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9824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属于上油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齿轮在出厂时一般都需要进行上油处理,尤其是普通金属材料制造出来的齿轮,以防止再存放时生锈。目前采用的上油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包装纸进行油浸泡后再进行包装;另一种是人工对齿轮进行上油,或者将齿轮直接放入油中,再拿出来。这两种方法在使用时都不是很好,第一种不能够很好的对应齿轮进行防生锈保护;第二种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费工费时。
[0003]为此发明人研究出一套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环型结构的输送器,对应输送器一侧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其穿过的箱体,对应输送器的输运方向在箱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在输送器的输运板上沿输运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托盘,托盘底部竖直固定有轴,对应轴在输送器的输运板上开设有用于轴旋转的通孔,轴穿装在通孔内,在轴下端安装有齿轮,对应齿轮在箱体侧壁上水平安装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对应托盘上方放置齿轮的区域在输运路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喷嘴设置在箱体内,每个喷嘴均安装在支管上,每根支管均与总管连接相通,总管通过支架安装在箱体内,总管的进口穿出在箱体外部。
[0004]上述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油的浪费很多,而且弄的车间到处都是,输送器由于是单边作业,所以工作效率还是没有达到最佳。

【发明内容】

[0005]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结构简单,避免了车间到处都是油,省时省力,上油效果好,上油效率高。
[0006]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包括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横向设置有箱体,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水平设置有环型结构的输送器,分别在箱体左右两侧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输送器的两弧型端分别对应进料口和出料口外露在箱体外侧,在输送器的输送板上沿输运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托盘,托盘底部竖直固定有轴,对应轴在输送器的输送板上开设有用于轴旋转的通孔,轴穿装在通孔内,在轴下端安装有齿轮,对应齿轮在箱体侧壁上水平安装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对应托盘上方放置齿轮的区域在输运路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喷嘴设置在箱体内,每个喷嘴均安装在支管上,每根支管均与总管连接相通,总管通过支架安装在箱体内,总管的进口穿出在箱体外部,在进料口外左侧的输送器底部设置有左接油槽,左接油槽的进油端与箱体接连相通,在出料口外右侧的输送器底部设置有右接油槽,右接油槽的进油端与箱体接连相通,在箱体底部设置出油管线。
[0007]为了在确保齿轮上油效果的同时增加单位时间内上油齿轮的数量,优选所述相邻托盘之间的间距为30mm?50mm。
[0008]同上,为了在确保齿轮上油效果的同时增加单位时间内上油齿轮的数量,优选所述相邻喷嘴之间的间距为30mm?50mm。
[0009]同上,为了在确保齿轮上油效果的同时增加单位时间内上油齿轮的数量,优选所述输运路线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所述齿条为两根,分别对应设置在箱体的前后两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结构简单,由于是在箱体内进行内循环上油,加之在左接油板和右接油板作用下,避免了车间到处都是油,省时省力,上油效果好,上油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总管2、箱体3、支架4、喷嘴5、进料口6、左接油槽7、工作台8、托盘
9、轴10、齿轮11、齿条12、出油管线13、右接油槽14、输送器1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1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图2所示,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包括工作台7,工作台7上设置横向设置有箱体2,在箱体2内水平设置有环型结构的输送器14,分别在箱体2左右两侧设置有进料口 5和出料口 15,输送器14的两弧型端分别对应进料口 5和出料口 15外露在箱体2外侧,在输送器14的输送板上沿输运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托盘8,托盘8底部竖直固定有轴9,对应轴9在输送器14的输送板上开设有用于轴9旋转的通孔,轴9穿装在通孔内,在轴9下端安装有齿轮10,对应齿轮10在箱体2侧壁上水平安装有与齿轮10相啮合的齿条11,对应托盘8上方放置齿轮的区域在输运路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4,喷嘴4设置在箱体2内,每个喷嘴4均安装在支管上,每根支管均与总管1连接相通,总管1通过支架3安装在箱体2内,总管1的进口穿出在箱体2外部,在进料口 5外左侧的输送器14底部设置有左接油槽6,左接油槽6的进油端与箱体2接连相通,在出料口15外右侧的输送器14底部设置有右接油槽13,右接油槽13的进油端与箱体2接连相通,在箱体2底部设置出油管线12。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托盘8之间的间距为30_ ;所述相邻喷嘴4之间的间距为30mm ;所述输运路线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4 ;所述齿条11为两根,分别对应设置在箱体2的前后两侧。
[0020]本实施例中将输送器14设为顺时针旋转,如图2,工作台7左上角与右下角为进料端,工作台7左下角与右上角为出料端,这样就实现了双通道作业,合理的利用了现有资源,生产效率高,两对于现有技术成本很低。使用时,将需要上油的齿轮依次放置在托盘8上,再通过输送器14进行输送,在喷嘴4的作用下进行上油处理,在齿轮10和齿条11配合作用下,托盘8自由转动,从而确保了对齿轮每个方向进行上油。
[0021]上述输送器14为现有已知技术,其结构主要包括输运板(也叫输送板)、导轨、动力机构以及安装架等。
[0022]实施例二
[002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相邻托盘8之间的间距变为40mm ;所述相邻喷嘴4之间的间距变为40_。其它同实施例一。
[0024]实施例三
[00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相邻托盘8之间的间距变为30mm ;所述相邻喷嘴4之间的间距变为50_。其它同实施例一。
[0026]实施例四
[002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相邻托盘8之间的间距变为50mm ;所述相邻喷嘴4之间的间距变为50_。其它同实施例一。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包括工作台(7),工作台(7)上设置横向设置有箱体(2),其特征在于:在箱体(2)内水平设置有环型结构的输送器(14),分别在箱体(2)左右两侧设置有进料口(5)和出料口(15),输送器(14)的两弧型端分别对应进料口(5)和出料口(15)外露在箱体(2)外侧,在输送器(14)的输送板上沿输运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托盘(8),托盘(8)底部竖直固定有轴(9),对应轴(9)在输送器(14)的输送板上开设有用于轴(9)旋转的通孔,轴(9)穿装在通孔内,在轴(9)下端安装有齿轮(10),对应齿轮(10)在箱体(2)侧壁上水平安装有与齿轮(10)相啮合的齿条(11),对应托盘(8)上方放置齿轮的区域在输运路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4),喷嘴(4)设置在箱体⑵内,每个喷嘴⑷均安装在支管上,每根支管均与总管⑴连接相通,总管⑴通过支架(3)安装在箱体(2)内,总管(1)的进口穿出在箱体(2)外部,在进料口(5)外左侧的输送器(14)底部设置有左接油槽¢),左接油槽(6)的进油端与箱体(2)接连相通,在出料口(15)外右侧的输送器(14)底部设置有右接油槽(13),右接油槽(13)的进油端与箱体(2)接连相通,在箱体(2)底部设置出油管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托盘⑶之间的间距为30mm?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喷嘴⑷之间的间距为30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运路线的前后两个侧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喷嘴(4);所述齿条(11)为两根,分别对应设直在箱体(2)的如后两侧。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属于上油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齿轮出厂时的内循环上油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输送器,输送器的两弧型端外露在箱体外侧,在输送器的输送板上设置有个托盘,托盘底部固定有轴,在输送器的输送板上开设有用于轴旋转的通孔,在轴下端安装有齿轮,在箱体侧壁上安装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对应托盘上方放置齿轮的区域设置有喷嘴,在外左侧的输送器底部设置有左接油槽,左接油槽的进油端与箱体接连相通,在外右侧的输送器底部设置有右接油槽,右接油槽的进油端与箱体接连相通,在箱体底部设置出油管线。本发明结构简单,齿轮出厂时上油十分方便,省时省力,上油效果好,上油效率高。
【IPC分类】B05C5/00, B05C11/10, B05C13/02
【公开号】CN105457835
【申请号】CN201410398426
【发明人】胡维秀
【申请人】重庆和佳机械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