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549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矿石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矿石研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法对矿石进行有效的研磨,及时能够进行研磨,其研磨效果差,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并且机器体积大,比较笨重,占用空间,因此,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所述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传送带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左侧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右侧的研磨装置、位于所述研磨装置上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顶靠装置左侧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砸碎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支撑装置,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方的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周围的传送带、位于所述本体左右两侧的水平杆、设置于所述水平杆上的转轮及位于下方的收料箱,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方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侧的研磨杆、设置于所述研磨杆上的研磨轮、位于所述研磨杆上方的压力杆及位于所述压力杆上的压力块,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进料管、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出料管,所述顶靠装置包括顶靠杆、位于所述顶靠杆下方的顶靠轮、位于所述顶靠杆左侧的连接杆及位于所述连接杆左侧的连接框,所述压碎装置包括锤体、位于所述锤体上方的连接绳、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盖体、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定滑轮、位于左侧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转轴及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支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矩形块、位于所述矩形块上方的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横杆,所述压力杆呈L型,所述压力杆一端与所述研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块与所述压力杆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0008]所述水平杆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的一端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转轮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中且与所述水平杆轴转连接。
[0009]所述第一斜杆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设有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斜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轴转连接。
[0010]所述研磨杆呈长方体,所述研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研磨杆的左端设有第四矩形槽,所述研磨轮收容于所述第四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研磨杆轴转连接。
[0011]所述连接框呈L型,所述连接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顶靠杆呈L型,所述顶靠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靠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顶靠杆轴转连接。
[0013]所述顶靠杆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顶靠杆轴转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发明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矿石进行充分的研磨,其首先将矿石砸碎,然后对矿石进行研磨,研磨效率高并且效果好,并能够将研磨完毕的矿石进行收集,降低了人工工作量,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节能矿石研磨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传送带装置2、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2左侧的推动装置3、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2右侧的研磨装置4、位于所述研磨装置4上方的顶靠装置5、位于所述顶靠装置5左侧的框体6、位于所述框体6上方的砸碎装置7及位于所述框体6下方的支撑装置8。
[0019]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传送带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柱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上方的本体22、位于所述本体22周围的传送带23、位于所述本体22左右两侧的水平杆24、设置于所述水平杆24上的转轮25及位于下方的收料箱26。所述第一支撑柱2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上端与所述本体22固定连接。所述本体22呈长方体,所述本体22水平放置。所述水平杆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24的左右两侧,所述水平杆24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24与所述本体22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24的一端设有第一矩形槽241,所述第一矩形槽241呈长方体状。所述转轮25呈圆柱体,所述转轮25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241中且与所述水平杆2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转轮25可以在所述第一矩形槽241中旋转。所述收料箱26呈凹字型,所述收料箱2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收料箱26位于所述传送带2的下方。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3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3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2上方的第一固定块3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33上方的第一斜杆34、位于所述第一斜杆34下方的第一滚轮35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34上方的第二固定块36。所述第一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2的上端设有第二矩形槽321,所述第二矩形槽3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固定块33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矩形槽321中且与所述第一推动杆32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杆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4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34的下端设有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一滚轮3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35收容于所述第三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斜杆3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35可以在所述第三矩形槽中旋转。所述第一斜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6轴转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研磨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柱4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1上方的第二气缸4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42左侧的第二推动杆4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43左侧的研磨杆44、设置于所述研磨杆44上的研磨轮45、位于所述研磨杆44上方的压力杆46及位于所述压力杆46上的压力块47。所述第二支撑柱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4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气缸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4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气缸4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43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研磨杆44呈长方体,所述研磨杆4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43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3相互旋转,所述研磨杆44的左端设有第四矩形槽441,所述第四矩形槽441呈长方体状。所述研磨轮45呈圆柱体,所述研磨轮45收容于所述第四矩形槽441中且与所述研磨杆4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研磨轮45可以在所述第四矩形槽441中旋转。所述研磨轮45顶靠在所述传送带23的表面上。所述压力杆46呈L型,所述压力杆46的一端与所述研磨杆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杆46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压力块47呈长方体,所述压力块47的重量较重,从而可以对研磨杆44增加压力,使得研磨轮45对矿石进行充分研磨,所述压力块47与所述压力杆46固定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6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6上设有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一通孔6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61左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