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包测试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927发布日期:2018-07-10 22: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包测试池,属于膜分离领域。



背景技术:

对离子交换膜测试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为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死端过滤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也在增加,过滤阻力增大,膜渗透速率下降。因此,死端过滤是间歇式的,必须周期性的停下来清洗膜表面的污染层,或者更换膜。膜包测试池常用于错流过滤中,现有技术中的膜包测试池,在过滤时不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的情况,布水不均匀,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膜包测试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上顶盖、密封件、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上顶盖、密封件和支撑件均安装在下底座上,所述上顶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底座上,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下底座包括底座、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所述上顶盖包括顶盖、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所述下密封槽、下通孔、卡槽、进料孔、浓缩孔和布水槽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进料孔和浓缩孔关于底座的纵截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料孔的一端和浓缩孔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浓缩孔的另一端、布水槽和下密封槽均设置在底座的顶面,所述进料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浓缩孔的另一端与布水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卡槽设置在底座的底面,所述下通孔设置在卡槽内,所述汇聚腔、上密封槽、上通孔和透过孔均设置在顶盖上,所述汇聚腔和上密封槽均设置在顶盖的底面,所述透过孔的一端设置在顶盖的侧面,所述透过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内,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配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所述底座与顶盖通过紧固件连接,且紧固件的一端卡在卡槽内。测试结果准确,布水均匀,提高了膜的使用面积,透过液方便收集,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测试液的流动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内。提高了膜包测试池的密闭性,避免因测试液溢出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多孔支撑板,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嵌在汇聚腔内。支撑件起到支撑膜、汇聚测试液、便于透过液流出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卡在卡槽内,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下通孔和上通孔,所述螺母安装在螺杆上。方便拆装,清洗,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包括进料连接段和进料段,所述浓缩孔包括浓缩连接段和浓缩段,所述布水槽包括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所述进料连接段和进料段连通,所述浓缩连接段和浓缩段连通,所述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连通,所述进料连接段和浓缩连接段均设置在底座的侧面,所述进料段与进料布水槽连通,所述浓缩段与浓缩布水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布水槽和浓缩布水槽的形状均为平面螺旋状。增大布水面积,提高膜的使用效率,保证测试结果更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下底座和上顶盖的材质均为有机玻璃。便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测试液流动的情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便与观察膜包测试池内部测试液流动的情况,布水均匀,增大了膜的使用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包测试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下底座、2-上顶盖、3-密封件、4-支撑件、5-紧固件、11-底座、12-布水槽、13-下密封槽、14-下通孔、15-卡槽、16-进料孔、17-浓缩孔、21-顶盖、22-汇聚腔、23-上密封槽、24-上通孔、25-透过孔、51-螺栓、52-螺母、121-进料布水槽、122-浓缩布水槽、161-进料连接段、162-进料段、171-浓缩连接段、172-浓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膜包测试池包括下底座1、上顶盖2、密封件3、支撑件4和紧固件5,上顶盖2、密封件3和支撑件4均安装在下底座1上,上顶盖2通过紧固件5安装在下底座1上。

本实施例中的下底座1包括底座11、下密封槽13、下通孔14、卡槽15、进料孔16、浓缩孔17和布水槽12,上顶盖2包括顶盖21、汇聚腔22、上密封槽23、上通孔24和透过孔25;下密封槽13、下通孔14、卡槽15、进料孔16、浓缩孔17和布水槽12均设置在底座11上,进料孔16和浓缩孔17关于底座11的纵截面对称设置,进料孔16的一端和浓缩孔17的一端均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进料孔16的另一端、浓缩孔17的另一端、布水槽12和下密封槽13均设置在底座11的顶面,进料孔16的另一端与布水槽12的一端连通,浓缩孔17的另一端与布水槽12的另一端连通,卡槽15设置在底座11的底面,下通孔14设置在卡槽15内,汇聚腔22、上密封槽23、上通孔24和透过孔25均设置在顶盖21上,汇聚腔22和上密封槽23均设置在顶盖21的底面,透过孔25的一端设置在顶盖21的侧面,透过孔25的另一端设置在汇聚腔22内,上通孔24与下通孔14配合,密封件3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13内,密封件3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23内,支撑件4的一侧嵌在汇聚腔22内,底座11与顶盖21通过紧固件5连接,且紧固件5的一端卡在卡槽15内。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3为O型密封圈,密封件3的一侧嵌在下密封槽13内,密封件3的另一侧嵌在上密封槽23内,密封件3具有弹性;支撑件4为多孔支撑板,支撑件4的一侧嵌在汇聚腔22内。

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5包括螺栓51和螺母52,螺栓51的头部卡在卡槽15内,螺栓51的螺杆依次穿过下通孔14和上通孔24,螺母52安装在螺杆上。

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孔16包括进料连接段161和进料段162,浓缩孔17包括浓缩连接段171和浓缩段172,布水槽12包括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进料连接段161和进料段162连通,浓缩连接段171和浓缩段172连通,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连通,进料连接段161和浓缩连接段171均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进料段162与进料布水槽121连通,浓缩段172与浓缩布水槽122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布水槽121和浓缩布水槽122的形状均为平面螺旋状;下底座1和上顶盖2的材质均为有机玻璃。

本实施例中的膜包测试池在使用时,将密封件的一侧放置在下密封槽13内,然后将待测试的膜覆盖在密封件上,再将顶盖21盖在底座11上,同时使密封件的另一侧位于上密封槽23内,使支撑件4与待测试的膜接触,并通过紧固件5将底座11和顶盖21锁紧,最后将进料孔16和浓缩孔17均与测试设备连接,使测试液通过进料孔16流入到布水槽12内,形成浓缩液和透过液,浓缩液通过浓缩孔17流出,透过液通过支撑件4汇聚,并通过透过孔25流出。

本实施例中的膜包测试池主要应用于微滤、超滤和纳滤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