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6174发布日期:2022-08-02 23:2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力工业用水紧张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虽然我国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水资源供需不足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同时,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减缓水资源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我国发电能源主要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构成。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x、nox、co2和飞灰等污染物,为了控制so2的排放,大型燃煤电站锅炉产生的烟气经湿法脱硫系统后再通过烟囱向大气排放,脱硫塔出口的烟气为饱和湿烟气,烟气温度50~55℃,水蒸体积分数为12%~18%,一台600mw机组通过烟囱排水大约为200t
·
h-1
,年排水量可达上百万吨。对于燃气锅炉,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分数接近20%,且生成的sox、nox、co2和飞灰等污染物含量低。由此可见,无论是脱硫塔后的饱和湿烟气还是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均含有大量的水分,若是能将这部分烟气中所携带的水分进行回收,经处理后作为电厂用水,对锅炉循环水和脱硫工艺水等进行二次补充,可有效解决我国电力工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对我国在缺水地区建设燃煤机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电厂用水紧张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如下问题:(1)回收烟气中水分,缓解电厂用水紧张问题;(2)补充脱硫系统用水;(3)提供煤场喷淋用水,防止煤场火灾事故。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包括由冷凝式换热器a、冷凝式换热器b、冷凝液回收装置a、直流泵a、脱硫水补水系统和脱硫塔构成的支路l1;由煤场、喷淋系统、直流泵b、冷凝液回收装置b、冷凝式换热器c和冷凝式换热器d构成的支路l2;
7.冷凝式换热器a、冷凝式换热器b、冷凝式换热器c和冷凝式换热器d均布置于烟囱中,冷凝式换热器a和冷凝式换热器b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a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a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a和脱硫水补水系统连接至脱硫塔,冷凝式换热器c和冷凝式换热器d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b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b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b和喷淋系统连接至煤场。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直流泵a和脱硫水补水系统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a。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直流泵b和喷淋系统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b。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凝式换热器a和冷凝式换热器b距离地面的距离小于冷凝式换热器c和冷凝式换热器d距离地面的距离。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凝式换热器a距离地面20m~35m。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凝式换热器b距离地面20m~35m。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凝式换热器c距离地面70m~85m。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冷凝式换热器d距离地面70m~85m。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冷凝式换热器布置于烟囱的方法有效节约了电厂场地资源,不论新旧电厂均可以采用该系统。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x、nox、co2和飞灰等污染物,为了控制so2的排放,大型燃煤电站锅炉产生的烟气经湿法脱硫系统后再通过烟囱向大气排放,脱硫塔出口的烟气为饱和湿烟气,烟气温度50~55℃,水蒸体积分数为12%~18%,一台600mw机组通过烟囱排水大约为200t
·
h-1
,年排水量可达上百万吨。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凝式换热器a、冷凝式换热器b捕集脱硫塔出口含湿量大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储存到冷凝液回收装置a,利用支路l1将回收装置中的冷凝水送至脱硫水补水系统中,满足湿式脱硫的需要。另一方面,利用距离地面70m~85m的冷凝式换热器c、冷凝式换热器d捕集含湿量较小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利用静压能够较远距离的将捕集下来的冷凝液送至位于煤场的冷凝液回收装置b中,利用支路l2,将冷凝液喷淋入煤场中,减少煤场消防隐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示意图;
18.图2为支路l1示意图;
19.图3为支路l2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1-脱硫塔;102-脱硫水补水系统;103-电动阀门a;104-直流泵a;105-冷凝液回收装置a;106-冷凝式换热器a;107-冷凝式换热器b;201-煤场;202-喷淋系统;203-电动阀门b;204-直流泵b;205-冷凝液回收装置b;206-冷凝式换热器c;207-冷凝式换热器d;08-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包括由冷凝式换热器a106、冷凝式换热器b107、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直流泵a104、电动阀门a103、脱硫水补水系统102、脱硫塔101构成的支路l1;由煤场201、喷淋系统202、电动阀门b203、直流泵b204、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冷凝式换热器c206、冷凝式换热器d207构成的支路l2;以及烟囱08。
24.冷凝式换热器a106、冷凝式换热器b107、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均布置于烟囱08中。
25.冷凝式换热器a106和冷凝式换热器b107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
a105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a104、电动阀门a103和脱硫水补水系统102连接至脱硫塔101,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b204、电动阀门b203和喷淋系统202连接至煤场201。
26.冷凝式换热器a106和冷凝式换热器b107均距离地面20m~35m。
27.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均距离地面70m~85m。
28.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凝式换热器a106、冷凝式换热器b107捕集脱硫塔出口含湿量大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储存到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利用支路l1将回收装置中的冷凝水送至脱硫水补水系统中,满足湿式脱硫的需要。另一方面,利用距离地面70m~85m的冷凝式换热器c206、冷凝式换热器d207捕集含湿量较小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利用静压能够较远距离的将捕集下来的冷凝液送至位于煤场的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中,利用支路l2,将冷凝液喷淋入煤场中,减少煤场消防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冷凝式换热器a(106)、冷凝式换热器b(107)、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直流泵a(104)、脱硫水补水系统(102)和脱硫塔(101)构成的支路l1;由煤场(201)、喷淋系统(202)、直流泵b(204)、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构成的支路l2;冷凝式换热器a(106)、冷凝式换热器b(107)、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均布置于烟囱(08)中,冷凝式换热器a(106)和冷凝式换热器b(107)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a(105)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a(104)和脱硫水补水系统(102)连接至脱硫塔(101),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的冷凝液出口连接至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的入口,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的出口依次通过直流泵b(204)和喷淋系统(202)连接至煤场(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泵a(104)和脱硫水补水系统(102)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a(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泵b(204)和喷淋系统(202)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b(2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式换热器a(106)和冷凝式换热器b(107)距离地面的距离小于冷凝式换热器c(206)和冷凝式换热器d(207)距离地面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式换热器a(106)距离地面20m~35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式换热器b(107)距离地面20m~35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式换热器c(206)距离地面70m~85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式换热器d(207)距离地面70m~85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回收烟气中水分的系统,包括冷凝式换热器A、冷凝式换热器B、冷凝式换热器C和冷凝式换热器D等。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凝式换热器A、冷凝式换热器B捕集脱硫塔出口含湿量大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储存到冷凝液回收装置A,利用支路L1将回收装置中的冷凝水送至脱硫水补水系统中,满足湿式脱硫的需要。另一方面,利用冷凝式换热器C、冷凝式换热器D捕集含湿量较小的烟气中的水蒸气,利用静压能够较远距离的将捕集下来的冷凝液送至位于煤场的冷凝液回收装置B205中,利用支路L2,将冷凝液喷淋入煤场中,减少煤场消防隐患。防隐患。防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何洋 杨博 牛佩 吴青云 步绍湛 刘辉 贺继旺 王林 赵如宇 刘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1
技术公布日:2022/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