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7206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净化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
【背景技术】
[0002]当前社会,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私人汽车走入百姓家中,由于受到燃油品质、润滑油中的硫磷化合物以及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城市道路行驶缓慢,红绿灯较多,汽车的燃油系统很容易生成积碳和胶质,进气歧管会有灰尘油垢等。而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汽车使用中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虽然加装了三元催化器,但汽油中含硫、磷成分高,易在三元催化器表面形成一层硫、磷化学络合物;城市拥堵,汽油车频繁启动,造成发动机燃烧不充分,而不充分燃烧产物会附着在三元催化器的表面,致使三元催化器功能降低,尾气排放中氮氧化物(N O)含量超标,加剧了空气的污染,同时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旨在解决目前汽车尾气还原系统还原效率低,二次污染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15?35份;
三乙醇酰胺 15?20份;
异丙醇5?10份;
甲醇10?15份;
碳酸钠I?5份;
三聚氰胺 I?5份。
[0006]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20份;
三乙醇酰胺 17份;
异丙醇8份;
甲醇12份;
碳酸钠3份;
三聚氰胺 3份。
[0007]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所述碳酸钠和三聚氰胺的用量配比为1:1。
[0008]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本发明尾气净化剂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尾气净化问题,一部分化学制剂起到分解作用,一部分运用化学方式将引起积碳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利用。充分运用了化学方式来解决尾气净化,两种方式相互协调,其效果既快速又持久,具有尾气排放净化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15?35份;
三乙醇酰胺 15?20份;
异丙醇5?10份;
甲醇10?15份;
碳酸钠I?5份;
三聚氰胺 I?5份。
[0011 ]其中,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碳酸钠和三聚氰胺的用量配比为1:1。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1
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20份;
三乙醇酰胺 17份;
异丙醇8份;
甲醇12份;
碳酸钠3份;
三聚氰胺 3份。
[0013]实施例2
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中,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35份;
三乙醇酰胺 20份;
异丙醇5份;
甲醇15份;
碳酸钠5份;
三聚氰胺 5份。
[0014]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本发明尾气净化剂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尾气净化问题,一部分化学制剂起到分解作用,一部分运用化学方式将引起积碳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利用。充分运用了化学方式来解决尾气净化,两种方式相互协调,其效果既快速又持久,具有尾气排放净化广阔的市场前景。
[0015]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15?35份; 三乙醇酰胺 15?20份; 异丙醇5?10份; 甲醇10?15份; 碳酸钠I?5份; 三聚氰胺 I?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过氧化氢 20份; 三乙醇酰胺 17份; 异丙醇8份; 甲醇12份; 碳酸钠3份; 三聚氰胺 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钠和三聚氰胺的用量配比为1:1。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剂,按重量份比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过氧化氢15~35份;三乙醇酰胺15~20份;异丙醇5~10份;甲醇10~15份;碳酸钠1~5份;三聚氰胺1~5份。本发明尾气净化剂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尾气净化问题,一部分化学制剂起到分解作用,一部分运用化学方式将引起积碳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利用。充分运用了化学方式来解决尾气净化,两种方式相互协调,其效果既快速又持久,具有尾气排放净化广阔的市场前景。
【IPC分类】B01D53/92, B01D53/56
【公开号】CN105498536
【申请号】CN201510878080
【发明人】王长华
【申请人】佛山市中科院环境与安全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