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化泡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943发布日期:2018-07-10 22:0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空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化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空化泡发生器的应用领域不断矿大,且需求量和空化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空化泡主要应用于石油钻探、船舶清理、食品制造、生物工程、环保工程、饮用水消毒等方面。在普通的空化泡发生器主要是通过文丘里管、超声波、共振喷嘴、纳米多孔板等技术实现。其中,文丘里管和纳米多孔板存在空化效果较差,空化量不足的缺陷。因此,发展一种空化效率高、空化效果好的空化泡发生器是极其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化泡发生器,其能实现提高空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化泡发生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用于接收外部高压流体的射流室、用于引入外部气体的气腔以及用于混合流体与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射流室、气腔以及第一通道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通;所述射流室靠近气腔的一端设有压缩段;所述压缩段用于在流体由所述射流室流至所述气腔时压缩流体。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室设有第一直流段以及引流段;所述第一直流段、引流段以及压缩段沿流体流动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引流段用于引导流体由所述第一直流段流至所述压缩段;所述第一直流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相等;所述引流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段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设有入口段;所述入口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段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设有第二直流段;所述第二直流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流段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设有出口段;所述出口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段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设有第三直流段;所述第三直流段的内径由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由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相等;所述压缩段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通道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的端部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设有用于产生空化效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由靠近所述气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气腔的一端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外缘设有向外凸起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腔。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顶端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活动腔的底端连通于所述气腔;所述活动腔设有弹性部件以及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运动;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使所述封堵件向着靠近所述进气口运动的弹性应力。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空化泡发生器通过设有压缩段、气腔以及第一通道。通过压缩段就可以增大流体的流速,进而可以使流体实现快速进入气腔内。这样,流体会与气腔内的气体一起流至第一通道内混合,并产生更多的空化泡。由此可见,该空化泡发生器,能实现提高空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化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化泡发生器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主体;11、射流室;111、压缩段;112、第一直流段;113、引流段;114、入口段;115、第二直流段;116、出口段;117、第三直流段;12、气腔;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延伸部;151、进气口;152、活动腔;20、弹性部件;30、封堵件;40、硅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空化泡发生器,包括主体10。具体的,在主体10上设有用于接收外部高压流体的射流室11、用于引入外部气体的气腔12以及用于混合流体与气体的第一通道13;射流室11、气腔12以及第一通道13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通;射流室11靠近气腔12的一端设有压缩段111;压缩段111用于在流体由射流室11流至气腔12时压缩流体。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使用该空化泡发生器时,先使用高压泵或增压装置使流体进入射流室11内。当流体进入射流室11时,流体会先经过压缩段111再流至气腔12内。在流体由压缩段111流至气腔12的过程中,流体会被压缩为高速运动的流体。当流体流至气腔12时,流体会与气体进行初步混合,并产生少量的空化泡。当流体继续流至第一通道13时,由于流体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因而气腔12内的空气会随流体一起流至第一通道13内,并在第一通道13内充分混合,以产生更多的空化泡。上述压缩段111可以由喷嘴形成。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射流室11内设有第一直流段112以及引流段113;第一直流段112、引流段113以及压缩段111沿流体流动的方向依次连通;引流段113用于引导流体由第一直流段112流至压缩段111;第一直流段112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相等;引流段113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逐渐变小。具体的,当外部流体流至射流室11时,流体会先流至第一直流段112,以限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当流体继续流动时,流体会沿引流段113的内壁流至压缩段111。通过设有这样的第一直流段112以及引流段113便于引导流体快速流至压缩段111。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段111远离气腔12的一端设有入口段114;入口段114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逐渐变小。具体的,当流体由引流段113流流至入口段114时,由于流体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变小,因而流体的流速会不断增大。当流体由入口段114流至气腔12时,就可以形成高速运动的流体。通过设有这样的入口段114便于压缩流体,以实现增大流体的运动速度。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段111靠近气腔12的一端设有第二直流段115;第二直流段115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相等。具体的,当流体由入口段114进入第二直流段115时,第二直流段115会对流体起到缓冲作用,以使流体更加顺畅地流至气腔12内。通过设有这样的第二直流段115有利于使流体保持处于高速运动状态。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直流段115靠近气腔12的一端设有出口段116;出口段116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逐渐变大。具体的,当流体由第二直流段115进入出口段116时,流体的过流断面面积会逐渐变大。通过设有这样的出口段116有利于增大流体的流量,进而可以实现快速填充气腔12。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出口段116靠近气腔12的一端设有第三直流段117;第三直流段117的内径由远离气腔12的一端至靠近气腔12的一端相等。具体的,当流体由第三直流段117喷出时,第三直流段117会限制流体的喷射角度。通过设有这样的第三直流段117便于控制流体进入气腔12时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3的内径由靠近气腔12的一端至远离气腔12的一端相等;压缩段111靠近气腔12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一通道13靠近气腔12的一端的端部相对。具体的,第一通道13的内径以及长度尺寸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当流体由压缩段111喷出时,流体会经过气腔12并流至第一通道13内。通过设有这样的第一通道13可以使流体与气体充分混合,以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空化泡。同时,压缩段111的输出端正对于第一通道13的输入端可以使流体充分流至第一通道13内,进而可以使流体与气体更加充分的混合,以产生更多的空化泡。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3远离气腔12的一端设有用于产生空化效应的第二通道14;第二通道14的内径由靠近气腔12的一端至远离气腔12的一端逐渐变大。具体的,由于流体由第一通道13进入第二通道14时,流体的过流断面面积逐渐增大,因而流体的流速会逐渐变小,压强会逐渐恢复至大气压阶段。在此过程中,空化泡就不会再继续增大,并四处碰撞直至坍塌溃灭。通过设有这样的第二通道14就可以产生空化效应。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主体10的外缘设有向外凸起的延伸部15;在延伸部15上设有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口151;进气口151连通于气腔12。具体的,预先将外部气源连通于进气口151。当需要对气腔12进行引气时,只需要启动外部气源的开关就可以使气体填充至气腔12内。通过设有这样的进气口151便于将气体引入气腔1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延伸部15设有活动腔152;活动腔152的顶端连通于进气口151;活动腔152的底端连通于气腔12;在活动腔152内设有弹性部件20以及封堵件30;封堵件30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进气口151运动;弹性部件20用于提供使封堵件30向着靠近进气口151运动的弹性应力。

具体的,弹性部件20可以采用弹簧,封堵件30可以采用软质的硅胶小球。当气腔12内的气体与流体一起流至第一通道13内时,气腔12内的气压会降低。由于气腔12内的压力低于外部气压,因而硅胶小球会被吸引并向着远离进气口151运动。当硅胶小球远离进气口151时,硅胶小球与进气口151之间间隔形成进气间隙。这样,外部气源就可以通过进气间隙进入到气腔12内。在此过程中,弹回会处于受压状态。当流体在气腔12内冲击硅胶小球时,硅胶小球会向着靠近进气口151运动。同时,弹回会释放压力,且弹簧所释放的压力会推动硅胶小球向着靠近进气口151运动,直至硅胶小球封堵于进气口151。通过设有这样的弹性部件20以及封堵件30不但可以实现自吸引气,而且还可以防止气腔12内的流体流至外部。

当然,弹性部件20还可以由橡胶、金属弹片组成。无论弹性部件20采用何种方式,只要能提供弹性应力使封堵件30封堵进气口151即可。同样地,封堵件30可以由橡胶球、塑料球、玻璃球、钢珠组成。无论封堵件30采用何种方式,只要能封堵进气口151即可。

另外,弹性部件20以及封堵件30还可以由单向阀组成。单向阀用于限制气体、流体仅能由外部流至气腔12内。同时,为了进一步防止流体流至外部,还可以在活动腔152内配置有硅胶垫片40,且硅胶垫片40的内孔的孔径小于硅胶小球的孔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