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7042发布日期:2020-06-20 15:5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中需要使用过滤器对滴灌用水进行过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滴灌带阻塞。现有过滤器种类众多,有离心式过滤器、卧式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等。但是这些过滤器大多是泵后过滤器,对于含泥沙量较大的水质,可能会无法使用或者使用效果不好。

因此,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含泥沙量大的水质进行过滤的卧式过滤器被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含泥沙量大的水质进行过滤的卧式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轴(1)和本体,所述本体为柱状的桶体,本体轴向设在支撑轴(1)上,并能够以支撑轴(1)为圆心转动,

所述本体内腔设有隔板(6),隔板(6)将本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即左边的进水腔(3)和过滤腔,右边的集杂腔(7),所述过滤腔设在进水腔(3)和集杂腔(7)之间,所述隔板(6)中部设有通孔,将过滤腔和集杂腔(7)连通,所述进水腔(3)内表面设有叶片(4),且进水腔(3)一侧本体设有开孔,所述过滤腔的本体表面为滤网(5),即待过滤水从进水腔(3)进入后,冲击叶片(4)带动本体转动,在过滤腔的滤网(5)进行过滤并排出本体内腔。

所述本体通过进水腔(3)内设的连杆和集杂腔(7)与支撑轴(1)连接,即进水腔(3)内的连杆将进水腔(3)本体与支撑轴(1)连接,集杂腔(7)的端板直接固定在支撑轴(1)上。

集杂腔(7)上述设有排杂口(8),用于将沉积在集杂腔(7)内的砂石排出。

设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冲击叶片(4)以驱动本体转动。

过滤腔的下方设有净水箱(9),用于盛接过滤后的净水。

实际使用时:通过污水泵将污水输送至进水腔(3),进水管(2)冲击叶片(4)驱动叶片转动,实现本体转动,污水从过滤腔的滤网(5)上进行过滤,净水排出本体内腔,砂石在惯性作用下从隔板(6)的开孔进入集杂腔(7),由于隔板(6)是中部开孔,因此,进入集杂腔(7)内的砂石无法返回到过滤腔,当集杂腔(7)内的砂石堆积到一定时,开启排杂口(8)将砂石排出。

作为改进,过滤腔内设有毛刷(11),所述毛刷(11)贴合在滤网(5)表面,所述毛刷(11)通过支撑架(10)与支撑轴(1)连接,即支撑架(10)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轴(1)上,另一端设有毛刷(11),工作时,支撑轴(1)不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能够在泵前使用,并且水质要求较低,即能够过滤含沙量较大的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支撑轴,2是进水管,3是进水腔,4是叶片,5是滤网,6是隔板,7是集杂腔,8是排杂口,9是净水箱,10是支撑架,11是毛刷,12是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轴1和本体,所述本体为柱状的桶体,本体轴向设在支撑轴1上,并能够以支撑轴1为圆心转动,

所述本体内腔设有隔板6,隔板6将本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即左边的进水腔3和过滤腔,右边的集杂腔7,所述过滤腔设在进水腔3和集杂腔7之间,所述隔板6中部设有通孔,将过滤腔和集杂腔7连通,所述进水腔3内表面设有叶片4,且进水腔3一侧本体设有开孔,所述过滤腔的本体表面为滤网5,即待过滤水从进水腔3进入后,冲击叶片4带动本体转动,在过滤腔的滤网5进行过滤并排出本体内腔。

即所述本体包含两个端板,端板之间设有两组侧板,侧板成圆环形,两组侧板分别连接在两端板上,形成杯状体,在侧板与侧板之间设有滤网5,所述滤网5成管状,通过中间的滤网连接,形成本体。

所述本体通过进水腔3内设的连杆和集杂腔7与支撑轴1连接,即进水腔3内的连杆将进水腔3本体与支撑轴1连接,集杂腔7的端板直接固定在支撑轴1上。

集杂腔7上述设有排杂口8,用于将沉积在集杂腔7内的砂石排出。

设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冲击叶片4以驱动本体转动。

过滤腔的下方设有净水箱9,用于盛接过滤后的净水。

实际使用时:通过污水泵将污水输送至进水腔3,进水管2冲击叶片4驱动叶片转动,实现本体转动,污水从过滤腔的滤网5上进行过滤,净水排出本体内腔,砂石在惯性作用下从隔板6的开孔进入集杂腔7,由于隔板6是中部开孔,因此,进入集杂腔7内的砂石无法返回到过滤腔,当集杂腔7内的砂石堆积到一定时,开启排杂口8将砂石排出。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过滤腔内设有毛刷11,所述毛刷11贴合在滤网5表面,所述毛刷11通过支撑架10与支撑轴1连接,即支撑架10的一端固定在支撑轴1上,另一端设有毛刷11,工作时,支撑轴1不转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轴(1)和本体,所述本体为柱状的桶体,本体轴向设在支撑轴(1)上,并能够以支撑轴(1)为圆心转动,所述本体内腔设有隔板(6),隔板(6)将本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即左边的进水腔(3)和过滤腔,右边的集杂腔(7),所述过滤腔设在进水腔(3)和集杂腔(7)之间,所述隔板(6)中部设有通孔,将过滤腔和集杂腔(7)连通,所述进水腔(3)内表面设有叶片(4),且进水腔(3)一侧本体设有开孔,所述过滤腔的本体表面为滤网(5),即待过滤水从进水腔(3)进入后,冲击叶片(4)带动本体转动,在过滤腔的滤网(5)进行过滤并排出本体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进水腔(3)内设有连杆,将进水腔(3)本体与支撑轴(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设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冲击叶片(4)以驱动本体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过滤腔的下方设有净水箱(9),用于盛接过滤后的净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过滤腔内设有毛刷(11),所述毛刷(11)贴合在滤网(5)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轴(1)和本体,所述本体为柱状的桶体,本体轴向设在支撑轴(1)上,并能够以支撑轴(1)为圆心转动,所述本体内腔设有隔板(6),隔板(6)将本体内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即左边的进水腔(3)和过滤腔,右边的集杂腔(7),所述过滤腔设在进水腔(3)和集杂腔(7)之间,所述隔板(6)中部设有通孔,将过滤腔和集杂腔(7)连通,所述进水腔(3)内表面设有叶片(4),且进水腔(3)一侧本体设有开孔,所述过滤腔的本体表面为滤网(5),即待过滤水从进水腔(3)进入后,冲击叶片(4)带动本体转动,在过滤腔的滤网(5)进行过滤并排出本体内腔。

技术研发人员:尹强;刘湘岩;王玉洁;周莉薇;刘利萍;刘全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惠利灌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