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料混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2581发布日期:2021-11-03 13: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浆料混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浆料混合配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油钻井、非开挖、桩基工程等行业施工中需进行钻进液调配的射流系统用的加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钻机钻井和定向穿越等工程中,钻进液浆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钻头钻进提供润滑、携带出钻屑,另一方面对孔洞起到护壁作用。
3.携带钻屑排出的钻进液浆料里面混杂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已经无法再重复利用,必须先经过净化设备分离处理后再经过混配处理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4.现有的混配设备内盛有膨润土的盛料斗设置在射流器的顶端,利用重力将膨润土排入射流器内,该混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利用膨润土重力混合时混合速度不可控,降低混合速递;另一方面盛料斗固定在射流器顶端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设备的整体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浆料混配装置。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浆料混配装置,包括罐体、盛料斗及射流器;所述盛料斗用于盛放外部物料并可拆卸地设在罐体的一侧;射流器设在罐体的顶部,所述射流器设有文丘里结构的混合腔,罐体内设有泵体,所述泵体的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利用泵体工作时浆料在混合腔内产生的负压将盛料斗内的外部物料吸入混合腔内。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射流器设有分别与混合腔连通的第一进料端、第二进料端及出料端,所述第一进料端与盛料斗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进料端与泵体输出端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出料端上连接有与罐体连通的第三连接管。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驱动部及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在罐体内,驱动部设置在罐体顶端,驱动部的输出端延伸至罐体内与所述搅拌部的一端连接。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设置为圆柱结构。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内壁上对设至少一对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倾斜固定在罐体内壁上。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部包括立式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杆以及连接在搅拌杆上搅拌叶,所述驱动部设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的端部连接。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侧壁中下部设有出浆口及排污口。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对应出浆口的下方。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排空口。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浆料混配装置,将盛料斗可拆卸地连接在罐体侧壁,泵体启动时将罐体内的浆料传输至射流器的混合腔内产生负压,利用产生的负压
对与射流器连通的盛料斗内的外部物料进行吸料,将混合腔内携带有外部物料的浆料一起排入罐体内实现浆料的混配,充分利用了射流器内文丘里结构可产生负压的原理,实现盛料斗内外部物料的负压吸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将盛料斗固定在罐体顶端,利用盛料斗内膨润土的重力向射流器内上料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射流器的结构优势,灵活了外部物料的上料形式,通过控制负压力的大小准确控制吸料量从而提高混配工作效率,同时在罐体侧壁可拆卸地盛料斗安装形式,可在运输或者不需要使用时将盛料斗拆卸从而缩小设备整体占用空间,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配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配装置中射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罐体;2、盛料斗;3、射流器;4、泵体;5、混合腔;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9、驱动部;10、搅拌杆;11、搅拌叶;12、扰流板;13、出浆口;14、排污口;15、排空口;16、第一进料端;17、第二进料端;18、出料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1.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罐体1、盛料斗2及射流器3;所述盛料斗2用于盛放外部物料并可拆卸地设在罐体1的一侧;射流器3设在罐体1的顶部,所述射流器3设有文丘里结构的混合腔5,罐体1内设有泵体4,罐体1内的浆料通过泵体4传输至混合腔5内,并在混合腔5内产生负压,使得盛料斗2内的外部物料吸入混合腔5内;外部物料与浆料在混合腔5内混合后排入所述罐体1内。
22.本实施例中,由于射流器3的混合腔5设置为文丘里结构,当泵体4将罐体1内的浆料传输至混合腔5内后在混合腔5体内与盛料斗2连通的一端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盛料斗2内的外部物料也即膨润土被吸附至混合腔5内,最终混合腔内的浆料与外部物料一起排入罐体1内。
23.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射流器3的结构特性实现外部物料的吸入,从而将外部物料的上料形式由现有技术中的利用外部物料的重力上料形式优化为利用负压吸入上料形式,灵活了外部物料的上料形式,增加外部物料上料的可控性,提高混配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盛料斗2是可拆卸地连接在罐体1的侧壁从而可在运输或者不需要使用时将盛料斗2拆卸从而缩小设备整体占用空间,方便运输。
24.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射流器3设有分别与混合腔5连通的第一进料端16、第二进料端17及出料端18,所述第一进料端16与盛料斗2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6,第二进料端17与泵体4输出端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出料端18上连接有与罐体1连通的第三连接管8。
25.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泵体工作时通过第二连接管7将罐体1内的浆料传输至混
合腔5内后产生负压后,通过第一连接管6将盛料斗2内的膨润土通过吸入混合腔5内,完成外部物料及膨润土的吸附,最终将混合腔内的膨润土及浆料一起由第三连接管8输出至罐体1内。
26.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6设置为钢丝软管,泵体4的输出端设有出口管,第二连接管7设置为黑橡胶管,黑橡胶管与出口管连通。
2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驱动部9及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在罐体1内,驱动部9设置在罐体1顶端,驱动部9的输出端延伸至罐体1内与所述搅拌部的一端连接。
28.本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搅拌结构用于对罐体1内的浆料及膨润土进行旋转混合,从而提高浆料的混配效率。
29.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搅拌部包括立式设置在罐体1内的搅拌杆10以及连接在搅拌杆10上搅拌叶11,所述驱动部9设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10的端部连接。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搅拌杆10垂直设置在罐体1内,驱动电机驱动搅拌杆10在罐体1内旋转,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搅拌杆10上设置两组在搅拌杆10上上下分布的搅拌叶11,两组搅拌叶11配合工作,搅拌结构的控制器控制上层的搅拌叶11向下翻转运动,同时控制下层的搅拌叶11向上翻转运动,从而实现罐体1内浆料的快速搅拌混合。
30.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设置为圆柱结构。罐体1设置为圆桶结构再配合搅拌结构,有利于浆料在筒体内充分混合。
31.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内壁上对设至少一对扰流板12,所述扰流板12倾斜固定在罐体1内壁上。优选地,在罐体1内壁上设有两对扰流板12,每对扰流板12相对固定设置在罐体1内壁上。扰流板12的设置有利于搅拌结构搅动浆料在罐体1内流动时与扰流板12发生碰撞,从而加速浆料的混合过程。
32.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侧壁中下部设有出浆口13及排污口14。优选地,所述排污口14设置在对应出浆口13的下方,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排空口15。
33.当混配完成需要取用时,打开出浆口13;当需要清污排空时,打开排污口14和排空口15。
3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申请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