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605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器材安放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于安放移液器、加样器等的智能化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移液器是临床诊断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大、中院校的实验室,化工行业的实验室等常用的一种液体转移加样精密装置。由于移液器属于精密仪器,大多价格比较昂贵,为了防止被污染及损害,使用完毕通常会将移液器放置在移液器支架上。
[0003]现有的实验室常用的移液器支架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I)呈“L”形,包括挂杆和设置在挂杆两端的支撑杆;⑵“树枝型”圆盘式上述二种支架的共同点是整个架体属于固定状态,有时操作不太方便。(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860588U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挂放式移液器支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固定支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上述三种移液器支架的共同缺点在于能够安放移液器数量都较少。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各大高校教学实验课,由于许多高校都在教学改革,导致同一门实验课上课的人数较多,有的课程的实验课上课人数有时达百人。此时,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用到的移液器的数量及种类往往很多,移液器的量程从 0.1 μ l~10ml(主要规格有 0.1-2.5 μ 1,0.5-10 μ 1,2-20 μ 1,10-100 μ?、20-200 μ K30-300 μ K 100-1000 μ 1、0.5-5 ml、1-10 ml 等),因此,相对应安放这些移液器需要用到很多移液器架,所以占用实验室的大量空间。
[0004]为了解决空间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525741U公开了一种能够悬挂多根移液器的支架,但是这类移液器支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由于所放置的移液器太多,这种缺乏系统定位功能的移液器支架,实验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快速找到想要量程的目标移液器;(2)由于所放置的移液器数量较多,在试验中如果支架上某一区域移液器放置较多,常常使得支架的重心发生偏移,很容易发上倾倒侧翻而损坏移液器;(3)该专利公开的地盘、支撑杆和固定盘相互之间处于固定状态,不便工作人员拿取和放置移液器;
(4)在教学实验中,由于实验教师的缺乏,即使在较多人数的学生实验所配备的实验教师人数也至多只有2-3人,因此对于实验教师来说管理如此之多的移液器花费很多时间;(5)更重要的一点是移液器属于液体转移加样精密仪器,移液器所量取液体的体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移液器量程的调节是通过里面的压缩弹簧来控制的,也就是说,压缩弹簧对于移液器来说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移液器量取液体的体积准确,往往要求实验者实验完毕将移液器调回至最大量程,目的是将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移液器的使用寿命。而现实生活中,实验者,特别是刚步入实验的初学者,由于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完毕时常忘了将移液器调回至最大量程,这样所导致的后果是长此以往移液器的显示的量程与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增大,严重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于实验教师检测每一支移液器是否已复位也是非常繁琐和耗时的工作。综上所述,研发一种具有快速定位智能化管理的移液器支架显得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移液器支架。
[0006]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架设所述支撑架的底座,所述支撑架由圆形转动盘和固定圆形转动盘的支撑杆组成,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形转动盘的边缘设有多个活动链接的凹槽,所述凹槽按量程被分到多个分区中,所述每个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移液器识别系统,所述移液器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报警模块、设置于每一分区内的RFID阅读器及内置于移液器的RFID标签、参考位置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指示灯连接到控制模块。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为三角形架体结构,且所述三角形架体结构的支撑臂为伸缩结构,可以根据支撑架的高度对底座进行调节,使得整个支架结构更加稳定。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不同分区内的凹槽按不同量程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对应各凹槽所处量程范围内的移液器上设有与该凹槽颜色一致的标签。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器。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标签。
[0011]本发明根据所用移液器的量程进行分区,且每个分区内的凹槽数量不固定,由于凹槽与圆形转动盘为活动链接,可以根据需要对凹槽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合理利用圆形转动盘上的空间。
[0012]本发明在每个分区都设置有RFID阅读器,并将每个分区的量程范围信息存储在存储模块中,在移液器中内置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内记录有对应移液器的量程信息,当移液器被置于凹槽上时,内置于该移液器中的RFID标签会将其记录的量程信息发送至该凹槽对应分区内的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将采集到的量程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量程信息与存储模块中该分区的量程范围信息进行对比,若对比结果一致,则移液器位置放置正确,控制模块控制指示灯亮绿灯,若对比结果不一致,则移液器位置放置不正确,控制模块控制指示灯亮红灯。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的空间状态下,能够在架体上悬挂更多的移液器,进而减少占用实验室的空间。
[0014]2.本发明的支撑架与底座为非固定连接,支撑架可以随意转动,大大方便实验人员操作。
[0015]3.本发明的移液器识别系统根据移液器量程的不同对移液器进行分区,并将其信息记录在存储模块中,如果移液器位置放置正确,则指示灯显示绿色,如果位置不正确,则指示灯显示红色,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指示灯的颜色判断移液器放置是否正确。
[0016]4.本发明通过参考位置检测模块识别每支移液器活塞按钮和量程锁的距离判断放置在支架上的移液器是否处于最大量程,如果距离不正确则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示实验人员将移液器调回至最大量程,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有效延长移液器的使用寿命O
[0017]5.本发明的凹槽根据移液器量程的不同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并在相应的移液器上贴上相同颜色的标签,可以帮助实验人员快速判断,从而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18]6.本发明的底座采用三角形架体结构,使得支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避免支架因为移液器的数量较多重心不稳而发生侧翻。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移液器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1]其中:1、圆形转动盘;2、底座;3、支撑杆;4、凹槽;5、指示灯;6、移液器识别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架设所述支撑架的底座2,所述支撑架由圆形转动盘I和固定圆形转动盘的支撑杆3组成,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形转动盘的边缘设有多个活动链接的凹槽4,所述凹槽按量程被分到多个分区中,所述每个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指示灯5,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移液器识别系统6,所述移液器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报警模块、设置于每一分区内的RFID阅读器及内置于移液器的RFID标签、参考位置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指示灯连接到控制模块。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三角形架体结构,且每个分区内的凹槽数量不固定,由于凹槽与圆形转动盘为活动链接,可以根据需要对凹槽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合理利用圆形转动盘上的空间。
[0024]所述不同分区内的凹槽按不同量程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对应各凹槽所处量程范围内的移液器上设有与该凹槽颜色一致的标签。
[0025]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器。
[0026]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标签。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架设所述支撑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圆形转动盘和固定圆形转动盘的支撑杆组成,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形转动盘的边缘设有多个活动链接的凹槽,所述凹槽按量程被分到多个分区中,所述每个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移液器识别系统,所述移液器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报警模块、设置于每一分区内的RFID阅读器及内置于移液器的RFID标签、参考位置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指示灯连接到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三角形架体结构,且所述三角形架体结构的支撑臂为伸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分区内的凹槽按不同量程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对应各凹槽所处量程范围内的移液器上设有与该凹槽颜色一致的标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标签。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移液器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架设所述支撑架的底座,所述支撑架由圆形转动盘和固定圆形转动盘的支撑杆组成,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形转动盘的边缘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按量程被分到多个分区中,所述每个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移液器识别系统,所述移液器识别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报警模块、设置于每一分区内的RFID阅读器及内置于移液器的RFID标签、参考位置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指示灯连接到控制模块。本发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且能大大节省实验空间,有效简化实验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类】B01L9/00
【公开号】CN105013551
【申请号】CN201510506777
【发明人】徐加英, 周如鸿, 秦立强, 陈磊, 赵琳, 段广新, 李宝玉, 刘璨语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