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板输送线及端板输送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7906发布日期:2021-08-03 13:1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板输送线及端板输送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板输送线及端板输送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寻找代替石油能源的产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电池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是一个趋势,其在工业生产、生活等方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城市电动公交车已悄然启动。电池通常包括电芯模组,电芯模组是由外壳和多个电芯组装而成。

在电芯模组的组装过程中,会对外壳中端板进行涂胶,以将端板与电芯粘接固定,现有的端板自动涂胶装置包括端板下料机构和端板输送线,端板下料机构通常架设于端板输送线上,先通过人工将端板堆叠上料至端板下料机构,端板下料机构能将端板自动下料至端板输送线上,并通过端板输送线输送至涂胶工位进行涂胶。在进行人工上料时,端板下料机构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通常为端板输送线与端板下料机构的高度之和(例如,端板输送线通常为水平输送线,端板输送线与端板下料机构的高度之和通常超过2m),使得端板下料机构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从而造成上料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板输送线及端板输送涂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端板下料机构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造成上料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板输送线,所述端板输送线沿着所述端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

所述第一输送段用于与端板下料机构对接,所述第二输送段在远离所述第一输送段的方向上为朝上倾斜设置;

所述端板输送线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输送段上的端板下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段为水平布置的输送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端板输送线还形成有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三输送段为水平布置的输送段;

所述第二输送段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三输送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端板输送线为带式输送线,所述带式输送线包括支撑主体、输送带、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三滚轴和第四滚轴;

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所述第三滚轴和所述第四滚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所述第三滚轴和所述第四滚轴沿水平向延伸且为并行设置,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所述第三滚轴和所述第四滚轴之间通过所述输送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滚轴位于所述第二滚轴的上方,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第二滚轴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输送段,所述第二滚轴与所述第三滚轴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三滚轴与所述第四滚轴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输送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带式输送线还包括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沿与所述第二滚轴的轴向平行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第一张紧轮对应所述第二滚轴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张紧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张紧轮用于分别压接所述输送带在带宽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或,

所述带式输送线还包括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二张紧轮沿与所述第三滚轴的轴向平行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第二张紧轮对应所述第三滚轴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张紧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张紧轮用于分别压接所述输送带在带宽方向上的两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端板输送线为带式输送线,所述带式输送线包括输送带;

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的防滑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所述防滑凸起为沿所述输送带的带宽方向延伸的条状设置;和/或,

所述防滑凸起沿所述输送带的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起的间距被设置为大于端板的边长,以使端板可被限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起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线,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起的间距被设置为比端板的边长大30%~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板输送涂胶装置,包括:

机座;

端板输送线,为如上所述的端板输送线,所述端板输送线设置于所述机座上;以及,

端板下料机构,形成有用于堆叠放置端板的容纳空间,所述端板下料机构对应所述端板输送线的第一输送段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端板下料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段对接,所述端板下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端板下料至所述第一输送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板输送涂胶装置,还包括端板输送传感器,所述端板输送传感器位于所述端板下料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板输送线通过第一输送段来与端板下料机构对接,通过降低第一输送段的高度,能有效避免端板下料机构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的问题,并且,端板输送线设置有防滑结构,能防止第二输送段上的端板下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板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端板输送线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板输送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端板输送线;1:第一输送段;2:第二输送段;3:第三输送段;4:支撑主体;5:输送带;51:防滑凸起;61:第一滚轴;62:第二滚轴;63:第三滚轴;64:第四滚轴;7:第一张紧轮;8:第二张紧轮;1000:端板输送涂胶装置;200:机座;300:端板下料机构;310:容纳空间;400:端板输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板输送线,该端板输送线能与端板下料机构搭配使用,通过端板下料机构将端板下料至端板输送线上后,再通过端板输送线将端板输送至预设工位。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板输送线100沿着端板输送线100的输送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第一输送段1用于与端板下料机构300对接(如图3所示),第二输送段2在远离第一输送段1的方向上为朝上倾斜设置。端板输送线100通过第一输送段1来与端板下料机构300对接,通过降低第一输送段1的高度(第一输送段1通常为水平布置的输送段,第二输送段2远离第一输送段1的一端的高度为现有的水平输送线的高度,那么第一输送段1的高度要低于现有的水平输送线的高度),这样能有效避免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的问题。其中,端板输送线100的样式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如图1所示,端板输送线100通常为带式输送线。

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的端板会经第一输送段1输送至第二输送段2,由于第二输送段2为倾斜设置,为了避免出现第二输送段2上的端板下滑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端板输送线100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用于防止第二输送段2上的端板下滑。防滑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是跟端板输送线100的样式类型相关的,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板输送线100为带式输送线,带式输送线包括输送带5;防滑结构包括凸设于输送带5的外表面的防滑凸起51,此种防滑结构的设置方式较为简单,其中,防滑凸起51可为点状、条状、波浪形或者锯齿形等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凸起51为沿输送带5的带宽方向延伸的条状设置。

如图1所示,防滑凸起51沿输送带5的周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防滑凸起51的间距被设置为大于端板的边长,以使端板可被限位于相邻两个防滑凸起51之间,这样能有效防止第二输送段2上的端板下滑。优选地,相邻两个防滑凸起51的间距可被设置为比端板的边长大30%~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板输送线100通过第一输送段1来与端板下料机构300对接,通过降低第一输送段1的高度,能有效避免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的问题,并且,端板输送线100设置有防滑结构,能防止第二输送段2上的端板下滑。

端板输送线100上的端板依次经过第一输送段1和第二输送段2后,会被输送至预设工位,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板输送线100还形成有第三输送段3,第三输送段3为水平布置的输送段;第二输送段2位于第一输送段1与第三输送段3之间。设置水平的第三输送段3,便于将第三输送段3上的端板输送至预设工位。

如上所介绍的,端板输送线100可为带式输送线,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带式输送线包括支撑主体4、输送带5、第一滚轴61、第二滚轴62、第三滚轴63和第四滚轴64;第一滚轴61、第二滚轴62、第三滚轴63和第四滚轴64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主体4,第一滚轴61、第二滚轴62、第三滚轴63和第四滚轴64沿水平向延伸且为并行设置,第一滚轴61、第二滚轴62、第三滚轴63和第四滚轴64之间通过输送带5传动连接;第三滚轴63位于第二滚轴62的上方,第一滚轴61与第二滚轴62之间形成第一输送段1,第二滚轴62与第三滚轴63之间形成第二输送段2,第三滚轴63与第四滚轴64之间形成第三输送段3。并且,带式输送线还包括与滚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未在图中示出),例如,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与第四滚轴64连接。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带式输送线还包括第一张紧轮7,第一张紧轮7沿与第二滚轴62的轴向平行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主体4,第一张紧轮7对应第二滚轴62设置于输送带5的上方,第一张紧轮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张紧轮7用于分别压接输送带5在带宽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或,带式输送线还包括第二张紧轮8,第二张紧轮8沿与第三滚轴63的轴向平行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主体4,第二张紧轮8对应第三滚轴63设置于输送带5的下方,第二张紧轮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张紧轮8用于分别压接输送带5在带宽方向上的两侧部。设置张紧轮不但能绷紧输送带5,还能避免输送带5出现中部坍塌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板输送涂胶装置,如图3所示,端板输送涂胶装置1000包括机座200、端板下料机构300和如上所述的端板输送线100。

如图3所示,端板输送线100设置于机座200上;端板下料机构300形成有用于堆叠放置端板的容纳空间310,端板下料机构300对应端板输送线100的第一输送段1设置于机座200上,端板下料机构300与第一输送段1对接,端板下料机构300用于将容纳空间310内的端板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第一输送段1为朝上设置,容纳空间310的底部形成有朝下的下料口,且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下料口位于第一输送段1的上方,容纳空间310的顶部形成有朝上的上料口,操作者能自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上料口处将端板堆叠放置于容纳空间310内,而自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大致等于第一输送段1和端板下料机构300的高度之和,通过降低第一输送段1的高度,就能有效避免端板下料机构300的上料口的离地高度过高的问题。容纳空间310内的端板能自下料口处逐一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并通过端板输送线100输送至预设工位。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板输送涂胶装置1000还包括端板输送传感器400,端板输送传感器400位于端板下料机构300与第一输送段1之间。通过端板输送传感器400能检测是否有端板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若检测到有端板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则驱动端板输送线100;若未检测到有端板下料至第一输送段1上,则不驱动端板输送线1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