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0290阅读:10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水浴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水浴锅广泛应用于干燥、浓缩、蒸馏、浸渍化学试剂、浸渍药品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水浴恒温加热和其他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生化实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恒温水浴锅表面采用静电喷涂工艺,内胆、上盖均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抗腐蚀,可选择指针或数显控温,控温精度高,性能稳定。恒温水浴锅内水平放置不锈钢管状加热器,水槽的内部放有带孔的铝制搁板,上盖上配有不同口径的组合套圈,可适应不同口径的烧瓶,恒温水浴锅一侧有放水管,另一侧是电气箱,电气箱前面板上装有温度控制仪表、电源开关,电气箱内有电热管和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将水槽内水的温度转换为电阻值,经过集成放大器的放大、比较后,输出控制信号,有效地控制电加热管的平均加热功率,使水槽内的水保持恒温。当被加热的物体要求受热均匀,温度不超过100℃时,可以用水浴加热。

在实际操作中,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需要水浴加热时,一般是先将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插入泡沫或塑料制成的浮板的板孔里,然后将浮板放在水浴锅中,水浴锅上面再盖上盖子,这样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就不会沉入锅底,其下部在水中加热,上部被浮板套着,高于液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浴锅内的水分进入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内,避免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内样品被污染。但是,水浴锅的盖子下表面通常会凝集许多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珠,这些小液珠随着体积的增大,会掉落到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管上,这样增大了被加热的样品受污染的几率。

另外,现有技术中,恒温水浴锅一侧的放水管一般高于水浴锅锅体的底部或者是与底部平齐,这样以来,每次水浴实验结束以后放水时,水浴锅锅体底部至水管高度的水或者底部凹陷处的水总是不能放掉,若想完全清理干净底部的积水,需要倾斜水浴锅锅体或者是倒过来,有时人们怕麻烦干脆就不处理或是处理不彻底,如此以来,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底部容易滋生污垢,还容易生锈,严重影响水浴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温水浴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恒温水浴锅,包括盖体和锅体,所述盖体包括盖体外层和盖体内层,所述盖体外层和盖体内层呈伞状锥形结构,且所述盖体内层沿锥线成褶皱状内衬于盖体外层之内;所述盖体外层的下端内卷越过所述盖体内层的下端边形成一圈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所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所述盖体内层的下端边正好位于所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的中上方;所述盖体外层的中心顶端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中设置有将冷却水导引进入盖体内的冷却水进口导管;所述锅体包括锅体底部和设置在的所述锅体底部中心位置的放水管,所述锅体底部从四周向中间呈锥形漏斗结构,而所述放水管设置在锥形漏斗结构的漏斗嘴处。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设置在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的最下端。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进口导管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的截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的内卷边的内径小于锅体口直径。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进口导管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水进入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放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排放水的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水浴锅,在使用时,先将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插入到设置有不同大小放置孔的泡沫或塑料制成的浮板的孔里,然后将浮板放在水浴锅锅体中,水浴锅锅体上面再盖上盖体;水浴加热时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因浮板的支撑而不会沉入锅底,且其下部在水中加热,上部被浮板套着,高于液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浴锅锅体内的水分进入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内,避免试管或烧杯内样品被污染;当水浴锅锅体内的水加热开始有水蒸气上升时,由于盖体外层的锥形顶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导管,冷却水会在控制阀的控制中根据需要从冷却水进口导管进入通过盖体的锥顶沿着锥面流至锥底的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中,进而再被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导流出去,在此过程中,上升的水蒸气与盖体内层接触时会因为冷却水的降温作用随及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盖体内层上,又由于盖体内层沿锥线成褶皱状,这些小液滴会从盖体内层的顶端沿着褶皱状的锥面汇流至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中,到达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中的液化水会被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随及导流出去。这样以来,由水蒸气上升遇盖体液化成的小液体就不会直接掉落到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中,进而减小了被加热的样品受污染的几率。水浴实验结束以后开始放掉锅体内的水,打开放水管上的排放水控制阀,锅体内的水通过锥形漏斗结构的锅体底部从漏斗嘴处的放水管排放干净。这样以来实现了锅体排放水彻底、无残留,进而达到便于清洁污垢、使锅体存放不易生锈,使用寿命增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盖体设置成内外双层结构可供冷却水进出进而达到冷却盖体、使水蒸气遇到盖体时迅速液化成小液滴;而盖体内层沿锥线成褶皱状有利于液化的小液滴沿的褶皱状的锥面从锥顶快速汇流至锥底进而被迅速导流出去,避免了水蒸气上升遇盖体液化成的小液体直接掉落到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中,减小了被加热的样品受污染的几率;同时,通过将锅体底部设置成从四周向中间呈锥形漏斗结构,而放水管设置在锥形漏斗结构的漏斗嘴处,有利于排放水彻底,无残留,进而达到便于清洁污垢、使锅体存放不易生锈,使用寿命增加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水浴锅的锅体与盖体使用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水浴锅的盖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水浴锅的盖体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恒温水浴锅的盖体仰视图。

其中:1.盖体内层,2.盖体外层,12.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3.把手,4.冷却水进口导管,5.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6.锅体,7.浮板,8.锅体底部,9.放水管,a-冷却水,b-蒸汽液化水,c-水蒸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恒温水浴锅,包括盖体和锅体6,其中盖体包括盖体外层2和盖体内层1,盖体外层2和盖体内层1呈伞状锥形结构,且盖体内层1沿锥线成褶皱状内衬于盖体外层2之内;盖体外层2的下端内卷越过盖体内层1的下端边形成一圈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而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5;盖体内层1的下端边正好位于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的中上方;盖体外层2的中心顶端上设置有把手3,而把手3中设置有将冷却水导引进入盖体内的冷却水进口导管4;锅体6包括锅体底部8和设置在的锅体底部8中心位置的放水管9,其中锅体底部8从四周向中间呈锥形漏斗结构,而放水管9设置在锥形漏斗结构的漏斗嘴处。

优选地,冷却水进口导管4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水进入的控制阀。

优选地,放水管9上设置有控制排放水的控制阀。

优选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5设置在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的最下端,使得排水彻底、无残留。

优选地,冷却水进口导管4的截面直径小于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5的截面直径,避免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集压于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内不能随及排出。

优选地,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的内卷边的内径小于锅体口直径,这样可以保证盖体盖在锅体上时正好是内卷边与锅体口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水浴锅,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先将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插入到设置有不同大小放置孔的泡沫或塑料制成的浮板7的孔里,然后将浮板7放在水浴锅锅体6中,水浴锅锅体6上面再盖上盖体;水浴加热时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因浮板7的支撑而不会沉入锅底,且其下部在水中加热,上部被浮板7套着,高于液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浴锅锅体6内的水分进入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内,避免试管或烧杯内样品被污染;当水浴锅锅体6内的水加热开始有水蒸气c上升时,由于盖体外层2的锥形顶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导管4,冷却水a会在控制阀的控制中根据需要从冷却水进口导管4进入通过盖体的锥顶沿着锥面流至锥底的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中,进而再被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5导流出去,在此过程中,上升的水蒸气c与盖体内层1接触时会因为冷却水的降温作用随及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盖体内层1上,又由于盖体内层1沿锥线成褶皱状,这些小液滴会从盖体内层1的顶端沿着褶皱状的锥面汇流至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中,到达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导引槽12中的液化水b会被冷却水和蒸汽液化水出口导管5随及导流出去。这样以来,由水蒸气上升遇盖体液化成的小液体就不会直接掉落到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中,进而减小了被加热的样品受污染的几率。水浴实验结束以后开始放掉锅体内的水,打开放水管9上的排放水控制阀,锅体6内的水通过锥形漏斗结构的锅体底部8从漏斗嘴处的放水管9排放干净。这样以来实现了锅体排放水彻底、无残留,进而达到便于清洁污垢、使锅体存放不易生锈,使用寿命增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水浴锅,通过将盖体设置成内外双层结构可供冷却水进出进而达到冷却盖体、使水蒸气遇到盖体时迅速液化成小液滴;而盖体内层沿锥线成褶皱状有利于液化的小液滴沿的褶皱状的锥面从锥顶快速汇流至锥底进而被迅速导流出去,避免了水蒸气上升遇盖体液化成的小液体直接掉落到装有样品的试管或烧杯中,减小了被加热的样品受污染的几率。同时,通过将锅体底部设置成从四周向中间呈锥形漏斗结构,而放水管设置在锥形漏斗结构的漏斗嘴处,有利于排放水彻底,无残留,进而达到便于清洁污垢、使锅体存放不易生锈,使用寿命增加的目的。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