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202发布日期:2022-06-29 16: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厨余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全面营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推进,低碳循环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应的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设备的需求也日益渐增,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设备的研发与改进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现有的发酵设备通常需要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以提高发酵的效率,而为了使物料在发酵槽内均匀受热,通常在发酵槽内还设置有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来回反复的搅拌,但现有的发酵设备仍存在对物料搅拌不充分、搅拌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4.公开号为cn111825488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发酵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发酵槽、上料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用于加热发酵槽的加热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的进气口、出气口均与发酵槽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发酵槽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拨料装置,所述拨料装置的一端与设在机架上的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转动设在发酵槽的侧壁上;所述的拨料装置包括转轴,所述的转轴上沿轴向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外端设有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沿着转轴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拨料片,每一组拨料片包括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当转轴转动时以实现物料的来回拨料。该公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发酵处理装置,所述搅拌叶片的外端设有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沿着转轴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拨料片,每一组拨料片包括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其中,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设置在搅拌叶片的外端,转轴转动时,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外侧的物料难以得到充分的搅拌,同时,两组拨料片沿转轴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每组拨料片包括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转轴转动时,同一组的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会带动物料往相对的方向拨料,外层的拨料装置不断的将物料从两端往中间拨动,同时内层的拨料装置将物料往两边拨动,极易使搅拌过程不够顺畅,搅拌效果不够好,另外,拨料片的来回拨料难免使物料残留在发酵槽侧壁上,而发酵槽的侧壁上没有设置相应的搅拌叶片,因而发酵槽侧壁上的物料将难以得到充分搅拌。
5.现有技术中,发酵处理装置为了使物料在发酵槽内均匀受热,以保证更好的发酵效率,在发酵槽内设置了搅拌机构来对物料进行来回反复的搅拌,但搅拌机构仍存在对物料搅拌不充分、搅拌效果不够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公开针对现有技术中,发酵处理装置对物料搅拌不充分、搅拌效果不够好的问
题,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提高发酵效率。
7.本公开的构思之一在于,所述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发酵槽,所述发酵槽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组件、设置在搅拌组件上的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且相对于转轴的中点对称设置,转轴转动时,对称设置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即可带动物料同时由发酵槽的中部向两侧推送,再从两侧往中部回拢,如此反复,使得送料的过程十分顺畅。
8.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若干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通过搅拌杆与转轴连接,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杆的外端,所述送料组件设置在搅拌杆上,且位于搅拌叶片的内侧,在送料组件对物料进行来回推送拨动的同时,搅拌叶片也能对送料组件外周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发酵槽内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搅拌。
9.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在转轴两端靠近发酵槽侧壁处均设置有一组搅拌叶片,可将残留在发酵槽侧壁上的物料拨动下来,使物料进一步得到充分搅拌。
10.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发酵槽,所述发酵槽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搅拌组件、设置在搅拌组件上的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且相对于转轴的中点对称设置,转轴转动时可带动物料来回反复推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在发酵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转轴的另一端与发酵槽的侧壁转动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若干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叶片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转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杆的外端,所述送料组件设置在搅拌杆上,且位于搅拌叶片的内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组搅拌桨呈螺旋结构均布于转轴上,且其螺旋结构以转轴中点对称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组搅拌桨分为第一搅拌桨组件、第二搅拌桨组件和第三搅拌桨组件,所述第一搅拌桨组件包括两组交叉设置的搅拌桨,位于转轴的中点处,且第一搅拌桨组件的两组搅拌桨相互垂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位于转轴两端靠近发酵槽的侧壁处,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的搅拌叶片其长度方向沿搅拌杆的轴向设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的搅拌杆上设置有加强筋。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位于第一搅拌桨组件和第二搅拌桨组件之间,包括若干组搅拌桨,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中,与第一搅拌桨组件和第二搅拌桨组件相邻的两组搅拌桨均在转轴上单侧设置,所述搅拌组件中其余搅拌桨均在转轴上其沿轴线对称设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的搅拌叶片均沿搅拌杆的轴向旋转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中,相邻两组搅拌桨的搅拌叶片倾斜角度不同,且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其搅拌叶片的倾斜角度以转轴中点对称设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桨组件与第二搅拌桨组件的搅拌叶片均水平设
置。
20.相比现有技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设置有搅拌机构,该搅拌机构能对发酵槽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且搅拌过程顺畅,搅拌效果好,能极大的提高物料的发酵效率。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机构和除臭装置。
附图说明
2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3.图1:本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本公开的发酵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本公开的搅拌机构侧视图;
26.图4:本公开的搅拌机构正视图;
27.图5:本公开的俯视图;
28.图6:本公开的图5中c-c截面的剖视图;
29.图7:本公开的图5中d-d截面的剖视图;
30.图8:本公开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1.图9:本公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0:本公开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本公开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12:本公开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35.图13:本公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14:本公开的图13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37.图15:本公开的气液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6:本公开的气液分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其中,1、发酵槽;11、搅拌机构;111、转轴;112、搅拌组件;113、送料组件; 101、搅拌叶片;102搅拌杆;103、加强筋;1121、第一搅拌桨组件;1122、第二搅拌桨组件;1123、第三搅拌桨组件;1131、第一螺旋叶片;1131、第二螺旋叶片;
40.205、除臭桶;206、料斗;207、喷淋组件;208、进气口;209、出气口;
41.32、气液分离机构;321、内胆;321a、中空管体;321c、锥形导流罩;321d、滤网;322、壳体;323、锥形集液罩;324、排液管;325、散热管;326、离心风机;331、进气管;332、进气内管;332a、进气孔;333、热风吸出管;334、出气内管;335、热风排出管;336、第一蝶阀;337、第二蝶阀;338、第三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详细的说明。
4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发酵槽1,为了使物料在发酵槽1内受热均匀,提高物料的发酵效率,在所述发酵槽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11,用于对物料进行来回反复的推送,同时充分、均匀的搅拌;所述搅拌机构11包括转轴111、设置在转轴111上的搅拌组件112、设置在搅拌组件112上的送料组件113,所述转轴 111在发酵槽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转轴11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转轴111的另一端与发酵槽1的侧壁转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11的转轴111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111转动,从而带动搅拌组件112和送料组件113转动,实现发酵槽1内物料的来回反复推送和搅拌。
47.进一步的,所述所述送料组件113包括第一螺旋叶片1131和第二螺旋叶片1132,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131和第二螺旋叶片1132旋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发酵槽1顶部中间设置有进料口,发酵槽底部中间设置有出料口,为了便于物料的进出料,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131和第二螺旋叶片1132相对于转轴111的中点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第一螺旋叶片1131和第二螺旋叶片1132即可带动物料同时由发酵槽1的中部向两侧推送,再从两侧往中部回拢,如此反复,提高了物料的混合效率,同时送料的过程十分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131为正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1132为反螺旋叶片,应当理解的是,正、反螺旋的定义是以转轴的转动方向为参考,与转轴111转动方向一致的为正螺旋,反之为反螺旋;本实施例中,以转轴111连接驱动电机的一端看向转轴111的另一端,其顺时针方向为转轴的转动方向,与其转动方向一致的第一螺旋叶片1131为正螺旋叶片,与其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叶片1132为反螺旋叶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从转轴111连接驱动电机的一端看向转轴的另一端,其逆时针方向为转轴的转动方向时,与其转动方向一致的第一螺旋叶片1131为反螺旋叶片,与其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螺旋叶片1132为正螺旋叶片。
4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112包括若干组搅拌桨,并呈螺旋结构均布于转轴111上,且其螺旋结构以转轴111的中点对称设置,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叶片101和搅拌杆102,所述搅拌杆102与转轴111连接,且搅拌杆102的轴线与转轴111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搅拌叶片101设置在搅拌杆102的外端,所述送料组件113设置在搅拌杆102上,且送料组件113位于搅拌叶片101的内侧,在送料组件113对物料进行来回推送拨动的同时,搅拌叶片101也能对送料组件113外周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发酵槽1内的物料能得到充分搅拌。
49.进一步的,所述若干组搅拌桨分为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和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由于物料的进料口设置在发酵槽1顶部的中间,进料时发酵槽1 中部的物料较为聚集,因此所述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包括两组交叉设置的搅拌桨,位于转轴111的中点处,且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的两组搅拌桨相互垂直,同时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的搅
拌叶片101较其余搅拌叶片而言面积更大,以提高发酵槽1中部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搅拌效率;另外,送料组件113的来回拨料难免使物料残留在发酵槽1的侧壁上,因此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位于转轴111两端靠近发酵槽1的侧壁处,且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的搅拌叶片101其长度方向沿搅拌杆102的轴向设置,如此可将残留在发酵槽1侧壁上的物料拨动下来,使物料进一步得到充分搅拌;并且,送料组件113的来回拨料也易使物料在发酵槽1的侧壁处较为集中,对此处相应的搅拌桨强度的要求也较高,因为所述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的搅拌杆102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03,以提高此处搅拌杆的强度。
5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位于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和第二搅拌桨组件 1122之间,包括若干组搅拌桨,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中,与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 和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相邻的两组搅拌桨均在转轴111上单侧设置,所述搅拌组件112 中其余搅拌桨均在转轴111上其沿轴线对称设置,如此排布设置可使物料在得到充分搅拌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空间,避免物料在搅拌时过于拥挤,使搅拌过程更加顺畅。
5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的搅拌叶片101均沿搅拌杆的轴向旋转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中,相邻两组搅拌桨的搅拌叶片102倾斜角度不同,且所述第三搅拌桨组件1123其搅拌叶片101的倾斜角度以转轴中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桨组件1121与第二搅拌桨组件1122的搅拌叶片101均水平设置,相邻两组搅拌叶片101设置为不同倾斜角度可使搅拌组件112从多种角度对发酵槽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的混合效率更高,搅拌效果更好。
52.实施例二:
53.如图8至图16所示,所述的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还包括汽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分离机构32设置在发酵槽1的长度方向,气液分离机构32与发酵槽1端部通过进气管331、热风吸出管333连接,气液分离机构32还连接有热风排出管335,热风排出管 335与进气管331相连,进气管331用于向发酵槽1内进气,热风吸出管333用于将发酵槽1内的高温气液混合体输送到气液分离机构32,热风排出管335用于排出经气液分离机构32处理过的高温气液混合体;所述气液分离机构32包括内胆321、散热管325、离心风机326,内胆321用于分离高温气液混合体中的液体,散热管325竖放在内胆321 与离心风机326之间,用于新风与高温气液混合体的热交换,离心风机326用于将高温气液混合体从发酵槽1内抽到气液分离机构32内,实现气体循环。
54.内胆321装在壳体322内,内胆321下端设有滤网321d,内胆321包括中空管体 321a和螺旋片,螺旋片设置在中空管体321a的外侧壁上,并与壳体322内壁连接,螺旋片、中空管体321a与壳体322形成螺旋通道,壳体322上设置有与螺旋通道上端连通的热风进口,热风进口与热风吸出管333连接,热风从发酵槽1内经热风吸出管333、热风进口进入螺旋通道,沿螺旋通道往内胆321下端走,螺旋通道的下端出口与中空管体321a的下端连通,中空管体321a的上端与热风出口连通,热风出口设置在离心风机 326上,并与热风排出管335连接,热风出螺旋通道,通过滤网321d后经中空管体321a 内部进入散热管325,出散热管325后经过离心风机326到达热风出口。
55.优选的,中空管体321a下端设有锥形导流罩321c,锥形导流罩321c下方设有锥形集液罩323,锥形导流罩321c上小下大,锥形集液罩323则上大下小,锥形集液罩323 底部连接排液管324,相对原来排液管324还与中空管体321a连接的结构,结构更简单,并且螺旋片
上不需再设置供排液管324穿设的通孔,降低了加工成本。
56.气液分离原理为,当高温热风沿螺旋通道运动时,由于螺旋通道内温度较低,液体凝结成小水滴,最终汇集到锥形集液罩323被排出,锥形导流罩321c和滤网321d能对进入中空管体321a内部的热风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将其中的液态水汽进行阻挡,保证从中空管体321a中上升的热风含水量少。
57.所述气液分离机构32设置在发酵槽1的长度方向,进气管331、热风吸出管333 能从发酵槽1端部直通发酵槽1,管道长度减少,管道不必从发酵槽1顶部绕行,减少了气体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并且,管道长度和拐点变少,使得离心风机326抽吸气体更省力,降低了离心风机326功耗。
58.此外,散热管325竖放,散热管325包括中空管体321a和螺旋状叶片,热风能经过中空管体321a直通,新风需要螺旋状叶片的切割才能进入进气管331,降低了离心风机326抽气所需的功耗,离心风机326抽热风速度更快,而引入的新风需绕螺旋状叶片行走,路径变长,预热更充分。
5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立方发酵机,能对热量加以更高效的回收利用、节约能耗,并且离心风机326抽吸发酵槽1内高温热风较省力,离心风机326工作能耗更低,更节能环保,抽送热风速度更快,新风预热效果更好,引入新风时发酵槽1内温度变化平稳,确保高效发酵。
60.实施例三:
61.如图8至图16所示,所述进气管331连接进气内管332,进气内管332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沿发酵槽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管体沿发酵槽1宽度方向设置,第二管体设置有多个进气孔332a;所述热风吸出管333连接出气内管334,出气内管334包括第三管体、与第三管体连通的第四管体,第三管体沿发酵槽 1长度方向设置,第四管体沿发酵槽1宽度方向设置,第四管体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此处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进气孔332a或出气孔为竖直向下贯穿管体的圆孔,相邻进气孔332a或出气孔间距相等。
62.进气管331端部、进气内管332端部都设置有圆形法兰,进气管331与进气内管332 通过圆形法兰连接。进气内管332与出气内管334都深入发酵槽1内,多点进气和多点出气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气体混合的均匀性。
63.优选的,第一管体的长度大于第三管体的长度,即进气内管332相比出气内管334 深入发酵槽1更深,更优选的,第二管体、第四管体分别位于发酵槽1的两端,使得新风能在进气内管332中进一步被原有的热风预热,防止了温度突变影响发酵过程,确保高效发酵,并且能够减少或直接省去额外的新风电加热机构,进一步节约了发酵机的能耗。
64.优选的,所述进气管331的管径小于等于热风吸出管333管径,进气管331远离进气内管332的端部为三通结构,所述进气管331与气液分离机构32连接处设有第一蝶阀336,所述进气管331与热风排出管335连接处设有第二蝶阀337,所述热风排出管 335上还设有第三蝶阀338,第一蝶阀336、第二蝶阀337、第三蝶阀338用于控制对应连接处气流的通断,使用蝶阀控制管道通断,操作方便,此外,发酵槽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发酵槽1内的温度,以便判断是否要引入新风。
65.优选的,气液分离机构32的壳体322上设有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322的两侧,新风出口与进气管331连通,进气管331的管径小于等于热
风吸出管333管径,使离心风机326抽吸热风时,进气管331自然而然的形成负压,新风入口向内吸入新风。
66.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
67.实施例四:
68.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的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装置还包括除臭装置,除臭装置与气液分离机构32连接,将气液分离后的气体进一步除臭,排出的无臭气体,不污染环境。
69.所述的除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臭桶205,所述的除臭桶205内设置有料斗206与喷淋组件207,所述的料斗206内设置有微生物菌群,所述的喷淋组件207设置在料斗 206上方,所述的喷淋组件207连接除臭剂料桶并向除臭桶205内喷淋除臭剂,除臭桶 205上设置有进气口208与出气口209,进气口208位于料斗206下方,出气口209位于料斗206上方。除臭桶205的进气口208与热风排出管335相连,通过第三蝶阀338 控制进气口208与热风排出管335的连通与否,引入新风时,第二蝶阀337关闭,第三蝶阀338打开,经气液分离机构32处理的热风被排入除臭装置,在除臭桶205内由微生物菌群进行除臭处理,在除臭桶205内由喷淋组件207喷淋除臭剂,在除臭桶205内使用的除臭剂可针对发酵产生的硫化氢、氨氮等气态异味也有非常优异的效果。
70.设置微生物群在料斗206内,是生物除臭。具体是采用生物法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对废臭气分子进行除臭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气体导入后通过培养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高效微生物菌株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和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该技术在臭气处理领域发展成熟,在此不做详细展开。
71.具体的,在除臭桶205内使用的除臭剂可以直接购买,而后只按照规定的比例稀释就可进行喷淋使用,操作十分便捷,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性价比也高,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消除臭味而不是掩盖臭味。
72.除臭装置包括两个连接的除臭桶205;气液分离装置排出的热风依次通过两个除臭桶205,能够实现良好的除臭功能,不造成环境污染。上述方案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除臭效果好,且成本较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除臭桶205的数量。
73.具体的,两个除臭桶205结构相同,分别记为第一除臭桶205与第二除臭桶205,所述的第一除臭桶205的进气口208与热风排出管335连接,第一除臭桶205的出气口 209与第二除臭桶205的进气口208连接,第二除臭桶205的出气口209连通外环境。
74.喷淋组件207包括喷淋头,所述的出气口209在除臭桶205的位置靠近喷淋头在出气口209的位置。确保气体能够充分与喷淋出来的除臭剂接触,达到消除臭气的作用。
75.优选的,除臭桶205底部开设有导出孔,喷淋出来的除臭剂穿过料斗206并从导出孔导出除臭桶205。除臭剂从导出孔排出后可以循环使用。
76.优选的,料斗206与进气口208之间存在间距,喷淋出来的除臭剂穿过料斗206,位于进气口208与料斗206之间的热风受到除臭剂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进入到除臭桶205内的热风将依次受到除臭剂、料斗206上的微生物菌群、除臭剂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热风良好的除臭作用。
77.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
78.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