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73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供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机组冷却水有两种供水方式,一种是钢管取水供冷却水;另一种是技术供水泵通过循环水池供冷却水。当洪水天导致水质不能满足冷却条件时,机组采用循环水池供水,循环水池供给机组冷却水,机组使用过的冷却水通过尾水冷却后再回到循环水池。

汶川地震后,外循环水池取水水源因地震导致中断,机组恢复正常运行后,水质较好时,将内、外循环水池注满,以备机组采用技术供水用,但仅能满足三台机组10个小时左右使用(一些部位使用的水不能完全循环回水池),又因为区域内河道水质遇雨天转好最短需要36小时以上,因此循环供水水源成为了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克服阴雨天水质不好时循环供水水源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初级循环沉淀池、介质过滤池、二级循环沉淀池和净水池,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与所述介质过滤池通过连通孔a连通,所述介质过滤池与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通过连通孔b连通,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与净水池通过连通孔c连通。

优选地,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介质过滤池、二级循环沉淀池和净水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连通孔a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的一个端部A,并且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的排污口设置在与该端部A相对的另一个端部B,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从端部A向端部B延伸且不与端部B连接,以将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分隔为两个连通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中,底部的高度从端部A至端部B呈降低趋势。

优选地,所述介质过滤池中设置有表面斜向所述介质过滤池的排污口的棕垫。

优选地,所述连通孔c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的一个端部A,并且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的排污口设置在与该端部A相对的另一个端部B,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从端部A向端部B延伸且不与端部B连接,以将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分隔为两个连通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中,底部的高度从端部A至端部B呈降低趋势。

优选地,所述净水池为长方体,所述净水池的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一角。

优选地,所述净水池的底部为斜向净水池的排污口的下坡面。

优选地,所述净水池底部的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优选地,以地面为基准,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介质过滤池、二级循环沉淀池和净水池的池高相同;

所述连通孔a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7-0.8:1,所述孔连通b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3-0.4:1,所述连通孔c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7-0.85:1。

优选地,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介质过滤池、二级循环沉淀池与净水池的容积比为0.3-0.4:0.3-0.4:0.2-0.3: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系统中增加净水池,对从消防供水管路取的水进行处理,使该水的水质达到水电机组冷却水的要求,有效解决了阴雨天或外循环水池取水水源中断时供水水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初级循环沉淀池; 2 介质过滤池;

3 二级循环沉淀池; 4 净水池;

5 连通孔a; 6 连通孔b;

7 连通孔c; 8 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其中,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与所述介质过滤池2通过连通孔a 5连通,所述介质过滤池2与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通过连通孔b 6连通,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与净水池4通过连通孔c 7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随着水在该装置中的循环处理,在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中沉淀出大量杂质,为了保证所述装置的处理水效果,需要将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中的杂质定期排出。因此,优选情况下,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8。所述排污口8用于排出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中沉淀出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水中的杂质在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形成一个逐级沉淀的过程,并且使沉淀出的杂质能够顺利排出池外,优选情况下,所述连通孔a 5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的一个端部A,并且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的排污口8设置在与该端部A相对的另一个端部B,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从端部A向端部B延伸且不与端部B连接,以将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分隔为两个连通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中,底部的高度从端部A至端部B呈降低趋势。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能够有效过滤水中杂质并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的水流向介质过滤池2中的过程带走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已经沉淀下来的杂质,在被隔板分成的两个区域中,其中,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介质过滤池2一侧的区域,靠近介质过滤池2一侧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增高的台阶。所述台阶可以阻止初级循环沉淀池1中的沉淀杂质随水流进入介质过滤池2,保证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介质过滤池2的作用是对经过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处理过的进行进一步过滤,该介质过滤池2对水的过滤方法可以为渗水过滤。优选情况下,所述介质过滤池2中设置有上表面斜向所述介质过滤池2的排污口8的棕垫。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介质过滤池2中,进入所述介质过滤池2的水通过棕垫的渗水作用使水中的杂质留在所述棕垫上表面,水通过棕垫渗入棕垫下面的区域。

在上述所述介质过滤池2中,棕垫靠近排污口8的一端与池底接触,远离排污口8的一端的高度低于连通孔a 5的高度,且高于连通孔b 6的高度,使通过连通孔a 5流入的水通过棕垫过滤后通过连通孔b 6进入二级循环沉淀池3。

在所述介质过滤池2中,为了防止棕垫下部区域的水沉淀出的少量杂质在池底堆积,可以在所述介质过滤池2的远离排污口8的一端设置进水口,用以冲刷池底杂质,并在介质过滤池2的排污口8的一端另外设置一个排污口,该排污口与棕垫下部的区域连通,使池底杂质被冲刷后通过该排污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水中的杂质在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形成一个逐级沉淀的过程,并且使沉淀出的杂质能够顺利排出池外,所述连通孔c 7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的一个端部A,并且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的排污口8设置在与该端部A相对的另一个端部B,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从端部A向端部B延伸且不与端部B连接,以将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分隔为两个连通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中,底部的高度从端部A至端部B呈降低趋势。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能够有效进一步过滤水中杂质并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的水流向净水池4中的过程带走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已经沉淀下来的杂质,在被隔板分成的两个区域中,其中,靠近净水池4一侧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增高的台阶。所述台阶可以阻止二级循环沉淀池3中的沉淀杂质随水流进入净水池4,保证所述二级循环沉淀池1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净水池4对二级循环沉淀池3处理过的水进一沉淀过滤。优选情况下,所述净水池4为长方体,所述净水池4的排污口8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一角。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净水池4中的沉淀杂质顺利通过排污口8排出,所述净水池4的底部为斜向净水池4的排污口8的下坡面。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净水池4底部的坡面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使池底沉淀杂质进入排污口8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净水池4底部的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连通孔a 5、孔连通b 6和连通孔c 7的高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使前一个水处理池处理过的水进入后一个水处理池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和净水池4的池高相同;所述连通孔a 5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7-0.8:1,所述孔连通b 6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3-0.4:1,所述连通孔c 7的高度与池高的比值为0.7-0.85:1。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与净水池4的容积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净水池4的容积大于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和二级循环沉淀池3的容积,更优选地,所述初级循环沉淀池1、介质过滤池2、二级循环沉淀池3与净水池4的容积比为0.3-0.4:0.3-0.4:0.2-0.3:1。

经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电机组冷却水供应装置处理过的水可以通过连接管排入外循环水池储存,再根据水电机组需要向内循环水池补充水用于机组冷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