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0063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尿素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尿素溶液就是无色、透明、清澈的液体,浓度在31.8%-33.2%之间,用于还原氮氧化合物,目前使用的车用尿素溶液一般由32.5%高纯尿素和67.5%的去离子水组成。

车用尿素溶液通常采用车用尿素颗粒和去离子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制得,这个过程需要往去离子水中加入车用尿素颗粒进行搅拌,该工艺称为加料,现有的车用尿素生产工艺,在进行搅拌前,通常需要人工加入车用尿素颗粒,即每加入一次颗粒搅拌一次,且在多台机器进行车用尿素的生产时,需要同时兼顾多台机器的加料,即需要安排至少一人进行加料和看管,这既导致加料效率非常低,也浪费了不少的人力成本,并且不能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高效的加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料效率高且可以满足多台机器同时加料的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包括储料箱、输料泵和储料斗,所述输料泵连接于所述储料箱和所述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震动泵,所述储料斗的出料口连接一分料阀,所述分料阀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分料阀的各出料口均连接搅拌装置。

其中,所述分料阀为三通分料阀。

其中,所述储料斗与所述输料泵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储料斗的中上部。

其中,所述储料斗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的上方。

其中,所述分料阀的各出料口处均设置有加料阀,所述加料阀具有计量功能。

其中,所述加料阀、所述震动泵、所述输料泵和所述压力感应器均连接于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输料泵可将储料箱中的车用尿素颗粒自动添加到储料斗中,且储料斗可自动向搅拌装置进行加料;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储料斗下方连接分料阀,该分料阀可以根据车间需要设置几个分料口,可实现一个加料装置同时对多个搅拌装置进行自动加料,避免了人工加料的麻烦,大大提高了加料的效率,满足大批量车用尿素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公开,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请参照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尿素的加料装置,包括储料箱7、输料泵6和储料斗1,所述输料泵6通过输料管111连接于所述储料箱7和所述储料斗1,该输料泵6可将储料箱7中的车用尿素输送至储料斗1中,所述储料斗1与所述输料泵6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储料斗1的中上部,可保证车用尿素颗粒尽量加满储料斗1,充分利用储料斗1的空间;

所述储料斗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震动泵5,该震动泵5通过带动储料斗1的震动加速车用尿素颗粒进入搅拌装置2;所述储料斗1的出料口连接一分料阀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料阀3为三通分料阀,在现实生产中,可根据车间生产的需要设置多个分料口,以实现一个加料装置同时对多个搅拌器进行加料;所述分料阀3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感应器11,该压力感应器11可感应储料斗1中的车用尿素颗粒的压力大小来判断储料斗1中车用尿素颗粒的剩余量;所述分料阀3的各出料口均通过输料管111连接搅拌装置2,实现对多个搅拌装置2的加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料斗1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2的上方,若搅拌装置2有多个,可将搅拌装置2围成圆,储料斗1设置于该圆的中心上方,这种设计可使车用尿素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分料阀3分别送入搅拌装置2中,此外,也可以在输料管111中添加输料泵6帮助车用尿素颗粒的运输。

所述分料阀3的各出料口处均设置有加料阀4,所述加料阀4具有计量功能,能计量处流经加料阀4的车用尿素的总量。

所述加料阀4、所述震动泵5、所述输料泵6和所述压力感应器11均连接于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预先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一个压力感应范围,待压力感应器11感应的储料斗1中的车用尿素颗粒的压力小于该范围时,控制系统启动输料泵6,将储料箱7中的车用尿素颗粒添加至储料斗1,实现自动加料。于此同时,在控制系统设定一个加料阀4的流量值,即需要加入搅拌装置2的车用尿素的量值,当需要加料时,控制系统打开加料阀4,同时震动泵5启动,储料斗1的车用尿素颗粒在重力以及震动泵5的作用下流入搅拌装置2,加料阀4实时将流入搅拌装置2的车用尿素颗粒进行计量,并实时反馈总值给控制系统,待该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震动泵5停止工作且加料阀4关闭,以实现加料的自动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加料效率高且可以满足多台机器同时加料的优点,可实现大批量的车用尿素溶液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如果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也包括这些变形和改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