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989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室,我们对两种化学液体进行混合反应,传统做法是采用一个反应釜,将反应液放入于反应釜中,然后加入第二种化学液体,第二种化学液体加入的方式是通过滴管或者直接倒入的方式,这种两种都是将另外的液体从外部倒入到反应釜中,其弊端时有漏液风险,操作安全性不高,液体需要分开放置,容易弄混;

另外,当两种反应液反应后,需要倒出反应釜中的化学液体,清洗整个反应釜,加入新的反应液,因此需要不断重复动作,效率非常的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当反应腔内的液体反应完成后,只要取出反应杯,放入新的反应杯即可继续实验操作,无需更换主体,而且由内部加入反应液,操作更加安全,效率也大大的增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包括主体、反应杯,所述反应杯装入于主体中,反应杯底部具有一个储液腔,所述反应杯内具有一个反应腔,所述反应杯的底部具有一个通孔,通孔内穿过设置一根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密封整个通孔并穿过整个通孔伸入于储液腔中,所述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储液孔,操作杆顶部伸出于主体的外侧端。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杯的顶部设置有一圈挂环,所述反应杯通过挂环挂放在主体的外部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储液腔内壁设置有一圈支撑环,所述反应杯的底部放置于支撑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内套装一密封环,操作杆从密封环中的密封孔穿过,密封环外壁与通孔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储液孔的开口与水平面呈75度夹角,整个储液孔呈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一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杆的外部设置有一个拿捏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内置操作杆的方式,对反应腔进行加液反应,操作安全,而且可以实现反应液的快速更换,增加实验室内对液体的化学实验动作,提高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储液孔,2为密封环,3为储液腔,4为限位环,5为支撑环,6为反应杯,7为主体,9为反应腔,11为拿捏部,12为操作杆,13为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包括主体7、反应杯6,反应杯6装入于主体7中,反应杯6底部具有一个储液腔3,反应杯6内具有一个反应腔9,反应杯6的底部具有一个通孔,通孔内穿过设置一根操作杆12,操作杆12密封整个通孔并穿过整个通孔伸入于储液腔3中,所述操作杆1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储液孔1,操作杆12顶部伸出于主体的外侧端。

本实施例中,反应杯6的顶部设置有一圈挂环13,反应杯6通过挂环挂放在主体的外部端面上,主体7的储液腔内壁设置有一圈支撑环5,反应杯6的底部放置于支撑环5上,向上取出反应杯即可更换新的反应杯。

其中,通孔内套装一密封环2,操作杆12从密封环2中的密封孔穿过,密封环2外壁与通孔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增加密封环2,将反应腔进行隔离,防止反应腔内的化学液体漏入到下端的储液腔中。

其中,储液孔1的开口与水平面呈75度夹角,整个储液孔1呈倾斜设置,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一限位环4,限位环4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外径。储液孔伸入于储液腔3中,储液腔3中的化学液体进入到储液孔中,然后拉出操作杆,使得储液孔穿过通孔,伸入至反应腔中,储液腔中的化学液体进入到反应腔中与反应腔中的反应液发生反应,这样便不需要从外部加液,只要上拉即可完成加液反应,非常的方便,而且更加的安全。

其中,操作杆的外部设置有一个拿捏部11,利用拿捏部11拉出操作杆即可。当反应杯使用完成后,取出反应杯6,更换新的反应杯即可,非常的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内置操作杆的方式,对反应腔进行加液反应,操作安全,而且可以实现反应液的快速更换,增加实验室内对液体的化学实验动作,提高实验效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实验室用反应釜,包括主体、反应杯,所述反应杯装入于主体中,反应杯底部具有一个储液腔,所述反应杯内具有一个反应腔,所述反应杯的底部具有一个通孔,通孔内穿过设置一根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密封整个通孔并穿过整个通孔伸入于储液腔中,所述操作杆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储液孔,操作杆顶部伸出于主体的外侧端。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内置操作杆的方式,对反应腔进行加液反应,操作安全,而且可以实现反应液的快速更换,增加实验室内对液体的化学实验动作,提高实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何辉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辉海
技术研发日:2017.07.24
技术公布日:2017.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