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572发布日期:2020-08-05 02:0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排供水管过滤设计,特别涉及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



背景技术:

清水泵是底线排水工程必不可少的设备,清水泵的供水管是清水泵进行排水过滤用的,清水泵在地层下方泵体高压下,将地下供用清水排除,经过供水管过滤排放,避免较多的杂质排除。一般采取在供水管处禁锢一块滤布进行除杂处理,简单实用,但杂质积累长时间后,容易堵塞,少量积累时有需要勤次更换滤布,耽搁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和管体端面设置的对接条,管体内侧面上固有带压槽的禁锢台,压槽内设有水平的箍圈,箍圈内固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管体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交叉连接的箍条,箍条上设有第二过滤网,两根箍条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管体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向外穿过管体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双层过滤清水泵管体过滤结构,结构卡接安装简单,对于小量的杂质直接打开第一层过滤即可取出,对于大量的集中杂质,本设计能够将双层过滤结构取下,更换清理后即可再次安装上,快捷使用,方便。具体的,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和管体端面设置的对接条,安装时,清水泵对上对接条进行连通安装;本实用新型设置两层过滤,上方为第一层粗化过滤,下面为第二层细化过滤,细化过滤采用在管体内侧面上用螺钉固有带压槽的禁锢台,禁锢台呈竖直方台牙口结构,在其上端面设有弧形压槽,压槽内卡接有水平的圆圈状箍圈,箍圈内禁锢有第一过滤网,上方粗化过滤后的小微杂质若是在第一过滤网处积累较多,则取下箍圈,清理完毕后再次装上即可;对于粗化过滤,在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管体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交叉连接的箍条,箍条具备适当的弹性,拨动即可弯曲变形取下,箍条上设有隔开能分离的第二过滤网,能够分合打开,通过箍条的合拢即可打开第二过滤网,为了方便从外部打开条,在两根箍条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用手拉合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即可打开上述第二过滤网,直接取出杂物即可;为了固定稳住上述拉合距离,在管体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向外穿过管体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卡接安装简单,对于小量的杂质直接打开第一层过滤即可取出,对于大量的集中杂质,本设计能够将双层过滤结构取下,更换清理后即可再次安装上,快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槽,2、管体,3、对接条,4、第二过滤网,5、凹槽,6、箍条,7、弹簧夹,8、转销,9、第二拨头,10、第一拨头,11、第一过滤网,12、箍圈,13、禁锢台,14、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描述中,相关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方位指示位置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为了便于描述简化本实用新型,不是所述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2和管体2端面设置的对接条3,管体2内侧面上固有带压槽14的禁锢台13,压槽14内设有水平的箍圈12,箍圈12内固有第一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11上方的管体2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5,凹槽5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8交叉连接的箍条6,箍条6上设有第二过滤网4,两根箍条6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管体2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向外穿过管体2的限位槽1。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双层过滤清水泵管体过滤结构,结构卡接安装简单,对于小量的杂质直接打开第一层过滤即可取出,对于大量的集中杂质,本设计能够将双层过滤结构取下,更换清理后即可再次安装上,快捷使用,方便。具体的,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2和管体2端面设置的对接条3,安装时,清水泵对上对接条3进行连通安装;本实用新型设置两层过滤,上方为第一层粗化过滤,下面为第二层细化过滤,细化过滤采用在管体2内侧面上用螺钉固有带压槽14的禁锢台13,禁锢台13呈竖直方台牙口结构,在其上端面设有弧形压槽14,压槽14内卡接有水平的圆圈状箍圈12,箍圈12内禁锢有第一过滤网11,上方粗化过滤后的小微杂质若是在第一过滤网11处积累较多,则取下箍圈12,清理完毕后再次装上即可;对于粗化过滤,在第一过滤网11上方的管体2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5,凹槽5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8交叉连接的箍条6,箍条6具备适当的弹性,拨动即可弯曲变形取下,箍条6上设有隔开能分离的第二过滤网4,能够分合打开,通过箍条6的合拢即可打开第二过滤网4,为了方便从外部打开条6,在两根箍条6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用手拉合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即可打开上述第二过滤网4,直接取出杂物即可;为了固定稳住上述拉合距离,在管体2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向外穿过管体2的限位槽1。

进一步地,转销8所在位置的箍条6之间还固有弹簧夹7。为了增加箍条6之间的弹合性,利于拉合的合拢,在转销8所在位置的箍条6之间还卡接有弹簧夹7。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网4于箍条6上独立分割设置。独立分割设置的第二过滤网4能够分合畅快,也可以采取收缩式的过滤网格格栅。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网11为整格钢丝。下层细化过滤需要把控过滤硬性要求,若是弹性网丝,网眼会伸大,杂质泄漏。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网4为弹性网丝。第二过滤网4为弹性网丝,能够方便分合,拨动方便,即使网眼伸大,杂质依旧落在下方第一过滤网11上,不存在影响。

进一步地,禁锢台13于管体2内侧面上圆周均匀设有三处或三处以上。本实施例,禁锢台13于管体2内侧面上圆周均匀设有六处。

显然,本实用新型结构卡接安装简单,对于小量的杂质直接打开第一层过滤即可取出,对于大量的集中杂质,本设计能够将双层过滤结构取下,更换清理后即可再次安装上,快捷使用,方便。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2)和管体(2)端面设置的对接条(3),其特征在于:管体(2)内侧面上固有带压槽(14)的禁锢台(13),压槽(14)内设有水平的箍圈(12),箍圈(12)内固有第一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11)上方的管体(2)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5),凹槽(5)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8)交叉连接的箍条(6),箍条(6)上设有第二过滤网(4),两根箍条(6)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管体(2)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10)和第二拨头(9)向外穿过管体(2)的限位槽(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转销(8)所在位置的箍条(6)之间还固有弹簧夹(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4)于箍条(6)上独立分割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11)为整格钢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4)为弹性网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禁锢台(13)于管体(2)内侧面上圆周均匀设有三处或三处以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水泵过滤管结构,包括管体和管体端面设置的对接条,管体内侧面上固有带压槽的禁锢台,压槽内设有水平的箍圈,箍圈内固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上方的管体内侧面上水平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对通过转销交叉连接的箍条,箍条上设有第二过滤网,两根箍条前端分别带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管体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拨头和第二拨头向外穿过管体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结构卡接安装简单,对于小量的杂质直接打开第一层过滤即可取出,对于大量的集中杂质,本设计能够将双层过滤结构取下,更换清理后即可再次安装上,快捷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冠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