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609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具体是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塔是用于生物农药,医药,食品微生物的干燥的设备,空气经过滤和加热,进入干燥器顶部空气分配器,热空气呈螺旋状均匀地进入干燥室,料液经塔体顶部的高速离心雾化器或高压雾化器,喷雾成极细微的雾状液珠,与空气并流接触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干燥为成品,成品连续地由干燥塔底部和旋风分离器中输出,微尘物料由脉冲布袋收集器收集,废气由风机排空,可以看出,其干燥时干燥塔内部热风走向同旋风除尘器大致相同,均为近螺旋状,所不同点在于旋风除尘器对圆锥部角度进行设计以通过反射能将废气从其回风管排出,而干燥塔则是直接将热风同干燥物料一道从其下方出料口排出,后续方才通过旋风除尘器进行暖风和粉料的分离,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对于整机效率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干燥塔与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大致相同,申请人认为完全可对其进行相应糅合;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利用旋风除尘器的原理能对干燥后物料直接进行分离的新式喷雾塔,以提升整体效率和减小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包括罐体和回风管,所述罐体侧壁固定连通有暖风管,罐体上端在暖风管的出口右侧固定连通有送料管,送料管下端引入罐体内且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暖风管为沿罐体侧壁的切线方向接入,所述罐体上部为圆筒结构,罐体下部为圆锥结构,罐体下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出料阀,所述回风管固定连通在罐体上端中心处,罐体的罐身上还固定连接有热油箱,热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脚,热油箱右侧壁上部固定连通有加油阀,热油箱左侧壁下部固定连通有出油阀,热油箱内固定连接有螺旋管,螺旋管左端与暖风管管道连接,热油箱内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电热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油箱内填充有导热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油箱的高度至少为罐体高度的1/3。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管右端与鼓风机出风口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料管上端与柱塞泵出液口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喷雾塔的罐体结构采用旋风除尘器的角度设计,并改变热风进风方向,在热风带动水雾螺旋移动干燥的过程中,还可通过旋风除尘原理使得热风能与干燥后粉粒进行分离,可直接收集成品粉粒而省去了后续旋风分离,精简设备成本和体积,提升成品收集效率;此外,将常规电加热改变为热油加热且将热油箱安装在罐体上,热油在对进风进行加热同时还可对罐体整体进行加热,提升罐体内部温度,干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高效干燥喷雾塔,包括罐体1和回风管2,所述罐体1侧壁固定连通有暖风管3,罐体1上端在暖风管3的出口右侧固定连通有送料管4,送料管4下端引入罐体1内且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5,送料管4上端与柱塞泵出液口管道连接,柱塞泵将料液打入并通过雾化喷头5成雾喷出;所述暖风管3为沿罐体1侧壁的切线方向接入,所述罐体1上部为圆筒结构,罐体1下部为圆锥结构,罐体1下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出料阀6,所述回风管2固定连通在罐体1上端中心处,罐体1的下部圆锥的倾斜角度应保证暖风管3吹入的热风经过其斜面的折返射能够通过回风管2排出,也即罐体1的整体比例应与旋风除尘器采用同等规格,罐体1的罐身上还固定连接有热油箱7,热油箱7内填充有导热油,热油箱7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脚8,热油箱7右侧壁上部固定连通有加油阀9,热油箱7左侧壁下部固定连通有出油阀10,方便进行加换油,热油箱7内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1,螺旋管11左端与暖风管3管道连接,螺旋管11右端与鼓风机出风口管道连接,热油箱7内还固定连接有若干电热棒12,电热棒12对内部导热油进行加热,并通过导热油对鼓风机鼓入的空气以及罐体1本身进行加热,较目前的单一空气干燥相比罐体1内部温度更高更稳定,有效提升干燥效果,为保证对罐体1的加热效果,热油箱7的高度应至少为罐体1高度的1/3,使用过程中,热风通过暖风管3切线吹入罐体1内,并带动喷出的料雾沿罐体1内壁螺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料雾经过高温加热干燥处理转变为料粉,并通过旋风除尘原理在自身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落入圆锥部底部,而暖风则从回风管2排出,干燥同时完成分离程序,较目前的干燥和分离依次进行的工序相比效率更高,同时还可有效精简整套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和成本。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