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2154发布日期:2019-07-24 13:0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不少地方面临水质性缺水的问题,加之目前自来水厂沿袭的传统给水工艺和供水管网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自来水的水质提高非常困难。

为此有公告号为CN102631809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拆卸可更换的水过滤器组件,包括滤芯上盖和滤筒,滤芯上盖与滤筒相扣合,滤芯上盖包括卡座、盖帽、陶瓷上片、陶瓷下片和转轴,陶瓷上片和陶瓷下片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陶瓷下片包括第一凹槽,转轴包括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用于带动陶瓷下片转动,转轴还包括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滤筒包括卡扣、分水端盖和筒体,其中分水端盖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卡座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配合;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相互独立不连通;陶瓷上片包括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孔。当处于封水状态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不连通,因此进水通道与进水口不连通,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因此进水通道与进水口连通。

上述装置相比较其他水过滤器,省去了繁杂的支路构件和弹簧装置,只要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通,即可实现水路的开闭,结构也较为简单,同时不易损坏,便于后续维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虽然陶瓷上片和陶瓷下片的接触面是平滑的,但是长时间使用后,两者之间还是会产生磨损,从而影响密封效果;2、当处于封水状态时,水聚集在陶瓷上片的第一通孔中,从而导致水压增大,再次转动滤筒需要施加更大的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且操作省力的水过滤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过滤器,包括上盖和与所述的上盖旋转扣合的滤筒,所述的滤筒内盛装有滤芯,所述的滤筒的上部固定有分水端盖,所述的分水端盖与所述的滤芯相接触,所述的分水端盖具有相互独立不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的分水端盖的上端固定有卡座,所述的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孔,所述的上盖的侧壁上固定有相互独立不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的上盖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阀芯,所述的阀芯与所述的卡座同轴连接,所述的阀芯的下端固定有卡扣,所述的卡扣与所述的卡座旋转扣合,所述的阀芯具有一与所述的进水孔连通的引水腔,所述的阀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引水腔连通的开口以及用于封堵所述的进水管的堵头;

当所述的阀芯正向转动,使所述的开口对准所述的进水管时,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引水腔连通;当所述的阀芯反向转动,使所述的堵头封堵住所述的进水管时,所述的进水管与所述的引水腔不连通。

所述的上盖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内腔与所述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套筒的上端密封固定有压帽,所述的第一套筒的下端密封套设在所述的卡座上,所述的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套筒内,所述的阀芯的上端与所述的压帽的下端相接触。该结构中,第一套筒的设置为阀芯的转动提供空间,使阀芯转动更顺畅,第一套筒的下端套设在卡座上,能够使原水顺利从引水腔进入到卡座中的进水孔,不会泄漏。

所述的第一套筒与所述的卡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其好处在于避免原水从第一套筒与卡座的缝隙流出,使密封性得到提高。

所述的上盖内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套筒同轴的第二套筒,所述的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外围,且所述的第二套筒的下端密封套设在所述的分水端盖上,所述的第二套筒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一套筒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出水间隙,所述的出水间隙分别与所述的出水管以及所述的出水通道连通。该结构中,净化后的水从出水通道流出后,进入到出水间隙中,随后由出水管流出,第二套筒的设置下端密封套设在分水端盖上,能防止净化后的水泄漏。

所述的滤芯由中心管和缠绕设置在所述的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组成,所述的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径向进水孔,所述的中心管的上端开设有轴向出水孔,所述的轴向出水孔与所述的出水通道连通。该结构中,反渗透膜片为现有技术,其缠绕在中心管的外侧,从进水通道流出的水落到反渗透膜片上,然后经过渗透净化,从径向进水孔流到中心管的管壁上,随后从轴向出水孔流出,进入到出水通道中。

所述的水过滤器还包括膜套,所述的膜套位于所述的分水端盖内,且与所述的分水端盖同轴设置,所述的膜套的下端密封套设在所述的中心管的上端,所述的膜套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有出水帽,所述的分水端盖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帽与所述的出水口相对接,所述的膜套的内腔、所述的出水帽与所述的出水口三者之间形成所述的出水通道。该结构中,膜套的下端密封套设在中心管的上端,能保证从中心管流出的水进入到膜套当中,膜套的内腔、出水帽与出水口三者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这样能保证与进来的原水不干涉,保证净水的质量。

所述的膜套与所述的中心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其好处在于避免净化后的水从膜套与中心管之间的缝隙流出,使密封性得到提高。

所述的分水端盖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的膜套的外壁相接触,所述的分水端盖的内壁与所述的膜套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的进水通道。该结构中,加强筋的设置利于对膜套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使分水端盖的内壁与膜套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进水通道,从卡座的进水孔流出的水进入到进水通道后,随后流向滤芯,在这个过程中,进水通道始终不和出水通道发生干涉,保证进水和出水的独立性。

所述的上盖的侧壁上还固定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用于与外置的控制阀连接,所述的上盖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二套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所述的滤芯的外壁与所述的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所述的排水间隙分别与所述的排水管和所述的排水通道连通。该结构中,排水管的设置利于在净水的过程中,向外排水,保证滤筒内的水压正常,当打开外置的控制阀时,多余的水依次经过排水通道、排水间隙后从排水管流出,保证净水的正常进行。

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所述的排水管中分别固定有快接圈,所述的快接圈内设置有卡爪。其好处在于能够与外置件进行可靠快速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阀芯的设置起到阻隔进水的作用,其可转动设置在上盖内,当阀芯转动,使堵头封堵住进水管时,进水管与引水腔不连通,未净化的原水被阻隔在进水管内而不会进入到引水腔当中,此时将滤筒与上盖分离,也不会出现水泄漏的现象;当阀芯转动,阀芯的开口对准进水管时,进水管与引水腔连通,从而未净化的原水依次经过进水管、引水腔、进水孔后进入到进水通道后落到滤芯当中,随后经过滤芯的净化后依次经过出水通道和出水管后流出,供用户使用;由于采用了堵头去封堵住进水管,相比较之前的平面摩擦,大大减少了磨损,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漏水的问题;其中阀芯的转动依靠卡扣与卡座旋转扣合,当滤筒相对上盖转动时,阀芯与卡座也相应转动,从而达到调整阀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密封效果好且操作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水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水端盖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膜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水端盖与膜套配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时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出水时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时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水过滤器,包括上盖1和与上盖1旋转扣合的滤筒2,滤筒2内盛装有滤芯3,滤筒2的上部固定有分水端盖4,分水端盖4与滤芯3相接触,分水端盖4具有相互独立不连通的进水通道41和出水通道42,分水端盖4的上端固定有卡座43,卡座43上设置有与进水通道41连通的进水孔431,上盖1的侧壁上固定有相互独立不连通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出水管12与出水通道42连通,上盖1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阀芯5,阀芯5与卡座43同轴连接,阀芯5的下端固定有卡扣51,卡扣51与卡座43旋转扣合,阀芯5具有一与进水孔连通的引水腔52,阀芯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引水腔52连通的开口53以及用于封堵进水管11的堵头54;

当阀芯5正向转动,使开口53对准进水管11时,进水管11与引水腔52连通;当阀芯5反向转动,使堵头54封堵住进水管11时,进水管11与引水腔52不连通。

上盖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13,第一套筒13的内腔与进水管11连通,第一套筒13的上端密封固定有压帽14,第一套筒13的下端密封套设在卡座43上,阀芯5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套筒13内,阀芯5的上端与压帽14的下端相接触。

卡扣51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楔形块,卡座43上设置有与楔形块相配合的两个楔形槽,楔形块与楔形槽相互配合,实现更换滤芯动作的顺畅,无卡滞。

第一套筒13与卡座4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5。

上盖1内还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套筒13同轴的第二套筒16,第二套筒16位于第一套筒13的外围,且第二套筒16的下端密封套设在分水端盖4上,第二套筒16的内壁与第一套筒13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出水间隙17,出水间隙17分别与出水管12以及出水通道42连通。

滤芯3由中心管31和缠绕设置在中心管31上的反渗透膜片32组成,中心管3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径向进水孔311,中心管31的上端开设有轴向出水孔312,轴向出水孔312与出水通道42连通。

水过滤器还包括膜套6,膜套6位于分水端盖4内,且与分水端盖4同轴设置,膜套6的下端密封套设在中心管31的上端,膜套6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有出水帽61,分水端盖4设置有出水口44,出水帽61与出水口44相对接,膜套6的内腔、出水帽61与出水口44三者之间形成出水通道42。

膜套6与中心管3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2。

分水端盖4的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加强筋45,多个加强筋45与膜套6的外壁相接触,分水端盖4的内壁与膜套6的外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41。

上盖1的侧壁上还固定有排水管18,排水管18用于与外置的控制阀(图未显示)连接,上盖1的内壁与第二套筒16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19,滤芯3的外壁与滤筒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21,排水间隙19分别与排水管18和排水通道21连通。

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排水管18中分别固定有快接圈7,快接圈7内设置有卡爪71。

上盖1与滤筒2采用相对转动90度的方式卡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滤筒2与上盖1分离时,阀芯5的堵头54堵住进水管11,此时进水管11与引水腔52不连通,整体处于封水状态。

当在滤筒2内安装好滤芯3后,将滤筒2与上盖1重新旋转扣合,上盖1内的阀芯5在卡扣51与卡座43的配合下,也发生转动,滤筒2旋转90度后阀芯5同步旋转90度,此时堵头54与进水管11完全分离,阀芯5的开口53连通进水管11,从进水管11流进来的原水经过引水腔52、进水孔后落到进水通道41中,经过反渗透膜片32的净化作用后,从中心管31的径向进水孔311流到轴向出水孔312处,从轴向出水孔312流出的水进入到膜套6当中,再经过膜套6的内腔、出水帽61与出水口44三者之间形成的出水通道42后流到出水间隙17中,由于出水间隙17和出水管12是连通的,最终净化后的水从出水管12流出,供用户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水压过大,则打开排水管18上的控制阀,进行泄压操作,从而保证整体的平稳运行。

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滤芯3时,反向旋转滤筒2,卡扣51与卡座43相对旋转90度,进水管11与进水通道41不连通,同时滤筒2旋转90度后与上盖1分离,即可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