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0160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6年1月29日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059680.3,一种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滤带、机架腹部的净水收集箱、滤带清洗装置及滤带下方的浪涌抽吸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快速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滤带下方的浪涌抽吸装置效率较低,在小水量处理时能够满足应用,当污水的进水量增大时,滤带的过滤效率明显不能满足需要,大量污水随滤带上行而被带到上层带体的顶部,造成污水溢出;二、滤带清洗装置采用净水喷淋管及气体喷淋管的方式进行冲洗,耗能严重,而且针对一些粘稠状的悬浮物难以将其从滤带上去除;三、尽管在已有装置中增加了布水器,但当污水流量增大时,污水压力较大,导致污水直接喷射到布水器的前端,造成污水被补在上层带体靠顶部位,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即被带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或所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已有污水碳分离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顶部的环状滤带、环状滤带上层带体底部的浪涌抽吸装置、机架腹部的净水收集箱、滤带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浪涌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层带体底部的若干根可自由转动的辊体,上层带体与辊体之间形成相切接触,所述的辊体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两侧的墙板上,辊体的一端伸出墙板并在该伸出端上设有驱动轮,在机架侧部设有辊体驱动电机,若干根辊体的驱动轮通过同步带由辊体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的浪涌抽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层带体底部的负压吸水槽,所述的负压吸水槽至少为一个,所述的负压吸水槽包括槽体,槽体横跨滤带宽度方向,槽体两端设有端盖,槽体顶部设有顶板,在顶板上设有沿上层带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吸水口,所述的顶板与上层带体的底面贴合,在槽体其中一端的端盖上设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与负压抽吸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带清洗装置包括真空吸渣箱及净水喷淋管,所述的真空吸渣箱位于滤带回转处,真空吸渣箱包括箱体,箱体沿滤带宽度方向设置,箱体顶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脊盖,脊盖一侧的斜面与滤带表面贴合,并在该斜面上设有沿滤带宽度方向设置的吸渣口,在箱体上设有出渣口,所述的出渣口与负压抽吸装置连接;所述的净水喷淋管以滤带行走方向位于真空吸渣箱后方,净水喷淋管位于滤带下层带体的上方。

所述的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负压风机,旋流器,负压风机与旋流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旋流器的吸入口上设有物料输送管,所述负压吸水槽上的排水口及真空吸渣箱上的出渣口与物料输送管连接,旋流器的底部设有排料口。

进一步地,在上层滤带的表面设有布水器,布水器悬挂在机架上,布水器的侧壁与滤带表面贴合,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的缓冲箱固定在机架上,在缓冲箱侧壁顶部设有溢出管,溢出管与布水器的进水口连接,缓冲箱上设有污水输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水槽的顶板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吸渣槽与滤带表面贴合的脊盖一侧的斜面采用陶瓷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滤带清洗更加彻底,能够有效去除滤带表面粘附的悬浮物,防止滤带发生堵塞,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该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2为该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3为负压吸水槽的主视图。

附图4为负压吸水槽的右视图。

附图5为真空吸渣槽的主视图。

附图6为真空吸渣槽的右视图。

附图7为负压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关于该污水处理快速碳分离装置的基本结构在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申请号:201610059680.3中有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描述,仅针对改进的部分做介绍。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快速碳分离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顶部的环状滤带(附图中未示出,具体安装位置及结构与在先申请中的一致)、环状滤带上层带体底部的浪涌抽吸装置、机架腹部的净水收集箱(附图中未示出,具体结构见在先申请)、滤带清洗装置。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浪涌抽吸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层带体底部的若干根可自由转动的辊体2,上层带体与辊体之间形成相切接触,所述的辊体2两端通过轴承3支撑在机架两侧的墙板上,辊体的一端伸出墙板并在该伸出端上设有驱动轮4,在机架侧部设有辊体驱动电机5,若干根辊体的驱动轮通过同步带6由辊体驱动电机5进行驱动。

与现有的碳分离装置比较,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省略掉原有滤带下方的刮板,在在先申请的说明书中有过介绍,刮板虽然也能产生浪涌效果,但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作用是刮掉滤带下表面的水膜,但运行过程中,滤带下表面的水膜并不突出,水膜主要集中在滤带表面,增加刮板既提高了成本,同时也占据空间造成辊体数量的减少,辊体数量的减少造成浪涌效果降低,因此去掉刮板反而提高了浪涌效果。

同时在在先申请中,辊体采用被动滚动的方式,其滚动主要通过滤带走动时带动,浪涌抽吸效果较低,在本实施例中,将辊体的滚动改为主动滚动的方式,增加辊体驱动电机5,各辊体同步转动,辊体主动转动时通过与滤带的相切运动增加了浪涌抽吸的效果,既能造成滤带表面污水的扰动,同时在滤带下方形成负压,提高了滤带的过滤效率。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滤带的过滤效率,增加滤带下方的负压,在上层带体底部设置负压吸水槽7。

负压吸水槽7的结构见附图3及附图4所示,负压吸水槽7包括槽体8,槽体8两端设有端盖9,槽体顶部设有顶板10,在顶板上设有沿上层带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吸水口11,在槽体其中一端的端盖上设有排水口12,槽体8的两端上设有法兰盘13以便与机架侧面的墙板连接固定,排水口12贯通法兰盘13。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安装时,顶板10与滤带上层带体的底面贴紧,负压吸水槽7至少设置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负压吸水槽7的槽体横跨滤带宽度方向,当设备运转时,负压吸水槽7内产生负压,上层带体表面的水被快速吸入到负压吸水槽7内部经排水口12排出。

同时安装时,负压吸水槽7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倾斜的上层带体的顶端,由于负压吸水槽7内部生成负压,滤带表面的水被吸进槽体内部的同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同时被吸附到滤带的表面,如果负压吸水槽的安装位置过低,或者说安装位置与进水端的位置过近,悬浮物吸附到滤带表面容易造成网孔的堵塞,从而造成滤带过滤效率的下降。而安装在靠近倾斜的上层带体的顶端,一是在对滤带表面的水进行负压抽吸后,即使悬浮物吸附到带体表面,但滤带很快发生回转,通过清洗装置即可快速去除堵塞网眼的悬浮物;另一方面,如果辊体转动时产生的浪涌抽吸造成滤带的过滤效率不足以满足要求时,污水随带体向上运动到上层带体顶端,通过负压吸水槽可快速将靠近上层带体表面的污水进行抽吸过滤,防止污水到达上层带体顶端而溢出。

负压吸水槽内的负压由安装在该装置上的负压抽吸装置产生。负压抽吸装置的结构见附图7所示,其包括负压风机14,旋流器15,负压风机14与旋流器15之间通过管路16连接,旋流器的吸入口上设有物料输送管17。

实施时,物料输送管17与负压吸水槽的排水口12连接,负压风机启动,在负压吸水槽的槽体内生成负压,过滤得到的净水被吸入到旋流器15内部,经过旋流器15的离心进行渣液分离,然后由旋流器15的排出口排出。虽然负压吸水槽排水口12排出的是净水,基本不带有渣浆,但该负压抽吸装置还会与后续介绍的真空吸渣箱连接,真空吸渣箱会排出渣液混合物,因此加装旋流器进行分离。另外加装旋流器后,可防止过滤的净水或清洗的渣浆液进入负压风机造成风机损坏。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快速碳分离装置对滤带清洗装置也做了进一步改进。将在先申请中的净水喷淋管的位置做出调整,去除气体喷射管,增加了真空吸渣箱18。

真空吸渣箱18的结构见附图5及附图6所示,其包括箱体19,箱体顶部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脊盖20,结合附图1所示,箱体19沿滤带宽度方向设置,脊盖20一侧的斜面与滤带表面贴合,并在该斜面上设有沿滤带宽度方向设置的吸渣口21,在箱体上设有出渣口22。

所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净水喷淋管23以滤带行走方向位于真空吸渣箱18后方,净水喷淋管23位于滤带下层带体的上方。

上述清洗装置使用时,真空吸渣箱18的出渣口22与负压抽吸装置的物料输送管17连接,滤带上层带体对污水进行过滤后形成的污面经过反转后与真空吸渣箱18的脊盖20上带有吸渣口21的斜面接触,同时脊盖20的脊尖24形成刮刀,利用脊盖20的脊尖24对滤带的污面进行清洁刮除,将滤带上粘附的悬浮物刮除,刮除的污物落入下方的渣槽内,滤带上残余的渣浆经过吸渣口21吸入到真空吸渣箱内。经过真空吸渣箱18的情节处理后,滤带表面粘附的悬浮物能够基本被清洁掉,即使有少许残余经过后续的净水喷淋管23喷淋后也会由滤带上迅速脱离,从而保证了滤带的清洁干净,过滤孔的畅通,保证滤带在污水输入端反转后能够有效进行过滤。

采用真空吸渣箱的方式进行滤带的清洗,能够解决滤带上粘附的各类悬浮物,由于污水的成分各不相同,有些污水中含有一些带有粘性的悬浮物,该类悬浮物采用在先申请中的清洗装置很难以将其清洗干净,需要较高压力的水流及气流进行清洗,由此意味着能耗的增加。改为真空吸渣箱清洗,其清洗采用机械接触的方式进行,只需提供较低的负压即可将残余渣液进行吸取处理,不但降低了能耗,同时也能优化清洗效果。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在滤带上层带体的上方设有布水器25,布水器25的结构在在先申请中已有描述,布水器25通过气缸26悬挂在机架1上,布水器25的底部与滤带上层带体贴合。如果污水直接进入到布水器25中,由于抽入的污水带有较大的压力,该压力会导致污水直接喷射到布水器25的前方,即滤带上层带体较高的位置,导致污水在上层带体的滞留时间过短,大量污水没有得到有效过滤即随带体运行至上层带体的顶端造成污水溢出。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增加了缓冲箱26,缓冲箱26固定在机架1上,在缓冲箱侧壁顶部设有溢出管27,溢出管27与布水器25的进水口连接,缓冲箱上设有污水输入口28。通过上述设置后,带有压力的污水先通过污水输入口28进入到缓冲箱内,当缓冲箱26内的水位达到溢出管27的高度后由溢出管27溢出进入到布水器内,由此降低了污水对布水器的冲击压力,能够使布水器中的污水均匀地落在滤带上层带体的表面,增加了污水在上层带体上的滞留时间,保证污水在随滤带运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过滤。

由于负压吸水槽的顶板及真空吸渣槽与滤带接触的脊盖一侧的斜面既要求与滤带有较好的接触,同时又要降低其摩擦,防止长期摩擦后造成吸水槽顶板及真空吸渣槽斜面的磨损,因此负压吸水槽的顶板及真空吸渣槽与滤带表面贴合的脊盖一侧的斜面优选采用陶瓷材料制作。陶瓷材料即具有较为光滑的表面,同时其具有很高的耐磨性,既能提高自身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滤网也形成较好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