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95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涂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五金件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结构件进行涂漆作业,目前较多的仍然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健康损害,同时漆面也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涂漆装置,使其涂漆较为均匀、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漆装置,其包括:矩形且上端开口的盒体,盒体由一底板、两侧板、前端板及后端板合围拼接而成,前端板及后端板的高度低于两侧板的高度;两侧板、前端板及后端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侧板在左右方向相正对,两侧板的下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底板左右两端;前端板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前端,前端板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的前端;后端板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后端,后端板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的后端;及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第一涂刷装置、第二涂刷装置、第三涂刷装置,所述第一涂刷装置包括一个下漆装置及长形刷子,刷子及下漆装置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刷子位于下漆装置的正下方且其刷毛朝下漆装置竖直伸出。

其中,第一涂刷装置还包括两个Z形杆,Z形杆具有两个水平左右延伸的杆体,其中的一个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长形刷子的固定座上,另一个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前端板上且其端部固定有一个塑料杆套,两个Z形杆同步同相转动。

优选地,第二涂刷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长条板,长条板沿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上端,长条板上开设有两个长孔,两涂刷单元分别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两长孔位置上;涂刷单元包括螺杆、螺杆套、上螺母、下螺母、弹簧、第二毛辊和毛辊座,螺杆竖直设置且向上穿设长孔,上螺母和下螺母设置在螺杆上且从两侧将长条板夹紧锁定,螺杆套固定在螺杆上端,第二毛辊和毛辊座的轴向均竖直设置,第二毛辊可转动地套设在毛辊座上,毛辊座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螺杆上端,弹簧套设在螺杆上,弹簧的上端抵接在下螺母上,下端固定在毛辊座上。

优选地,第一涂刷装置还包括两U型卡槽板、两定位螺栓及两弹性回复装置,两U型卡槽板竖直延伸且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上,两U型卡槽板在左右方向上相正对,两U型卡槽板的开口相向设置,两定位螺栓水平设置且将两U型卡槽板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上,两定位螺栓在左右方向上正对设置;下漆装置包括转轴及同轴地固定在转轴上多个柱形的下漆盒,下漆盒的周壁上开设有下漆孔,两弹性回复装置通过回复力将转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向下抵接在两定位螺栓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回复装置包括一弹簧钩、锁紧螺栓及锁紧螺母,锁紧螺栓设置在对应一侧的侧板上且位于转轴的下方,弹簧钩的一端钩挂在转轴的对应一端,弹簧钩的另一端钩挂在锁紧螺母上且被锁紧螺母锁紧。

优选地,锁紧螺栓在前后方向上与转轴偏移设置。

优选地,第三涂刷装置包括一个下漆装置及第一毛辊,第一毛辊及第二涂刷装置的下漆装置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毛辊位于第三涂刷装置的下漆装置的正下方,且其两端可转动设置在两侧板上。

优选地,第三涂刷装置还包括两U型卡槽板、两定位螺栓及两弹性回复装置,两U型卡槽板竖直延伸且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上,两U型卡槽板在左右方向上相正对,两U型卡槽板的开口相向设置,两定位螺栓水平设置且将两U型卡槽板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上,两定位螺栓在左右方向上正对设置;第三涂刷装置的下漆装置包括转轴及同轴地固定在转轴上多个柱形的下漆盒,下漆盒的周壁上开设有下漆孔,两弹性回复装置通过回复力将转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向下抵接在两定位螺栓上。类似地,所述弹性回复装置包括一弹簧钩、锁紧螺栓及锁紧螺母,锁紧螺栓设置在对应一侧的侧板上且位于转轴的下方,弹簧钩的一端钩挂在转轴的对应一端,弹簧钩的另一端钩挂在锁紧螺母上且被锁紧螺母锁紧。类似地,锁紧螺栓在前后方向上与转轴偏移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优选实施例的涂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优选实施例的涂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2。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涂漆装置包括:盒体、第一涂刷装置、第二涂刷装置04、第三涂刷装置。第一涂刷装置包括一个下漆装置及长形刷子。刷子及下漆装置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刷子位于下漆装置的正下方且其刷毛061朝下漆装置竖直伸出。盒体为矩形且上端开口,其由一底板01a、侧板01b、侧板01e、前端板01d及后端板01e合围拼接而成。前端板01d及后端板01e的高度低于两侧板01b、01c的高度。两侧板01b、01c、前端板01d及后端板01e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侧板01b、01c在左右方向相正对。两侧板01b、01c的下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底板01a左右两端。前端板01d的下端固定于底板01a的前端。前端板01d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01b、01c的前端。后端板01e的下端固定于底板01a的后端。后端板01e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01b、01c的后端。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涂刷装置还包括两个Z形杆063,Z形杆063具有两个水平左右延伸的杆体(未标记)。其中的一个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长形刷子的固定座062上,另一个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前端板01d上且其端部固定有一个塑料杆套064。两个Z形杆063同步同向设置。这样,可以通过调整Z形杆的转动相位以调整刷子的高度。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涂刷装置还包括两U型卡槽板05a、两定位螺栓057a及两弹性回复装置。两U型卡槽板05a竖直延伸且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01b、01c上。两U型卡槽板05a在左右方向上相正对。两U型卡槽板05a的开口相向设置。两定位螺栓057a水平设置且将两U型卡槽板05a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01b、01c上。两定位螺栓057a在左右方向上正对设置。下漆装置包括转轴051a及同轴地固定在转轴051a上多个柱形的下漆盒053a。下漆盒053a的周壁上开设有下漆孔。两弹性回复装置通过回复力将转轴051a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向下抵接在两定位螺栓057a上。较佳地,转轴051a上套设有连通管052a,多个下漆盒053a通过连通管052a相连通。这样可以便于加漆。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锁紧螺栓055b在前后方向上与转轴051a偏移设置。这以可以方便弹簧钩的安装,并避免干涉。

第三涂刷装置包括一个下漆装置及第一毛辊07。第一毛辊07及第二涂刷装置04的下漆装置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毛辊07位于第三涂刷装置的下漆装置的正下方,且其两端可转动设置在两侧板01b、01c上。

第三涂刷装置还包括两U型卡槽板05b、两定位螺栓057b及两弹性回复装置。两U型卡槽板05b竖直延伸且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01b、01c上。

类似地,两U型卡槽板05b在左右方向上相正对。两U型卡槽板05b的开口相向设置。两定位螺栓057b水平设置且将两U型卡槽板05b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侧板01b、01c上。两定位螺栓057b在左右方向上正对设置。第三涂刷装置的下漆装置包括转轴051b及同轴地固定在转轴051b上多个柱形的下漆盒053b。下漆盒053b的周壁上开设有下漆孔。两弹性回复装置通过回复力将转轴051b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向下抵接在两定位螺栓057b上。较佳地,转轴051b上套设有连通管052b,多个下漆盒053b通过连通管052b相连通。

第三涂刷装置的弹性回复装置包括一弹簧钩054b、锁紧螺栓055b及锁紧螺母056b。锁紧螺栓055b设置在对应一侧的侧板上且位于转轴051b的下方。弹簧钩054b的一端钩挂在转轴051b的对应一端。弹簧钩054b的另一端钩挂在锁紧螺母056b上且被锁紧螺母056b锁紧。锁紧螺栓055b在前后方向上与转轴051b偏移设置。第二涂刷装置的弹性回复装置结构与之类似。

第二涂刷装置04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长条板041。长条板041沿的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两侧板01b、01c上端。长条板041上开设有两个长孔04A。两涂刷单元(未标记)分别可左右移动的设置在两长孔04A位置上。涂刷单元包括螺杆043、螺杆套042、上螺母044、下螺母045、弹簧046、第二毛辊047和毛辊座048。螺杆043竖直设置且向上穿设长孔04A。上螺母042和下螺母044设置在螺杆043上且从两侧将长条板041夹紧锁定。螺杆套042固定在螺杆043上端。第二毛辊047和毛辊座048的轴向均竖直设置。第二毛辊047可转动地套设在毛辊座048上。毛辊座048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螺杆043上端,弹簧套046设在螺杆上。弹簧046的上端抵接在下螺母045上,下端固定在毛辊座048上。这样可以在中部进行竖直方向的涂漆。

本实用新型的涂漆装置通过第一涂刷装置、第二涂刷装置、第三涂刷装置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进行涂漆,能够使涂漆均匀,且适合于不同形状的结构件,而且效率较高,其在使用时通过人工或传送装置使结构件从盒体内向后运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