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泡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802阅读:2258来源:国知局
微泡发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领域是微泡发生器,特别涉及微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泡为液体内部存在的气体,因液体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球状。通常情况下,微泡的比重比液体低,因此会浮到液体表面。但微泡小于一定大小时(直径为10-20微米),就不会直接浮到液体表面,而在液体中长时间滞留,或因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压缩,最终被破裂而完全溶解于液体中。

所以,微泡在液体中长时间滞留或因液体压力而完全溶解于液体中的现象,可在多种领域获得应用。比如,微生物培养器中通入微小气泡而提高其培养效率等,因此开发产生微泡的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目前已披露的专利文献中,传统的微泡发生器是通过液体和气体混合的流体产生微泡。传统的微泡发生器是通过空压机强制通入空气而产生微泡,但空压机存在价格高、能耗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开发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利用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吸入气体而产生微泡的微泡发生器。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泡发生器,包括第一结合体和第二结合体。

其技术要点在于:

第一结合体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凹陷形成的凹陷部,凹陷部内侧面形成第一螺旋线。第一结合体有直径小于凹陷部的第一孔,第一孔与凹陷部连通并贯通到另一端。凹陷部的内侧面形成吸入槽,吸入槽延凹陷部内侧面的凹陷部凹陷的方向延伸。

第二结合体具有与第一孔连通的第二孔,第二结合体在外侧面形成第二螺旋线,与凹陷部螺旋结合,第一结合体和第二结合体从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第二孔的直径从第二结合体一端向另一端减小,第二孔越接近第一孔,直径会越小,第二孔为变径孔。

第二结合体和第一结合体的凹陷部螺旋结合时,第二结合体的一端与第一结合体凹陷部之间存在空间,吸入槽与空间连通。

向第二孔供应液体而从第一孔排出时,通过吸入槽吸入空气后与液体一起从第一孔排出。

其优点在于:

根据本实用新型,利用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吸入气体后产生气泡,因此具有可以省去强制供应气体的空压机等手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第一结合体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结合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斜视图。

图5为图4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详细说明书中对各图纸的构成要素均进行了编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同一个构成要素,即使出现在不同的图纸中,也尽量使用同一编号。而且,“第一”、“第二”等用语的出现是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区别而使用,不因上述用语而受到限制。

微泡发生器为100,属于第一结合体的部分采用11开头编号,属于第二结合体的部分采用12开头编号。安装相关部件采用13开头编号。

微泡发生器100,包括第一结合体110和第二结合体120。

第一结合体110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13,凹陷部113内侧面形成第一螺旋线115。第一结合体110有直径小于凹陷部113的第一孔112,第一孔112与凹陷部113连通并贯通到另一端。凹陷部113的内侧面形成吸入槽111,吸入槽111延凹陷部113内侧面的凹陷部113凹陷的方向延伸。

第二结合体120具有与第一孔112连通的第二孔121,第二结合体120在外侧面形成第二螺旋线122,与凹陷部113螺旋结合,第一结合体110和第二结合体120从一端贯通到另一端。

第二孔121的直径从第二结合体120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即, 第二孔121越接近第一孔112,直径会越小,为变径孔。

第二结合体120和第一结合体110的凹陷部113螺旋结合时,第二结合体120的一端与第一结合体110凹陷部113之间存在空间114,吸入槽111与空间114连通。

在第一结合体110中形成两个平坦面130,两个平坦面130是在第一结合体110的外侧面形成的相平行的两个面。

在第二结合体120中形成两个一字型槽131,一字型槽131是在第二结合体120的第二孔139远离第一结合体110方向的端面边缘凹陷的两个槽。

第二结合体120在一字型槽131的一侧的外边缘设有凸出部123。

第一结合体110整体上为圆柱形,形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凹陷部113,凹陷部113的内侧面形成第一螺旋线115。此时凹陷部113内侧面形成的第一螺旋线115与第二结合体120外侧面形成的第二螺旋线122螺旋结合。而且在第一结合体110中形成贯通凹陷部113的末端到第一结合体110另一端的第一孔112。

在此,第一孔112与凹陷部113连通,但直径小于凹陷部113的直径。即在第一结合体110上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走向上形成凹陷部113后,再形成直径小于凹陷部113的第一孔112。

而且在凹陷部113的内侧面形成吸入槽111。在此,吸入槽111延凹陷部113内侧面的凹陷部113凹陷的方向延伸,延凹陷部113的放射方向凹陷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一孔112起到排放液体和气体的作用,吸入槽111起到吸入气体的作用。

第二结合体120整体上为圆柱形。为了将第二结合体120的一端插入到凹陷部113,在外侧面形成第二螺旋线122,与凹陷部113内侧面形成的第一螺旋线115螺旋结合。而且,在第二结合体120形成第二孔121。在此,第二孔121从第二结合体120的一端贯通到另一端,第二结合体120插入到第一结合体110的凹陷部113,以螺旋方式结合时,与第一结合体110的第一孔112连通。此时,第二孔121的直径从第二结合体120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即, 第二孔121越接近第一孔112,直径会越小。在此, "直径减小"指的是直径逐渐变小,或因一个以上的段差 (阶梯)121a直径急剧减小。

另一方面,第二结合体120和第一结合体110的凹陷部113螺旋结合时,第二结合体120的一端不能与第一结合体110凹陷部113的末端完全贴紧。即,第二结合体120和凹陷部113之间存在空间114(参考图 6扩大图)。此时,凹陷部113中形成的吸入槽111与上述空间114连通,在第一结合体110和第二结合体120结合的状态下,向第二结合体 120的第二孔121供应液体,吸入槽111就能吸入空气。具体来说,向第二结合体120的第二孔121供应的液体(图 6扩大图中的实线)因第二孔121的直径越接近第一孔112就越小,因此速度加快,压力降低。如此,液体(实线)的压力降低,气体(点线)就会通过吸入槽111被吸入(文丘里效应),经凹陷部113后通过第一孔112排出。即,从第二孔121供应液体(实线),经第一孔112排放时,通过吸入槽111吸入气体(点线),与液体(实线)一起从第一孔112排出。最终,微泡发生器100通过第一孔112排出液体和气体的混合流体,同时形成非常微小的气泡。在此,微泡发生器100排出的气泡大小是10-20微米 (μm)单位的。因此,气泡排出后不会立即浮到溶液表面,而长期滞留在溶液中或被溶解到溶液中。

而且,为了保证第一结合体110和第二结合体120的螺旋结合效果,第一结合体110中形成平坦面130(请参考图1),在第二结合体120中形成一字型槽131(参考图1)。此时,平坦面130是在第一结合体110的外侧面形成的相平衡的两个面,一字型槽131是从第二结合体120的另一端凹陷的两个槽。因此,向第二结合体120的一字型槽131中插入螺丝刀或硬币等固定后,利用钳子、扳手或扳钳等旋转第一结合体110的平坦面130,第一结合体110和第二结合体120就会完美螺旋结合。第二结合体120在一字型槽131的一侧的外边缘设有凸出部1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微泡发生器可以产生非常小的气泡,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多种领域。比如,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微泡发生器可以用于微生物培养器、废水处理设施、净化池、水族馆等。特别是,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微泡发生器用于微生物培养器时,产生微小气泡,提高传氧效率,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微生物培养效率。

100:微泡发生器。

110:第一结合体、111: 吸入槽、112:第一孔、113: 凹陷部、114:空间、115:第一螺旋线。

120:第二结合体、121: 第二孔、121a: 阶梯、122:第二螺旋线、123:凸出部。

130:平坦面、131一字型槽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