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1704发布日期:2020-06-05 22:4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厂脱硫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吸收塔水平衡对于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吸收塔液位过高会造成浆液倒流入净烟道,危险机组的安全运行。进入吸收塔的水包括:原烟气带入水分、氧化空气带入水分、除雾器冲洗水、工艺补充水、返塔滤液、石灰石浆液带入水;带出吸收塔的水有:净烟气带走水分、石膏浆液带出水。

正常运行过程中,基于脱硫系统水平衡设计,吸收塔液位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低负荷运行时,若吸收塔补入的水大于带出的水,则吸收塔液位出现升高,甚至难以控制。主要原因是保证除雾器的前后差压满足要求,低负荷时除雾器冲洗仍然要保持一定的频率,这造成补入吸收塔的水量超过所需水量,引起液位失衡。近年来,火力发电厂年运行小时数逐年下降,整个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阶段,电厂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部分时段出现吸收塔液位过高,这严重威胁电厂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包括吸收塔、石膏旋流器、脱水机、滤液水箱、返塔滤液泵、事故浆液箱、加压泵、过滤筛网和除雾器冲洗水箱;其中,吸收塔底部出口通过石膏浆液排出泵与石膏旋流器的入口连通,石膏旋流器的顶部溢流口与滤液水箱连通,石膏旋流器的底部出口与脱水机的入口连通,脱水机的出口与滤液水箱连通,滤液水箱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事故浆液箱的入口连通,另一路与吸收塔连通,事故浆液箱的出口通过加压泵分为两路,一路与吸收塔直接连通,另一路通过过滤筛网、除雾器冲洗水箱与吸收塔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过滤筛网出口水中固体的粒径不大于1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事故浆液箱中设置有液位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加压泵与吸收塔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a,加压泵与过滤筛网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箱调节阀,过滤筛网设置在除雾器冲洗水箱与进箱调节阀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利用事故浆液箱作为返塔滤液的缓冲储存设施,返塔滤液泵与吸收塔直接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b;另一路与事故浆液箱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罐调节阀。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正常运行时,进罐调节阀关闭,进塔调节阀b开启,返塔滤液全部进入吸收塔;低负荷吸收塔液位升高,超出设计范围时,开启进罐调节阀,调小进塔调节阀b,利用分流减少进入吸收塔的滤液量;若长时间液位仍然维持高位,则继续开启进箱调节阀,利用过滤筛网将滤液中较大颗粒过滤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用做除雾器冲洗水,减少补入脱硫系统的工艺水量;等到机组负荷上升,吸收塔液位下降时,进塔调节阀a开启,将事故浆液箱中的暂存滤液重新打回吸收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事故浆液箱作为缓冲设施,将返塔滤液分流一部分进入到事故浆液箱,解决短时间(20h以上)内吸收塔液位过高问题。待负荷升高,吸收塔液位下降后,重新将事故浆液箱中的滤液打回到吸收塔。利用事故浆液箱与过滤筛网联合,可解决长时间吸收塔液位过高问题,将滤液中的较大颗粒过滤后用作除雾器冲洗水,减少脱硫系统新鲜水补充量。本发明解决了低负荷时吸收塔液位失衡问题,保证了机组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塔;2-浆液排出泵;3-石膏旋流器;4-脱水机;5-滤液水箱;6-返塔滤液泵;7-进罐调节阀;8-事故浆液箱;9-加压泵;10-进塔调节阀a;11-进塔调节阀b;12-进箱调节阀12;13-过滤筛网;14-除雾器冲洗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包括吸收塔1、石膏浆液排出泵2、石膏旋流器3、脱水机4、滤液水箱5、返塔滤液泵6、进罐调节阀7、事故浆液箱8、加压泵9、进塔调节阀a10、进塔调节阀b11、进箱调节阀12、过滤筛网13和除雾器冲洗水箱14。

其中,吸收塔1底部出口通过石膏浆液排出泵2与石膏旋流器3的入口连通,石膏旋流器3的顶部溢流口与滤液水箱5连通,石膏旋流器3的底部出口与脱水机4的入口连通,脱水机4的出口与滤液水箱5连通,滤液水箱5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事故浆液箱8的入口连通,另一路与吸收塔1连通,事故浆液箱8的出口通过加压泵9分为两路,一路与吸收塔1直接连通,另一路通过过滤筛网13、除雾器冲洗水箱14与吸收塔1连通。

优选的,加压泵9与吸收塔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a10,加压泵9与过滤筛网13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箱调节阀12,过滤筛网13设置在除雾器冲洗水箱14与进箱调节阀12之间。

优选的,利用事故浆液箱8作为缓冲箱,返塔滤液泵6与吸收塔1直接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b11;另一路与事故浆液箱8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罐调节阀7。吸收塔1液位过高时,减少进入吸收塔1的返塔滤液量。根据设计,事故浆液箱8容量不小于单座吸收塔1浆液液位最高时的容积,可满足20h以上的返塔滤液全部进入事故浆液箱8。

优选的,过滤筛网12出口水中固体的粒径不大于1mm,保证出口水用做除雾器冲洗水时不堵塞除雾器喷嘴。

优选的,事故浆液箱8中设置有液位计,通过液位信号来控制进箱调节阀12的开启。

正常运行时,进罐调节阀7关闭,进塔调节阀b11开启,返塔滤液全部进入吸收塔1;低负荷吸收塔1液位升高,超出设计范围时,开启进罐调节阀7,调小进塔调节阀b11,利用分流减少进入吸收塔1的滤液量,滤液一部分进入事故浆液箱8,通过该方式吸收塔1液位短期失衡问题即可解决;若长时间液位仍然维持高位,则继续开启进箱调节阀12,利用过滤筛网13将滤液中较大颗粒过滤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14,用做除雾器冲洗水,减少补入脱硫系统的工艺水量。等到机组负荷上升,吸收塔1液位下降时,进塔调节阀a10开启,将事故浆液箱8中的暂存滤液重新打回吸收塔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力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1)、石膏旋流器(3)、脱水机(4)、滤液水箱(5)、返塔滤液泵(6)、事故浆液箱(8)、加压泵(9)、过滤筛网(13)和除雾器冲洗水箱(14);其中,

吸收塔(1)底部出口通过石膏浆液排出泵(2)与石膏旋流器(3)的入口连通,石膏旋流器(3)的顶部溢流口与滤液水箱(5)连通,石膏旋流器(3)的底部出口与脱水机(4)的入口连通,脱水机(4)的出口与滤液水箱(5)连通,滤液水箱(5)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事故浆液箱(8)的入口连通,另一路与吸收塔(1)连通,事故浆液箱(8)的出口通过加压泵(9)分为两路,一路与吸收塔(1)直接连通,另一路通过过滤筛网(13)、除雾器冲洗水箱(14)与吸收塔(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筛网(13)出口水中固体的粒径不大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事故浆液箱(8)中设置有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压泵(9)与吸收塔(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a(10),加压泵(9)与过滤筛网(13)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箱调节阀(12),过滤筛网(13)设置在除雾器冲洗水箱(14)与进箱调节阀(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事故浆液箱(8)作为返塔滤液的缓冲储存设施,返塔滤液泵(6)与吸收塔(1)直接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塔调节阀b(11);另一路与事故浆液箱(8)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进罐调节阀(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正常运行时,进罐调节阀(7)关闭,进塔调节阀b(11)开启,返塔滤液全部进入吸收塔(1);低负荷吸收塔(1)液位升高,超出设计范围时,开启进罐调节阀(7),调小进塔调节阀b(11),利用分流减少进入吸收塔(1)的滤液量;若长时间液位仍然维持高位,则继续开启进箱调节阀(12),利用过滤筛网(13)将滤液中较大颗粒过滤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14),用做除雾器冲洗水,减少补入脱硫系统的工艺水量;等到机组负荷上升,吸收塔(1)液位下降时,进塔调节阀a(10)开启,将事故浆液箱(8)中的暂存滤液重新打回吸收塔(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负荷吸收塔水平衡调节工艺系统,属于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包括吸收塔、石膏旋流器、脱水机、滤液水箱、返塔滤液泵、事故浆液箱、加压泵、过滤筛网和除雾器冲洗水箱。本发明利用事故浆液箱作为缓冲,将一部分返塔滤液分流至事故浆液箱,解决短时间吸收塔液位过高问题。本发明利用事故浆液箱和过滤筛网,可将返塔滤液过滤后用于除雾器冲洗,解决长期吸收塔液位过高问题,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华;王东军;董宝光;李庆;王帅;白延斌;赵泽盟;史元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