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8238发布日期:2022-08-31 01:1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氨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合成氨液氨低温全防罐或者其他正常生产使用的氨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以后,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一、启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雾对逸出的气氨直接接触进行吸收,落入地面后,然后统一汇入事故池,形成低浓度事故稀释溶液;二、氨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产生的气氨通过管道送风系统,送入火炬去燃烧处理。现有处理方法的缺点是:

逸出的气氨是放散状态,采用喷淋式吸收,在喷淋过程中,由于吸收率低,并不是密闭吸收,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火炬燃烧以后产生的氮氧化物会对空气产生二次重大污染;(3)汇入事故池的含氨废水不能加以回收和利用,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事故现场无动力及电源情况下,对液氨气化的氨气进行全部安全高效的回收,解决事故现场处理气氨引起的二次污染及火炬燃烧造成的浪费和危害,同时又能使产生高浓度氨水得到再生和综合利用,对事故或故障的处理操作安全性较传统方法进一步提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包括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吸收泵和冷却器,所述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所述吸收塔本体中部为喷射吸收段,所述吸收塔本体内下部为储液反应槽,所述吸收塔本体上部为回收清洗段,所述吸收泵进口通过管道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的储液反应槽连通,所述吸收泵出口通过管道与氨水储槽连接,所述吸收泵出口与冷却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出口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的喷射吸收段连接。
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喷射吸收段包括设于吸收塔本体中部侧壁外部的喷射吸收器,所述喷射吸收器的侧口连接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吸收管道,所述喷射吸收器的顶口通过吸收液循环管道连接冷却器出口,所述喷射吸收器的下口连接降液管上端,所述降液管下端通入储液反应槽中。
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回收清洗段属于填料塔,包括设于吸收塔本体内上部的一次水喷头,所述一次水喷头通过一次水管道与水源连接。
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储液反应槽采用混合吸收反应器。
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吸收塔本体上部设有排放管。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吸收泵设有两个。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4-1,所述一次水喷头1-4-1通过一次水管道1-4-2与水源连接。
22.优选的,所述储液反应槽1-3采用混合吸收反应器。
23.当液氨低温全防罐或者生产用其他正常使用液氨贮存装置,氨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以后,产生气氨或气氨混合物,需要快速连接本装置。在距离液氨储罐,或者是正常用氨设备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对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吸收泵2和冷却器3进行合理布置安装。装置的补入水管道就近连接到合成氨装置供水总管,然后将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吸收管道1-2-2接入喷射吸收器1-2-1侧口,冷却器3的冷却循环水上水和下水管道就近连接到合成氨装置冷却循环水供水管道。最后就是作为产品的氨水从吸收泵2出口引出,连接至氨水储槽。
24.本装置使用时:将含有氨的事故放散气,通过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吸收管道1-2-2从喷射吸收器1-2-1侧面吸入,与从吸收液循环管道1-2-3来的高压循环水吸收液强力混合,使事故产生的气氨形成气氨混合物,通过喷射吸收器1-2-1负压吸入并混合和吸收,由于负压吸入后同流体混合,致使大部分气氨被溶解吸收,然后这些气液混合物从下部的降液管1-2-4进入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下部储液反应槽1-3内继续接触反应吸收,最终未被吸收的尾气通过升气管进入塔的回收清洗段1-4,与一次水喷头1-4-1产生的由至上而下的一次水接触进一步回收清洗氨,使处理后尾气中氨含量<20ppm,由高位的排放管1-5放空达标排放。
25.-次水做为补充液由回收清洗段1-4上部进入,吸收尾气中的余氨后,全部进入下部储储液反应槽1-3内。这些气体混合的吸收液,由于吸入气氨的吸热反应,产生的热液体采用吸收泵2进行强制加压循环,并通过冷却器3进行降温,再从喷射吸收器1-2-1顶部进入再循环,与高速射流产生局部真空吸入放散气,吸收反应后再共同去下部储液反应槽1-3循环使用。经过多次循环后,达到一定浓度的氨水根据需要的浓度,由吸收泵2出口引出,送氨水制备系统储存。
26.本装置中补水采用高压补充,通过一次水喷头1-4-1喷淋方式进入,在升气管的回收清洗段逆向相遇、处理未被喷射吸收器1-2-1负压吸收的低浓度尾气,自上而下流动喷淋,同时也为系统吸收液补充正常液位。
27.本装置达到安全、高效、节能、低污染运行,并使处理后达到gb14554-93标准要求。本装置可以在事故现场无动力及电源情况下,对液氨气化的氨气进行全部安全高效的回收,解决事故现场处理气氨引起的二次污染及火炬燃烧造成的浪费和危害,同时又能使产生高浓度氨水得到再生和综合利用,对事故或故障的处理操作安全性较传统方法进一步提高。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吸收泵(2)和冷却器(3),所述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包括吸收塔本体(1-1),所述吸收塔本体(1-1)中部为喷射吸收段(1-2),所述吸收塔本体(1-1)内下部为储液反应槽(1-3),所述吸收塔本体(1-1)上部为回收清洗段(1-4),所述吸收泵(2)进口通过管道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的储液反应槽(1-3)连通,所述吸收泵(2)出口通过管道与氨水储槽连接,所述吸收泵(2)出口与冷却器(3)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3)出口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1)的喷射吸收段(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吸收段(1-2)包括设于吸收塔本体(1-1)中部侧壁外部的喷射吸收器(1-2-1),所述喷射吸收器(1-2-1)的侧口连接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吸收管道(1-2-2),所述喷射吸收器(1-2-1)的顶口通过吸收液循环管道(1-2-3)连接冷却器(3)出口,所述喷射吸收器(1-2-1)的下口连接降液管(1-2-4)上端,所述降液管(1-2-4)下端通入储液反应槽(1-3)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清洗段(1-4)属于填料塔,包括设于吸收塔本体(1-1)内上部的一次水喷头(1-4-1),所述一次水喷头(1-4-1)通过一次水管道(1-4-2)与水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反应槽(1-3)采用混合吸收反应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本体(1-1)上部设有排放管(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泵(2)设有两个。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防爆引射式液氨低温贮罐放散氨气再利用回收装置,包括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吸收泵和冷却器,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吸收塔本体中部为喷射吸收段,吸收塔本体内下部为储液反应槽,吸收塔本体上部为回收清洗段,吸收泵进口通过管道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的储液反应槽连通,吸收泵出口通过管道与氨水储槽连接,吸收泵出口与冷却器进口连接,冷却器出口与防爆引射式氨气混合反应吸收塔的喷射吸收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事故现场无动力及电源情况下,能够对氨气进行全部安全高效的回收,解决事故现场气氨引起的二次污染及火炬燃烧造成的浪费和危害,同时又能使氨水得到再生,操作安全性高。操作安全性高。操作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和 姚继峰 杨永利 闫奋学 赵永兴 冯虎 王勇 闫洪超 王林 杨少峰 徐涛 李龙 王永忠 成栋 高守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鸡市泰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5
技术公布日:2022/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