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05200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血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物医学和医院实验室面临越来越多的常规、专业的血液诊断测试。为了满足这些测试的需求,现代的仪器已能够自动装载血液样本,并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检测。然而在临床检验领域内,很多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需要以血清成分作为分析样本,如何快速稳定地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清成分,以达到自动化检测的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成为该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血清分离方法是将凝固后的血液在高速离心条件下,使血清与血浆分离。但初步分离后的血液组分在常规放置条件下会相互扩散,且在分析或保存时需将血清从原容器中取出。从而降低了分析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血液分离胶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得以迅速发展。

血液分离胶一般由黏度、比重控制剂,触变剂,稳定剂等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功能,血液分离胶一般具有以下性质:(1)比重介于血清和血浆之间;(2)疏水性强,触变性好;(3)无毒无污染;(4)不与血液反应。现有的血液分离胶通过天然橡胶为主体进行制备,但是,天然橡胶是由异戊二烯组成的线型高分子。它不是单一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而是各种长度不一的聚异戊二烯混合物,该胶料含胶量高,疏水性和粘附性强,使分离胶的触变性大大降低,同时使分离胶材料的可塑性和稳定性降低,无法满足现有分离胶材料所需要的材料性质,所以,如何制备一种稳定性高、粘度低,但不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血液分离胶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血液分离胶材料通过天然橡胶为基体,含胶量高,疏水性和粘附性强,使分离胶的触变性大大降低,同时降低了分离胶材料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由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

65~70份溶剂汽油、25~30份混合胶材料和3~5份疏水白炭黑;所述的混合胶材料制备步骤为: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5~70份去离子水、10~15份α-环糊精、3~5份聚乙烯醇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水浴加热,调节ph至8.0后,保温反应并冷却,得低粘改性凝胶液;

(2)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60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2份丙烯酸甲酯、1~2份丙烯酸丁酯、3~5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份过硫酸钾和2~3份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置于三口烧瓶中,水浴加热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基体凝胶液;

(3)按体积比1:5,将低粘改性凝胶液与基体凝胶液混合,水浴加热,搅拌混合并干燥,得混合凝胶颗粒,按质量比1:5,将混合凝胶颗粒与天然橡胶混合,开炼处理,得混合胶材料。

所述的溶剂汽油为120#溶剂汽油、180#溶剂汽油和190#溶剂汽油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疏水白炭黑为r972白炭黑、r974白炭黑和dm-30白炭黑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1)所述的调节ph采用的是质量分数50%碳酸钠溶液。

步骤(3)所述的开炼处理为,在辊筒温度45~50℃下开炼处理10~15min,控制开炼混合胶材料厚度为2~3mm,待开炼完成后,静置冷却至室温。

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制备步骤为:分别称量溶剂汽油、混合胶材料和疏水白炭黑置于三口烧瓶中,在0.3~0.5mpa、150~160℃条件下油浴加热3~5h,静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备得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环糊精和聚乙烯醇材料混合制备低粘改性水凝胶,由于带电离子吸附到分子表面产生的静电斥力,使聚乙烯醇分子链更加舒展,环糊精分子的更加活跃,由于分子链的舒展,曲折程度下降,导致聚乙烯醇分子链与环糊精交联率降低,导致胶体黏度降低,从而形成低粘度水凝胶,通过低粘度水凝胶的掺入,有效降低血液分离胶材料的粘度,改善材料的触变性能,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和粘附性,使血液分离胶的封闭隔离效果有效提高;

(2)本发明通过制备疏水凝胶并掺杂天然橡胶的内部,与血液分离胶内部掺杂的疏水性白炭黑进行复合,通过复合材料内部羟基之间能形成较强作用的氢键网络,胶体呈高黏度的凝胶状态,有效改善材料的稳定性能,同时在高速离心作用后稳定分层,提高分层效率,提高材料的分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5~70份去离子水、10~15份α-环糊精、3~5份聚乙烯醇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45~50℃下水浴加热,用质量分数50%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8.0,保温反应45~60min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低粘改性凝胶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60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2份丙烯酸甲酯、1~2份丙烯酸丁酯、3~5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份过硫酸钾和2~3份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置于三口烧瓶中,在75~80℃下水浴加热3~5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基体凝胶液;按体积比1:5,将低粘改性凝胶液与基体凝胶液混合,在45~50℃下水浴加热25~30min,搅拌混合并真空冷冻干燥,得混合凝胶颗粒;按质量比1:5,将混合凝胶颗粒与天然橡胶混合并置于双辊开炼机中,在辊筒温度45~50℃下开炼处理10~15min,控制开炼混合胶材料厚度为2~3mm,待开炼完成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混合胶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5~70份溶剂汽油、25~30份混合胶材料和3~5份疏水白炭黑置于三口烧瓶中,在0.3~0.5mpa、150~160℃条件下油浴加热3~5h,随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备得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

实例1

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5份去离子水、10份α-环糊精、3份聚乙烯醇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45℃下水浴加热,用质量分数50%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8.0,保温反应45min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低粘改性凝胶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1份丙烯酸甲酯、1份丙烯酸丁酯、3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份过硫酸钾和2份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置于三口烧瓶中,在75℃下水浴加热3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基体凝胶液;按体积比1:5,将低粘改性凝胶液与基体凝胶液混合,在45℃下水浴加热25min,搅拌混合并真空冷冻干燥,得混合凝胶颗粒;按质量比1:5,将混合凝胶颗粒与天然橡胶混合并置于双辊开炼机中,在辊筒温度45℃下开炼处理10min,控制开炼混合胶材料厚度为2mm,待开炼完成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混合胶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5份溶剂汽油、25份混合胶材料和3份疏水白炭黑置于三口烧瓶中,在0.3mpa、150℃条件下油浴加热3h,随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备得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

实例2

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7份去离子水、12份α-环糊精、4份聚乙烯醇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47℃下水浴加热,用质量分数50%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8.0,保温反应47min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低粘改性凝胶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7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2份丙烯酸甲酯、2份丙烯酸丁酯、4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份过硫酸钾和3份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置于三口烧瓶中,在77℃下水浴加热3~5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基体凝胶液;按体积比1:5,将低粘改性凝胶液与基体凝胶液混合,在47℃下水浴加热27min,搅拌混合并真空冷冻干燥,得混合凝胶颗粒;按质量比1:5,将混合凝胶颗粒与天然橡胶混合并置于双辊开炼机中,在辊筒温度47℃下开炼处理12min,控制开炼混合胶材料厚度为3mm,待开炼完成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混合胶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67份溶剂汽油、27份混合胶材料和4份疏水白炭黑置于三口烧瓶中,在0.4mpa、155℃条件下油浴加热4h,随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备得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

实例3

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70份去离子水、15份α-环糊精、5份聚乙烯醇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置于47℃下水浴加热,用质量分数50%碳酸钠溶液调节ph至8.0,保温反应47min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低粘改性凝胶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7份n-异丙基丙烯酰胺、2份丙烯酸甲酯、2份丙烯酸丁酯、5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份过硫酸钾和3份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置于三口烧瓶中,在80℃下水浴加热3~5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出料得基体凝胶液;按体积比1:5,将低粘改性凝胶液与基体凝胶液混合,在50℃下水浴加热30min,搅拌混合并真空冷冻干燥,得混合凝胶颗粒;按质量比1:5,将混合凝胶颗粒与天然橡胶混合并置于双辊开炼机中,在辊筒温度50℃下开炼处理15min,控制开炼混合胶材料厚度为3mm,待开炼完成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得混合胶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70份溶剂汽油、30份混合胶材料和5份疏水白炭黑置于三口烧瓶中,在0.5mpa、160℃条件下油浴加热5h,随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备得一种稳定低粘度血液分离胶。

将为添加混合凝胶颗粒的天然橡胶为基体,添加并制备血液分离胶并作为对照组,与本发明制备的实例1,2,3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表表1.

表1血液分离胶性能表征对照表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血液分离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低粘度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