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992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建筑材料越来越广泛,导致建筑物外表面的清理卫生也越来越难实现。

目前清洗建筑物外表面的解决办法,多是采用“蜘蛛人”高空作业,通过安全绳绑缚吊于建筑物外,人工清除建筑物表面。但这种办法清理效果较差,效率比较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清理,并且在清理是需要在大厦楼底隔离出一定的安全范围。增加了作业人员和路人的潜在危。

另外,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pm2.5、pm10等粉尘污染也也来越严重,建筑物外墙的清洁频率也相应增加。人工清理外墙已经逐渐不适合当今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

一种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包括:

光电效应系统,用于利用自然光线产生游离在空气中的负电离子;以及

灰尘排斥系统,用于排斥显负电性的悬浮微粒。

所述粉尘排斥系统设置在所述光电效应系统附近,所述光电效应系统设置在建筑物的建筑外墙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效应系统包括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所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为金属薄板。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薄板的材质为锌或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设置在密闭容器内,所述密闭容器由透明玻璃构成,其内保持真空或注入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灰尘排斥系统包括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以及离子传导装置,所述离子传导装置将所述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的负电离子传导到建筑物外墙表面。所述离子传导装置包括导电层以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平铺所述建筑外墙表面,所述导电层平铺于所述绝缘层表面,并与所述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的负电离子发生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层为导电薄膜。

优选的,所述建筑外墙为玻璃外墙。

优选的,所述光电效应系统以及所述灰尘排斥系统相间设置。另外,防尘装置还包括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与电源之间。

本发明的所起到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光电效应持续释放负电离子,使其附近的悬浮颗粒带负电荷,并配合带负电荷的灰尘排斥系统将空气中带负电荷的悬浮颗粒排斥开,达到防尘保洁的目的。

2、利用光电效应产生负电离子有效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架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架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光电效应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的架构原理图。

光电效应系统为1;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为11;密闭容器为12;灰尘排斥系统为2;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为21;离子传导装置为22;导电层为221;绝缘层为222;定时装置为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建筑外墙防尘装置,用于防止建筑物外墙汇集灰尘,机构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出,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光电效应系统1以及灰尘排斥系统2,其中用于利用自然光线产生游离在空气中的负电离子。灰尘排斥系统2则用于排斥显负电性的悬浮微粒。光电效应系统1设置在建筑外墙表面,通过接收太阳光线产生光电效应,从而产生逃逸的电子,形成负电离子。负电离子会吸附在空气中悬浮微粒上,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显负电性。

此时,只要将粉尘排斥系统设置在光电效应系统1附近,粉尘排斥系统工作后即会在表面产生负电性,利用同极相斥的原理,即可以将显负电性的悬浮微粒排斥开,从而保持建筑外墙的清洁。

本实施例中的光电效应系统1包括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所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为金属薄板,在形状方面可以根据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进行裁剪、变形等,使其适应建筑外墙。金属种类可以选择沸点较高,化学性质不是太激烈的金属材料,如锌、铝等。

在灰尘排斥系统2方面,其包括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以及离子传导装置22。该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同样用于产生负电离子,但是第二负电离子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负电离子不能够逃逸到空气中,需要被分布到建筑外表面上。因此需要利用离子传导装置22将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产生的负电离子传导到建筑物外墙表面。其具体是通过高压电击的方式产生电离离子,其中产生负电离子的一极连接到离子传导装置22上,此时负电离子分布在离子传导装置22的表面。另外,离子传导装置22包括导电层221以及绝缘层222。绝缘层222平铺建筑外墙表面,导电层221平铺于绝缘层222表面,通过绝缘层222的隔离,可以防止导电层221内的负电离子传导到墙面上消耗掉,使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分布在导电层221中,起到排斥显负电性悬浮颗粒的效果。为了获取负电离子,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的负电离子发生端连接到导电层221中。同时,为了防止尖端效应的发生,导电层221应该是尽可能的平整,这样可以使负电离子均匀分布。为了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导电层221可以为导电薄膜,同时其可以贴合在玻璃外墙上。利用玻璃的平整性来提高其自身平整程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对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进行保护,防止其表面产生化学变化,需要将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与空气隔离。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设置在一个密闭容器12内,该密闭容器12可以由透明玻璃构成,该容器内壁与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之间可以设置有缝隙,或者完全紧贴于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的表面。当密闭容器12的内壁与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之间具有缝隙时其内保持真空或注入惰性气体。

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将经过光照后,其产生了光电效应,表面将会逃逸出负电离子,该负电离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撞击到密闭容器12后形成能量交换,将密闭容器12中的电子撞出,最终逃逸到空气中,形成逸散到空气中的负电离子,可以看作是负电离子的一种穿透现象。为了提高负电离子的穿透能力,密闭容器12的厚度需要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

另外,可以在第一负电离子产生单元11上设置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通孔,使其形成网板状。设置在玻璃外墙时不会完全挡光,因此也可以将其设置在玻璃窗户上,与窗户融为一体,提高利用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者2的区别在于,由于负电离子在离子传导装置22中会保存一定的时间,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如图4所示,还可是设置一定时装置3,该定时装置3用于控制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的工作时长以及两次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再连接方面,定时装置3连接在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与电源之间,当定时装置3导通时,第二负电离子产生单元21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