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清洗结构及具有其的净水机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83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滤芯清洗结构及具有其的净水机滤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芯清洗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滤芯清洗结构的净水机滤芯。



背景技术:

净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当滤材表面积累的杂质过多时,滤芯就会堵塞,产水量会明显下降,使用者通常就需要更换滤芯才能正常使用净水机。净水机的滤芯不能循环使用一直是个痛病,不但使生产成本增加,也会使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增加。如果在滤芯堵塞之后能对滤芯进行有效清洗,则产水量能有明显回升,这样能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滤芯大多无法进行清洗,小部分滤芯就算能清洗,但清洗的效果往往也不佳,对于滤芯使用寿命的延长意义并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清洗结构,其能够对滤芯内的滤材进行有效冲洗,从而可延长相应的滤芯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净水机的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滤芯清洗结构,所述滤芯包括滤芯内芯,所述滤芯内芯包括滤材,其中,所述滤芯清洗结构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喷水孔,所述冲洗管的第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使得所述喷水孔朝向所述滤材,所述冲洗管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冲洗管中引入冲洗水。

优选地,所述冲洗管的管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列喷水孔。

优选地,所述喷水孔的孔径在喷水方向上逐渐减小。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芯内芯上的反冲洗进水口,用于向所述滤材内部引入反冲洗水。

优选地,所述反冲洗进水口与所述滤芯内芯的净水出口为同一水口。

优选地,在径向上,所述冲洗管位于所述滤芯内芯的中心位置处;

和/或,所述冲水管的第一端以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

优选地,所述滤芯内芯还包括内芯壳体,所述滤材设置于所述内芯壳体中,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冲洗管的第二端突出于所述内芯壳体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滤芯内芯还包括内芯壳体,所述滤材设置于所述内芯壳体中,所述滤芯清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芯壳体侧壁上的槽和用于刷洗所述滤材的清洁刷,所述槽沿所述内芯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清洁刷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经所述槽探入所述内芯壳体内,以便刷洗所述滤材。

优选地,所述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和/或,所述清洁刷通过所述槽安装在所述内芯壳体的侧壁上,并且所述清洁刷能够沿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机滤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净水机滤芯,包括滤芯内芯,所述滤芯内芯包括滤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面所述的滤芯清洗结构,所述滤芯清洗结构的冲洗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

优选地,还包括滤瓶,所述滤芯内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瓶内。

本发明的滤芯清洗结构安装于相应的滤芯中时,冲洗管位于所述滤芯内芯中并且其上的喷水孔朝向滤材,于是,当从外部向冲洗管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水时,水可经喷水孔喷出,对滤材进行冲洗,把滤材表面上的污垢冲洗掉,从而有效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滤芯清洗结构及净水机滤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结构的净水机滤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滤芯内芯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内芯壳体及清洁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考虑到净水机滤芯的滤材清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滤芯清洗结构,使得滤芯中的滤材(例如膜丝)能够在不拆开滤芯内芯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冲洗,无论使用该滤芯清洗结构的滤芯内芯是可拆开的还是不可拆开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净水机滤芯包括滤芯内芯和滤芯壳体。其中,滤芯内芯例如包括内芯壳体1和滤材2,内芯壳体1例如为筒状结构,滤材2设置于内芯壳体1中,滤材2优选为膜丝,内芯壳体1同时起保护滤材2的作用,滤材2例如通过滤芯接口22固定,内芯壳体1的上端与滤芯接口22相连接。滤芯壳体例如包括滤瓶体3和滤瓶盖4,滤芯内芯设置于滤瓶体3内,滤瓶盖4封盖住滤瓶体3的开口,以便将滤芯内芯固定于滤芯壳体中。滤芯的进水口和净水出水口例如设置在滤瓶盖4上。

参见图2-3,本发明提出的滤芯清洗结构包括冲洗管5,所述冲洗管5上设置有喷水孔51,所述冲洗管5的第一端(图中的上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例如固定于滤芯内芯的内顶部,使得所述喷水孔51朝向所述滤材2,所述冲洗管5的第二端(图中的下端)用于向所述冲洗管5中引入冲洗水。

当本发明的滤芯清洗结构安装于相应的滤芯中时,所述冲洗管5位于所述滤芯内芯中并且其上的喷水孔51朝向滤材2。于是,当从外部向冲洗管5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水(优选高压水)时,水可经喷水孔51喷出,对滤材21进行冲洗,在适当的喷水压力下,即可把滤材21表面上的污垢冲洗掉,从而有效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所述冲洗管5的第二端突出于所述内芯壳体1的一端,也即,冲洗管5的第二端从内芯壳体1的下端突出,从而在需要清洗滤芯时,可以方便地将冲洗水通过该第二端引入冲洗管5中,例如通过将连接冲洗水源的软管接至该第二端即可,在冲洗管5的第二端向外突出的情况下,连接软管会相对容易操作。

如图2-3所示,冲洗管5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对盲孔52,在安装冲洗管5时,可通过该一对盲孔52夹持冲洗管5,提高夹持的稳定性,而在冲洗滤芯时,又可通过该一对盲孔52固定冲洗水管,确保冲洗水管连接可靠。

优选地,所述冲洗管5的管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列(例如两列以上)喷水孔51,多列喷水孔51优选在周向上均匀布置,同时,每列喷水孔51例如包括均匀间隔开的多个喷水孔51。这样,在具体冲洗时,能够在冲洗管5的长度范围内并在360度范围内进行喷水,以便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对滤材进行冲洗,增强冲洗效果。

优选地,所述喷水孔51的孔径在喷水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在喷水冲洗的过程中达到增压的作用,增大冲洗时滤材表面的压力差,更强力地带走污染杂质,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

优选地,多列喷水孔51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冲洗管5的侧壁上呈环形布置,呈环形布置的一组喷水孔51可以在同一高度上向四周各个方向同时喷水,冲洗效果较好。

优选地,如图2-3所述,本发明的滤芯清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芯内芯上的反冲洗进水口21,用于向所述滤材2内部引入反冲洗水。这样,在进行滤芯清洗时,可同时经由冲洗管5的第二端和该反冲洗进水口21引入冲洗水和反冲洗水,其中,经冲洗管5喷出的水直接清洗滤材的外表面(例如膜丝的外表面),而经反冲洗进水口21引入的反冲洗水则进入如滤材内部(例如膜丝的内部),通过反冲洗水的压力外渗对滤材(膜丝)进行反冲洗,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优选地,所述反冲洗进水口21与所述滤芯内芯的净水出口为同一水口。由于对滤芯进行清洗时滤芯已从净水机中取出,此时净水出口不再有出水的作用,因此可以直接利用该净水出口作为反冲洗进水口21,由此简化滤芯的结构。

优选地,在径向上,所述冲洗管5位于所述滤芯内芯的中心位置处,如图2-3所示,从而能够相对均匀地实现对内部滤材的冲洗。例如,在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成簇的膜丝固定在滤芯接口22上,冲洗管5从中心位置插入这些膜丝的间隙中,可以保证冲洗管5外围的膜丝的数量比较均匀,从而能够实现冲洗均匀。

优选地,所述冲水管5的第一端以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例如,胶接至滤芯接口22上。

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滤芯清洗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芯壳体1侧壁上的槽11和用于刷洗所述滤材2的清洁刷12,所述槽11沿所述内芯壳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清洁刷1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经所述槽11探入所述内芯壳体1内,以便刷洗所述滤材2。

也即,当冲洗管5从中心位置向外冲洗滤材时,对于外围的部分滤材的冲洗力度往往不足,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清洁刷12对外围的这部分滤材进行刷洗,以确保清洗更全面彻底。具体地,操作者可以手动地操纵清洁刷12沿槽1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完成对相应滤材的清洗。

优选地,所述槽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从而可扩大清洁刷12的刷洗范围。

优选地,所述清洁刷12通过所述槽11安装在所述内芯壳体1的侧壁上,并且所述清洁刷12能够沿所述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刷12始终安装于滤芯内芯上,在需要清洗时,从滤芯壳体中取出滤芯内芯,便可以操纵清洁刷12进行刷洗。配合冲洗管5的冲洗、以及经由反冲洗进水口21的反冲洗,可以更好地实现清洗效果,并且清洗效率高。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净水机滤芯,如图1所示,其包括滤芯内芯,所述滤芯内芯包括滤材2,并且还包括本发明前面所述的滤芯清洗结构,所述滤芯清洗结构的冲洗管5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滤芯内芯中,优选以胶接的方式固定在滤芯内芯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地,本发明的滤芯还包括滤瓶,滤瓶例如为滤芯的外部壳体,包括滤瓶体3和滤瓶盖4,所述滤芯内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滤瓶内。

本发明的净水机滤芯中,滤材2例如为膜丝,优选为超滤膜丝。

本发明的净水机滤芯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滤材(膜丝)的冲洗,从而使滤芯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由此相应地降低净水机的使用成本。具体地,在净水机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将整个滤芯从净水机中取出,拆下滤瓶盖4,将滤芯内芯从滤瓶体3中取出,将冲洗管5的第二端连接冲洗水源,将反冲洗进水口21连接反冲洗水源,即可对滤材进行冲洗。在冲洗的同时,再配合清洗刷12对外围滤材的刷洗,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洗的效果,保证滤芯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