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1002发布日期:2021-11-03 11:5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化工生产用的的降温系统,一般都是设置一储罐和换热器,储罐内储存有降温介质,介质通过输送泵输送,经过换热器,通入使用端设备夹道,再流回储罐。通过输送泵不断循环,通过高效冷交换器的大量液氮对介质冷交换,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现有的降温系统降温速度慢,降温效果不理想。同时,现有的降温系统常常需要使用大量液氮才能达到极低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接的反应釜夹套、换热装置和储罐,所述反应釜夹套的入口端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端的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反应釜夹套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的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换热装置入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出口端的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换热装置还连接有液氮输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储罐之间,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储罐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通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三连接管至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储罐之间的管道上。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六连接管上设有第七阀门。在前期需要填充降温介质到反应罐夹套时,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关闭其他阀门,使得降温介质在通路内全循环,减少通入换热装置的降温介质的量,从而减少液氮的损耗。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灵活设计降温系统的管道流向,降温介质不用流经储罐,使得前期换热装置只需要对管道内的降温介质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反应釜夹套的降温速度,加快生产进程,且能有效减少液氮的损耗,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附图标记中:1、反应釜夹套;2、换热装置;21、液氮输入装置;3、储罐;4、第一连接管;41、第一阀门;5、第二连接管;51、第二阀门; 52、第六阀门;6、第三连接管;61、第三阀门;62、输送泵;63、第五阀门;7、第四管道;71、第四阀门;8、第五连接管;81、单向阀;9、第六连接管;91、第七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2.参阅图1,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接的反应釜夹套1、换热装置2和储罐3,反应釜夹套1的入口端与换热装置2的出口端的第一连接管4上设有第一阀门41,反应釜夹套1的出口端与储罐 3的入口端的第二连接管5上设有第二阀门51,换热装置2入口端与储罐 3的出口端的第三连接管6上设有第三阀门61,换热装置2还连接有液氮输入装置21,第三连接管6上设有输送泵62,输送泵62位于换热装置2 和第三阀门61之间,第三连接管6通过第四管道7连接第二连接管5,第四管道7上设有第四阀门71,第三连接管6上还设有第五阀门63,第五阀门63位于第三阀门61与储罐3之间,第五阀门63与第三阀门61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五连接管8连接第二连接管5,第五连接管8与第二连接管5 的连接点位于第四阀门71与储罐3之间的管道上,第五连接管8上设有单向阀81,单向阀81通行方向为从第三连接管6至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5上还设有第六阀门52,第六阀门52位于单向阀81与储罐3之间的管道上。
13.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4通过第六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5连接,第六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5的连接点位于第四阀门71与第二阀门51之间的管道上,第六连接管9上设有第七阀门91。在前期需要填充降温介质到反应罐夹套时,打开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51、第三阀门61、第五阀门63、第六阀门52和第七阀门91,关闭其他阀门,打开输送泵,使得降温介质在通路内全循环,并减少通入换热装置2的降温介质的量,从而减少液氮的损耗。
14.运行原理:需要对反应釜夹套降温时,打开换热装置,液氮输入装置往换热装置内输入液氮降温,依次打开第五阀门、第三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七阀门、第六阀门,其他阀门保持关闭,打开输送泵,使得降温介质在通路内全循环,减少通入换热装置的降温介质的量,从而减少液氮的损耗,当反应釜夹套内充满降温介质时,打开第四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六阀门,使得降温介质在管道内全循环,当管道内的降温介质未充满时,降温介质会经过单向阀补充进管道,加快管道内的降温介质填充,同时,管道内的介质将不会流回储罐中,而是沿着第二连接管、第二阀门、第四管道、第四阀门、第三连接、输送泵、换热装置、
第一连接管、第一阀门、第六连接管、第七阀门流回到反应釜夹套中,提高了降温介质的回流速度,从而提高了降温速度,且减少了换热装置需要冷却的降温介质的量,从而减少了液氮的损耗,达到节能效果。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灵活设计降温系统的管道流向,降温介质不用流经储罐,使得前期换热装置只需要对管道内的降温介质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反应釜夹套的降温速度,加快生产进程,且能有效减少液氮的损耗,减少了生产成本。
1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以上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以上实施例进行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接的反应釜夹套、换热装置和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夹套的入口端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端的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反应釜夹套的出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入口端的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换热装置入口端与所述储罐的出口端的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换热装置还连接有液氮输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位于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储罐之间,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储罐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通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三连接管至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储罐之间的管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六连接管上设有第七阀门。

技术总结
一种反应釜用预冷节能降温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接的反应釜夹套、换热装置和储罐,反应釜夹套的入口端与换热装置的出口端的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反应釜夹套的出口端与储罐的入口端的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换热装置入口端与储罐的出口端的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第三连接管上设有输送泵,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管道连接第二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五阀门,第五阀门与第三阀门之间的管道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第五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第二连接管上还设有第六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灵活改变现有的降温系统的管道流向,从而提高了反应釜夹套的降温速度,且能有效减少液氮的损耗。氮的损耗。氮的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蓝广忠 曾建江 陈智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