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1346发布日期:2022-09-07 10: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


背景技术:

2.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行业,其工作原理是以膜前后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达到溶剂与溶质的分离。现有的滤芯的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中心管、沿中心管周向缠绕在中心管的反渗透膜,以及缠绕在反渗透膜外周的密封膜。工作时,原水自反渗透膜的一端进入,在沿轴向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水经反渗透膜过滤后沿径向进入中心管,另一部分沿轴向从反渗透膜的另一端流入废水水路。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进水中溶质在反渗透膜表面浓缩,形成沉淀附着于反渗透膜表面或堵塞于反渗透膜膜孔中,造成反渗透膜污染,通过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该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既可以对进水端的膜组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流对膜组件造成的损伤,又可以提高进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包括中心管和缠绕于中心管上的膜单元,所述膜单元位于中心管的中部,使得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自膜单元的两个端面中向外延伸出,并各自安装有一具有安装通孔的端盖;
5.所述膜单元一端的外侧为进水侧,另一端的外侧为排水侧,所述中心管远离进水侧的一端为产水端,所述膜单元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和滤膜,所述进水格网的网孔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
6.位于进水端的所述端盖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安装环和外支撑环,所述内安装环、外支撑环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连接,从而在内安装环、外支撑环与弧形筋条之间形成多个供水流穿过的通孔,所述弧形筋条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弧形筋条靠近膜单元的表面与所述膜单元的端面接触。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8.1. 上述方案中,3~7个所述弧形筋条沿周向等间隔设置。
9.2.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管的端部嵌入安装于内安装环内。
10.3.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管位于中心管内的区域开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沿中心管的周向、轴向间隔设置。
11.4.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孔的锐角为65
°
~85
°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包括中心管和缠绕于中心管上的膜单元,膜单元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和滤膜,进水格网的网孔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在保证进水流速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网孔的污堵,可在原水水质较差的情
况下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保证水处理的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位于进水端的端盖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安装环和外支撑环,内安装环、外支撑环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连接,弧形筋条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弧形筋条靠近膜单元的表面与所述膜单元的端面接触,通过多个弧形筋条的配合设置,既可以对进水端的膜组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流对膜组件造成的损伤,又可以提高进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中进水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18.以上附图中:1、中心管;2、膜单元;21、进水格网;211、网孔;22、滤膜;3、端盖;41、进水侧;42、排水侧;5、产水端;6、内安装环;7、外支撑环;8、弧形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1: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包括中心管1和缠绕于中心管1上的膜单元2,所述膜单元2位于中心管1的中部,使得中心管1的两端分别自膜单元2的两个端面中向外延伸出,并各自安装有一具有安装通孔的端盖3;
20.所述膜单元2一端的外侧为进水侧41,另一端的外侧为排水侧42,所述中心管1远离进水侧41的一端为产水端5,所述膜单元2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21和滤膜22,所述进水格网21的网孔211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211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
21.位于进水端的所述端盖3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安装环6和外支撑环7,所述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8连接,从而在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与弧形筋条8之间形成多个供水流穿过的通孔,所述弧形筋条8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弧形筋条8靠近膜单元2的表面与所述膜单元2的端面接触。
22.4个上述弧形筋条8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上述中心管1的端部嵌入安装于内安装环6内;上述网孔211的锐角为75
°

23.实施例2: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包括中心管1和缠绕于中心管1上的膜单元2,所述膜单元2位于中心管1的中部,使得中心管1的两端分别自膜单元2的两个端面中向外延伸出,并各自安装有一具有安装通孔的端盖3;
24.所述膜单元2一端的外侧为进水侧41,另一端的外侧为排水侧42,所述中心管1远离进水侧41的一端为产水端5,所述膜单元2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21和滤膜22,所述进水格网21的网孔211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211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
25.位于进水端的所述端盖3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安装环6和外支撑环7,所述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8连接,从而在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与弧形筋条8之间形成多个供水流穿过的通孔,所述弧形筋条8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弧形筋条8靠近膜单元2的表面与所述膜单元2的端面接触。
26.6个上述弧形筋条8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上述中心管1位于中心管1内的区域开有进
水孔,上述进水孔沿中心管1的周向、轴向间隔设置;上述网孔211的锐角为85
°

27.采用上述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时,其在保证进水流速的基础上,大大减少网孔的污堵,可在原水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保证水处理的效果;通过多个弧形筋条的配合设置,既可以对进水端的膜组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流对膜组件造成的损伤,又可以提高进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2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包括中心管(1)和缠绕于中心管(1)上的膜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2)位于中心管(1)的中部,使得中心管(1)的两端分别自膜单元(2)的两个端面中向外延伸出,并各自安装有一具有安装通孔的端盖(3);所述膜单元(2)一端的外侧为进水侧(41),另一端的外侧为排水侧(42),所述中心管(1)远离进水侧(41)的一端为产水端(5),所述膜单元(2)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21)和滤膜(22),所述进水格网(21)的网孔(211)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211)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位于进水端的所述端盖(3)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安装环(6)和外支撑环(7),所述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8)连接,从而在内安装环(6)、外支撑环(7)与弧形筋条(8)之间形成多个供水流穿过的通孔,所述弧形筋条(8)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每个所述弧形筋条(8)靠近膜单元(2)的表面与所述膜单元(2)的端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3~7个所述弧形筋条(8)沿周向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的端部嵌入安装于内安装环(6)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位于中心管(1)内的区域开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沿中心管(1)的周向、轴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211)的锐角为65
°
~85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工业水处理用净化单元,包括中心管和缠绕于中心管上的膜单元,所述膜单元位于中心管的中部,使得中心管的两端分别自膜单元的两个端面中向外延伸出,并各自安装有一具有安装通孔的端盖;所述膜单元一端的外侧为进水侧,所述中心管远离进水侧的一端为产水端,所述膜单元包括叠置的进水格网和滤膜,所述进水格网的网孔为平行四边形,且所述网孔的一个锐角朝向进水侧;所述内安装环、外支撑环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弧形筋条连接,所述弧形筋条的弯曲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对进水端的膜组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流对膜组件造成的损伤,又可以提高进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水处理的效率。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荣 朱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润膜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2/9/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