷粉尘、铁氧化合物及其他颗粒物堵塞催化活性中心,影响催化剂的吸附与解吸能力,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此外,还有一种以冷凝技术出现的VOCs末端治理设备,其主要是冷凝器,存在如下问题:(1)冷凝法由于温度的限制,实际分离效率只有30-50%,冷凝法处理后的废气一般达不到环保要求,一般很少单独用来处理废气;(2)有机溶剂以液态小液体形式被带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3)对于凝固点低的污染物,几乎没有处理效果,如异丁烯类物质(-140.3℃)。

目前,工业源VOCs气体通过风机和管道将废气收集后,通过核心治理设备(如吸收塔、吸附罐、燃烧炉、冷凝器、光催化器等)可以消减污染物向大气中直接排放,这些设备都是通过收集后集中治理,便于监管以及为统一量化污染物排放浓度提供便利。但这类设备一般需要多种技术混合使用,且必须将所有气体全部收集后治理;因此面临以下问题:(1)任何一个先收集后治理的技术,都需承担较高的尾气收集、定向输送、高空排放所产生的费用;(2)在工厂中任何一个车间,不可能完全密封,不可能将所有的尾气都完全收集起来,门窗等非密封区域都将向大气无组织排放有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3)有废气产生的车间内工人工作的环境中,污染物局部浓度较高,危害职工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通过对放电单体组件结构以及放电单体排列方式的合理设计和改变,旨在将其在用于净化应用中,大大提高净化因子的释放速度;进一步地,通过对其进行可旋转式的设计,旨在提升VOCs的去除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和位于转筒内的至少一组放电单体组件;所述放电单体组件包括圆环组、放电单体和支架,所述圆环组由若干个同心圆环组成,所述圆环组装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放电单体垂直于装设在所述圆环组上;所述转筒和所述放电单体组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底端垂直装设在所述转筒的中心,所述转轴垂直装设所述放电单体组件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内部为空心结构,可允许导线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体组件设有至少2组,其串联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转筒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体组件的圆环组水平放置,其上侧与所述支架连接,其下侧垂直设有放电导线,所述放电导线的方向向下。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中心设置内腔,所述支架和同心圆环设置导线通道,导线通过转轴的内腔沿所述支架上的导线通道进入所述同心圆环的导线通道与所述放电单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直接与马达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放电单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体上设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圆环组装设。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环至少为3个,优选为5-8个,最优选为6个。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体上设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圆环组装设。

上述结构使得放电单体以同心圆的形式均匀分布于支架上,这使得相同面积下,能够排列更多的放电单体。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环的环体直径相同,且相邻同心圆环之间的间距相等,为小于1-5cm。相邻同心圆环之间的间距是指相邻同心圆环的圆环轴到同心圆心之间的距离之差。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环为5-8个,每个同心圆环上均垂直设有放电单体。

进一步地,所述放电单体均匀装设在所述同心圆环上,相邻放电单体之间的距离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相互交叉的两根梁,两根梁的长度相等,两者在其中心处交叉固定,优选地,所述支架为十字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环的内部设有空心环腔。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空心内腔,所述支架的中心设有孔洞。其中,所述支架的中心对应的是同心圆环的同心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环与所述支架的连接部位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通过所述支架中心的孔洞沿支架内部的导线通道进入所述同心圆环内部的空心环腔与所述放电单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的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线路铺设合理,易于安装和拆卸;

(2)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可以用于废气净化等多种设备中,污染物去除可以达到99.5%以上,净化因子释放速度快,VOCs的去除效率高,应用广泛;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放电单体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为旋转的工作方式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地使废气中的VOCs的去除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透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在最外圈的同心圆环上标示有放电单体,以示说明,其它同心圆环上同样设有放电单体,只是没有标示;还有导线的部分,也没有在图示中标示。

附图标记:

1-转轴,2-圆环组,21-同心圆环,3-支架,4-放电单体,5-转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包括转轴1、转筒5和至少一组放电单体组件;所述放电单体组件包括圆环组2、放电单体4和支架3,所述圆环组2是由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环21组成,所述圆环组2装设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放电单体4垂直于装设在所述圆环组2上;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筒5和所述放电单体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电单体首先固体在大小不同的同心圆环上,多层圆环依次同心叠加后,再间接固定在转筒上;转筒借助与其连接的马达,从而带动放电单体实现内部旋转;所述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在具体安装时,同心圆环上的放电针方向向下,由此增强与空气的对流强度,同时增强污染物与净化因子的接触几率及碰撞强度,从而增强VOCs的净化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体,垂直分布于转筒,能够最高效地释放净化因子;所述圆环组水平放置,圆环组上有2个相互交叉的支架,支架上预留放电单体的供电线路(即导线);所述放电单体组件能够内部旋转,可增强污染物与净化因子的接触几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盘式放电单体组件还包括导线,为了实现导线与放电单体的连接,所述部件结构中设有导线通路,具体地,所述同心圆环的内部设有空心环腔;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空心内腔,所述支架的中心设有孔洞;所述同心圆环与所述支架的连接部位设有通孔,便于导线穿过。最终,所述导线通过所述支架中心的孔洞沿支架内部的导线通道进入所述同心圆环内部的空心环腔与所述放电单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的导线通道,任意四分之一通道,均可作为导线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心圆环的环体直径相同,且相邻同心圆环之间的间距为0,即同心圆环紧密排列,组合形成圆形区域,其间没有空隙,充分地利用了空间。

在一个应用实施例中,所述圆盘式放电单体组件装设在一净化设备中,具体地,所述圆环组水平放置,其上侧与所述支架连接,其下侧垂直设有放电导线,所述放电导线的方向向下,可增强净化因子与废气的对流强度,提高污染物与净化因子的碰撞强度。

每个同心圆环的供电线路可以单独控制或通过支流的形式分布控制。

在一个应用实施例中,放电单体以同心圆的形式均匀分布于圆环组上,并应用于净化设备中,所述净化设备包括核心净化单元、排气口、可转动托盘、风机和预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核心净化单元设有所述旋转式放电单体装置,包括数个可自由内部旋转的转筒,转筒上设有多个放电单体组件,所述圆环组在马达的带动下低速旋转,优选为10-60次/min,最终可使废气中VOCs的去除率达到99.5%;设备能够稳定、低成本运营,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