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投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351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投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矿用设备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矿用投送机。
【背景技术】
[0002]正常情况下煤炭的运输都是通过相应的矿用运输机械来进行运输的,该种机械具有运载量大,结构简单稳定的优点,能随着掘进层面的不断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定批量的对出产的煤矿进行抽样检测,由于采样量较大,通常的办法是直接在堆放现场通过常用的手推车随机取样,此时的煤矿颗粒较大,在试验检测之前还需要通过破碎机进行相应的破碎工作,由于破碎机的投料口较高,因此还需要检测人员将煤样用铲子一块一块的投入到破碎机中,不仅劳动量较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严重的增加了整个的取样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用投送机,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由型材相互焊接所组成的机架I和相应的运料车2,该机架I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支腿3和驱动总成安装板4,所述支腿3的底部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滚轮5,所述驱动总成安装板4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出固定板6,该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罩有一层外壳7,所述的机架I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设有提升装置,所述的提升装置包含一根可沿机架I上下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板8,该定位板8的一侧镜像向外延伸出支杆81,两根支杆81之间设有与运料车2对接的提升斗9,所述提升斗9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杆81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提升斗9两侧的中部附近分别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缸10,该伸缩缸10的另一端通过与之转动配合的支座11固定在定位板8上,所述定位板8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提升带12,该提升带12的上端绕过从动带轮13穿过外壳7固定在绕带轮14上,所述的从动带轮13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轴15上,该定位轴15的两端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的绕带轮14分别固定在双输出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上,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16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所述的固定板6上垂直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杆17,该杆17的上端安装有把手总成18,其下端穿过固定板6与兼作滚轮的驱动电机19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19与驱动总成20相连,该驱动总成20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所述驱动总成20的控制端与把手总成18相连。
[0005]所述机架I的中部轴向设置有定位轴21,该定位轴21的下端固定在机架I的底部,其上端固定在横杆22上,所述的横杆22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定位板8的中部开设有与定位轴21间隙滑动配合的轴孔。
[0006]所述的运料车2整体由钢板相互焊接组成,其上顶面的两端边沿处分别向上垂直延伸出推拉扶手23,其下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滚轮24。
[0007]所述提升斗9的底板91的两端附近分别开设有与万向滚轮24卡接配合的定位槽92ο
[000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抽样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00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发明中固定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3]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由型材相互焊接所组成的机架I和相应的运料车2,该机架I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支腿3和驱动总成安装板4,所述支腿3的底部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滚轮5,所述驱动总成安装板4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出固定板6,该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罩有一层外壳7,所述的机架I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设有提升装置,所述的提升装置包含一根可沿机架I上下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板8,该定位板8的一侧镜像向外延伸出支杆81,两根支杆81之间设有与运料车2对接的提升斗9,所述提升斗9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杆81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提升斗9两侧的中部附近分别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缸10,该伸缩缸10的另一端通过与之转动配合的支座11固定在定位板8上,所述定位板8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提升带12,该提升带12的上端绕过从动带轮13穿过外壳7固定在绕带轮14上,所述的从动带轮13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轴15上,该定位轴15的两端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的绕带轮14分别固定在双输出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上,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16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所述的固定板6上垂直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杆17,该杆17的上端安装有把手总成18,其下端穿过固定板6与兼作滚轮的驱动电机19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19与驱动总成20相连,该驱动总成20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所述驱动总成20的控制端与把手总成18相连。
[0014]所述机架I的中部轴向设置有定位轴21,该定位轴21的下端固定在机架I的底部,其上端固定在横杆22上,所述的横杆22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定位板8的中部开设有与定位轴21间隙滑动配合的轴孔。
[0015]所述的运料车2整体由钢板相互焊接组成,其上顶面的两端边沿处分别向上垂直延伸出推拉扶手23,其下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滚轮24。
[0016]所述提升斗9的底板91的两端附近分别开设有与万向滚轮24卡接配合的定位槽92ο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8]首先将运料车2推至堆煤的区域,将取样的块煤搬入到运料车2中,然后将运料车2推入到提升斗9中,提升定位板8并确保万向滚轮24完全卡在定位槽92中,然后通过驱动电机19和杆17以及把手总成18的配合驱动机架I至指定的位置,启动双输出轴电机16,在两个绕带轮14的转动下,通过提升带12拉动定位板8上升,并进一步的提升整个运料车2,使其上口高于破碎机的投料口,接着驱动伸缩缸10,在伸缩缸10的推动下,运料车2产生相应的翻转,最终完全实现将运料车2中的煤块完全投入到破碎机中的目的;反之,当将提升斗9完全降至贴合地面时,运料车2的万向滚轮24便会越出定位槽92,即可将运料车2轻松推出。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矿用投送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由型材相互焊接所组成的机架(I)和相应的运料车(2),该机架(I)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支腿(3)和驱动总成安装板(4),所述支腿(3)的底部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滚轮(5),所述驱动总成安装板(4)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出固定板(6),该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罩有一层外壳(7),所述的机架(I)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设有提升装置,所述的提升装置包含一根可沿机架(I)上下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板(8),该定位板(8)的一侧镜像向外延伸出支杆(81),两根支杆(81)之间设有与运料车(2)对接的提升斗(9),所述提升斗(9)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杆(81)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提升斗(9)两侧的中部附近分别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缸(10),该伸缩缸(10)的另一端通过与之转动配合的支座(11)固定在定位板(8)上,所述定位板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提升带(12),该提升带(12)的上端绕过从动带轮(13)穿过外壳(7)固定在绕带轮(14)上,所述的从动带轮(13)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轴(15)上,该定位轴(15)的两端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的绕带轮(14)分别固定在双输出轴电机(16)的两个输出轴上,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16)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⑷上,所述的固定板(6)上垂直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杆(17),该杆(17)的上端安装有把手总成(18),其下端穿过固定板(6)与兼作滚轮的驱动电机(19)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19)与驱动总成(20)相连,该驱动总成(20)安装在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所述驱动总成(20)的控制端与把手总成(1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投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的中部轴向设置有定位轴(21),该定位轴(21)的下端固定在机架(I)的底部,其上端固定在横杆(22)上,所述的横杆(22)固定在机架(I)的上端附近,所述定位板(8)的中部开设有与定位轴(21)间隙滑动配合的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投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料车(2)整体由钢板相互焊接组成,其上顶面的两端边沿处分别向上垂直延伸出推拉扶手(23),其下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滚轮(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投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斗(9)的底板(91)的两端附近分别开设有与万向滚轮(24)卡接配合的定位槽(9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投送机,它包含由型材相互焊接所组成的机架(1)和相应的运料车(2),该机架(1)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支腿(3)和驱动总成安装板(4),所述支腿(3)的底部安装有与其转动配合的滚轮(5),所述驱动总成安装板(4)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出固定板(6),该驱动总成安装板(4)上罩有一层外壳(7),所述的机架(1)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其内部设有提升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抽样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IPC分类】B02C23-02
【公开号】CN104722384
【申请号】CN201510111143
【发明人】杨战社, 马宪民, 杨学存, 王侠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