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8151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科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双层反应釜在个行业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的双层反应釜普遍仅具备保温或防止热量交换的作用,不能起到实时温度的调节作用,对于需要控制温度的工况下,双层反应釜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包括外层釜体、左侧接口、温控介质回收管、左侧抽真空管、左侧电控阀、温控介质循环装置、温控介质输入管、右侧接口、右侧抽真空管、右侧电控阀、抽真空装置、内层釜体、隔热覆盖层、热交换搅拌柱、热交换孔、弹簧、连接柱、隔热块、铁片、电磁吸块,所述左侧接口设置于外层釜体左侧外壁,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末端刚性安装于左侧接口,所述左侧抽真空管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回收管,所述左侧抽真空管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所述左侧电控阀刚性安装于左侧抽真空管靠近首端位置,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末端刚性安装于右侧接口,所述右侧抽真空管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输入管,所述右侧抽真空管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所述右侧电控阀安装于右侧抽真空管靠近首端位置,所述内层釜体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外层釜体内侧,所述隔热覆盖层设置于内层釜体外壁,所述热交换搅拌柱以纵向均布的3根为一组分4组360°环形阵列均布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内层釜体下部内壁,所述热交换孔分多组均匀密布设置于内层釜体外壁,所述弹簧刚性安装于热交换孔底面,所述连接柱刚性安装于弹簧,所述隔热块刚性安装于连接柱,所述铁片刚性安装于隔热块外表面,所述电磁吸块对应热交换孔设置位置刚性安装于外层釜体内壁。

上述的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所述隔热块密封配合安装于隔热覆盖层外壁设置的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通过双层反应釜体和内部反应釜体外壁设置的可调式隔热层以及温度调节及抽真空管的设计使双层反应釜夹层可进行抽真空和保温层覆盖的方式进行隔热,也可通过填充介质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的控制调节,功能多样,可适应多种不同反应工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外层釜体,2.左侧接口,3.温控介质回收管,4.左侧抽真空管,5.左侧电控阀,6.温控介质循环装置,7.温控介质输入管,8.右侧接口,9.右侧抽真空管,10.右侧电控阀,11.抽真空装置,12.内层釜体,13.隔热覆盖层,14.热交换搅拌柱,15.热交换孔,16.弹簧,17.连接柱,18.隔热块,19.铁片,20.电磁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包括外层釜体1、左侧接口2、温控介质回收管3、左侧抽真空管4、左侧电控阀5、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温控介质输入管7、右侧接口8、右侧抽真空管9、右侧电控阀10、抽真空装置11、内层釜体12、隔热覆盖层13、热交换搅拌柱14、热交换孔15、弹簧16、连接柱17、隔热块18、铁片19、电磁吸块20,所述左侧接口2设置于外层釜体1左侧外壁,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3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3末端刚性安装于左侧接口2,所述左侧抽真空管4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回收管3,所述左侧抽真空管4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11,所述左侧电控阀5刚性安装于左侧抽真空管4靠近首端位置,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7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7末端刚性安装于右侧接口8,所述右侧抽真空管9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输入管7,所述右侧抽真空管9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11,所述右侧电控阀10安装于右侧抽真空管9靠近首端位置,所述内层釜体12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外层釜体1内侧,所述隔热覆盖层13设置于内层釜体12外壁,所述热交换搅拌柱14以纵向均布的3根为一组分4组360°环形阵列均布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内层釜体12下部内壁,所述热交换孔15分多组均匀密布设置于内层釜体12外壁,所述弹簧16刚性安装于热交换孔15底面,所述连接柱17刚性安装于弹簧16,所述隔热块18刚性安装于连接柱17,所述铁片19刚性安装于隔热块18外表面,所述电磁吸块20对应热交换孔15设置位置刚性安装于外层釜体1内壁。

详细的,所述隔热块18密封配合安装于隔热覆盖层13外壁设置的通孔内。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包括外层釜体(1)、左侧接口(2)、温控介质回收管(3)、左侧抽真空管(4)、左侧电控阀(5)、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温控介质输入管(7)、右侧接口(8)、右侧抽真空管(9)、右侧电控阀(10)、抽真空装置(11)、内层釜体(12)、隔热覆盖层(13)、热交换搅拌柱(14)、热交换孔(15)、弹簧(16)、连接柱(17)、隔热块(18)、铁片(19)、电磁吸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接口(2)设置于外层釜体(1)左侧外壁,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3)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所述温控介质回收管(3)末端刚性安装于左侧接口(2),所述左侧抽真空管(4)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回收管(3),所述左侧抽真空管(4)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11),所述左侧电控阀(5)刚性安装于左侧抽真空管(4)靠近首端位置,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7)首端刚性安装于温控介质循环装置(6),所述温控介质输入管(7)末端刚性安装于右侧接口(8),所述右侧抽真空管(9)首端连接安装于温控介质输入管(7),所述右侧抽真空管(9)末端刚性安装于抽真空装置(11),所述右侧电控阀(10)安装于右侧抽真空管(9)靠近首端位置,所述内层釜体(12)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外层釜体(1)内侧,所述隔热覆盖层(13)设置于内层釜体(12)外壁,所述热交换搅拌柱(14)以纵向均布的3根为一组分4组360°环形阵列均布刚性一体式安装于内层釜体(12)下部内壁,所述热交换孔(15)分多组均匀密布设置于内层釜体(12)外壁,所述弹簧(16)刚性安装于热交换孔(15)底面,所述连接柱(17)刚性安装于弹簧(16),所述隔热块(18)刚性安装于连接柱(17),所述铁片(19)刚性安装于隔热块(18)外表面,所述电磁吸块(20)对应热交换孔(15)设置位置刚性安装于外层釜体(1)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块(18)密封配合安装于隔热覆盖层(13)外壁设置的通孔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温控反应釜,涉及生物科技技术领域,包括外层釜体、左侧接口、温控介质回收管、左侧抽真空管、左侧电控阀、温控介质循环装置、温控介质输入管、右侧接口、右侧抽真空管、右侧电控阀、抽真空装置、内层釜体、隔热覆盖层、热交换搅拌柱、热交换孔、弹簧、连接柱、隔热块、铁片、电磁吸块。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通过双层反应釜体和内部反应釜体外壁设置的可调式隔热层以及温度调节及抽真空管的设计使双层反应釜夹层可进行抽真空和保温层覆盖的方式进行隔热,也可通过填充介质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的控制调节,功能多样,可适应多种不同反应工况。

技术研发人员:谭斌峰;侯维;谭超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瑞之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31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