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6688发布日期:2021-03-16 22:2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快速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井场油水分离,在井场对产液进行脱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油田偏远,低产油井的生产是从井口产出原油后,通过管道进入井场储罐,进入储罐的产液包括油和水,拉油车来到井场将储罐内的液体拉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脱水处理。脱出的水再从集中处理站输送或汽车拉运至油井周围的注水井进行回注以提高采收率。这样的方式汽车相当于先将水拉到集中处理站,又从集中处理站拉到了井场附近,拉运费较高。本发明在井场进行脱水,直接将低含水原油拉运至集中处理站,脱出的水直接拉运至附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回注,降低了生产费用。

现有技术是油井产液首先进入井场储油罐,当储油罐液量达到一定时通过汽车将液态拉走,秋冬季节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变差,需要利用电加热棒对原油进行加热,或直接在罐内加入蒸汽提高罐内液体温度,降低粘度,然后再通过汽车将罐内液态拉走;这种方法能够实现产液储存、周转,若要进行脱水则难度大,脱水后原油中含水率高,很难实现脱水后原油含水率在5%以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井场油水分离,在井场对产液进行脱水,脱水后原油含水率低于5%的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储油罐,所述第一储油罐通过出油管线与油井相连,相邻两个储油罐上部通过溢流管相连,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常开阀门,相邻两个储油罐下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常闭阀门;

第一储油罐下部连接有车装水管线,所述车装水管线上设置有出水阀门,所述末端储油罐下部连接有车装油管线,所述车装油管线上设置有出油阀门;

所述末端储油罐和出油阀门之间的车装油管线上还通过循环管线与第一储油罐相连,所述循环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

优选地,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储油罐相连。

优选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锅炉和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分别设置在储油罐内,且加热盘管通过加热管道与电加热锅炉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取样观察管,所述取样观察管与末端储油罐和循环管线与车装油管线相连处之间的车装油管线相连,所述取样观察管上设置有取样阀门。

优选地,出油管线还通过加药管线连接有一加药泵,所述加药管线上设置有加药阀门。

或者优选地,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储油罐。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连的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及设置在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之间的储油罐,进行沉降,使得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处于储罐上部的油溢流至末端储油罐,实现末端储油罐内的油含水率低,实现井场脱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末端储油罐和出油阀门之间的车装油管线上还通过循环管线与第一储油罐相连,所述循环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实现储油罐内的产液进行循环,有利于提高脱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实现更好的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油井,2-第一储油罐,3-第二储油罐,4-末端储油罐,5-溢流管,6-常开阀门,7-连接管,8-常闭阀门,9-电加热锅炉,10-加热盘管,11-循环泵,12-出油阀门,13-出水阀门,14-加药泵,15-取样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储油罐,所述第一储油罐2通过出油管线与油井1相连,相邻两个储油罐上部通过溢流管5相连,所述溢流管5上设置有常开阀门6,相邻两个储油罐下部通过连接管7相连,所述连接管7上设置有常闭阀门8;

第一储油罐2下部连接有车装水管线,所述车装水管线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3,所述末端储油罐4下部连接有车装油管线,所述车装油管线上设置有出油阀门12;

所述末端储油罐4和出油阀门12之间的车装油管线上还通过循环管线与第一储油罐2相连,所述循环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1。

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储油罐相连。

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锅炉9和加热盘管10,所述加热盘管10分别设置在储油罐内,且加热盘管10通过加热管道与电加热锅炉9相连。

还包括取样观察管,所述取样观察管与末端储油罐4和循环管线与车装油管线相连处之间的车装油管线相连,所述取样观察管上设置有取样阀门15。

出油管线还通过加药管线连接有一加药泵14,所述加药管线上设置有加药阀门。

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储油罐3。

如图1所述,油井1产液通过出油管线进入第一储油罐2,第一储油罐2和第二储油罐3,第二储油罐3和末端储油罐4上部通过溢流管5线连通,溢流管5上阀门处于常开状态,一储油罐和第二储油罐3,第二储油罐3和末端储油罐4下部通过连接管7连通,连接管7上的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打开连接管7上阀门,将储罐进行并联使用。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在油水自然分离状态下,油向下一级储油罐溢流,逐级溢流至末端储油罐4,这样末端储油罐4中油的含水率较低。

为了使储油罐中油水分离效果更好,对储油罐进行加热,加热采用节能型电加热锅炉9,循环热水对储油罐进行加热,冬季循环防冻液进行加热。

末端储油罐4相连取样观察管线,装车管线,循环管线,当需要发油时,通过取样观察管取样化验原油中含水率,若含水率低于5%,则通过装车油管线装车发油,若含水率大于5%,则开启循环泵11,将末端储油罐4中液体抽回第一储油罐2再进行处理,直到取样观察管中所取样品含水率低于5%为止。

通过第一储油罐2下部的车装水管线进行排水。为了使油水分离效果更好,在出油管线上通过加药泵14进行加药,加入破乳剂,提高原油处理效果。

遇突发情况,不需要进行井场脱水时,可打开连接管7上阀门,储油罐之间相互连通,并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连的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及设置在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之间的储油罐,进行沉降,使得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处于储罐上部的油溢流至末端储油罐4,实现末端储油罐4内的油含水率低,实现井场脱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末端储油罐4和出油阀门12之间的车装油管线上还通过循环管线与第一储油罐2相连,所述循环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1,实现储油罐内的产液进行循环,有利于提高脱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实现更好的脱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包括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包括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储油罐,所述第一储油罐(2)通过出油管线与油井(1)相连,相邻两个储油罐上部通过溢流管(5)相连,所述溢流管(5)上设置有常开阀门(6),相邻两个储油罐下部通过连接管(7)相连,所述连接管(7)上设置有常闭阀门(8);

第一储油罐(2)下部连接有车装水管线,所述车装水管线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3),所述末端储油罐(4)下部连接有车装油管线,所述车装油管线上设置有出油阀门(12);

所述末端储油罐(4)和出油阀门(12)之间的车装油管线上还通过循环管线与第一储油罐(2)相连,所述循环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储油罐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锅炉(9)和加热盘管(10),所述加热盘管(10)分别设置在储油罐内,且加热盘管(10)通过加热管道与电加热锅炉(9)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样观察管,所述取样观察管与末端储油罐(4)和循环管线与车装油管线相连处之间的车装油管线相连,所述取样观察管上设置有取样阀门(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线还通过加药管线连接有一加药泵(14),所述加药管线上设置有加药阀门。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罐(2)和末端储油罐(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储油罐(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涉及油水快速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井场油水分离,在井场对产液进行脱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井场油水快速分离系统,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包括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储油罐,所述第一储油罐通过出油管线与油井相连,相邻两个储油罐上部通过溢流管相连,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常开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相连的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及设置在第一储油罐和末端储油罐之间的储油罐,进行沉降,使得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处于储罐上部的油溢流至末端储油罐,实现末端储油罐内的油含水率低,实现井场脱水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胡耀强;李鹤;由洋;刘立虎;陈倩;张春威;鲍文;王涛;杨朝锋;刘婷婷;梁裕如;易冬蕊;曲凤杰;杨博;王侦倪;艾昕宇;孙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7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