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重力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432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高效率重力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除尘器,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率重力除尘器。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炼铁生产几乎全部使用高炉,高炉的工作过程如下:把经过加工处理的矿石、焦碳和熔剂按一定配比分批由炉顶装入,热风由高炉下部鼓入炉内,以燃烧风口前焦碳,使炉内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生产出铁水。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由于焦碳的燃烧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含尘炉气一高炉煤气。随着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钢铁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随着钢铁产能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大因素。
[0003]为了减少由于高炉煤气的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必须将高炉中引出的高炉煤气除尘处理,除去高炉煤气中的灰尘。目前各个工厂使用的重力除尘器普遍存在着结构单一、煤气进口的位置不够合理,气流在内部的流动不够充分,无法使粉尘颗粒有效地沉降等缺陷。随着钢铁企业高炉的扩容和改造,原有的高炉煤气除尘系统已不能满足除尘要求,因此对除尘系统的更新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重力除尘器,提高重力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筒体和下锥体,所述上筒体下部设置在下锥体内部,所述上筒体上部设置在下锥体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至少一根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上筒体连接,所述进气支管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所述进气支管另一端与所述下锥体的连通,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下锥体偏心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连接处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上筒体的底端高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支管包括过渡段和旋流段,所述旋流段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所述旋流段与所述下锥体连接,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
[0007]具体地,所述进气支管旋流段水平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支管的底侧高度不低于所述上筒体的底端高度。
[0009]具体地,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下锥体连接处的轴线为进气轴线,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下锥体内壁的交点到下锥体轴线的距离为进气半径,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上筒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筒体与所述进气支管半径之和,小于所述进气半径与所述进气支管半径之差。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包括两根进气支管,所述两根进气支管分别与所述下锥体相对两侧连通,从两根进气支管进入所述下锥体的气体旋流方向相同。
[0011]本发明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在重力除尘器的入口总管引出支管,在除尘器下锥体内形成横向气流,气流的横吹加强了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壁面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还可以使细小的尘粒也能够顺利清楚。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形成旋转气流,从而延长了气流在重力除尘器的停留时间,颗粒速度会逐渐下降,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向除尘器底部运动,促进了重力除尘器的气固分离。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高效率重力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发明高效率重力除尘器设置有两根进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6;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筒体I和下锥体2,所述上筒体I下部设置在下锥体2内部,所述上筒体I上部设置在下锥体2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3和进气支管4,所述进气总管3与所述上筒体I连接,所述进气支管4 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3连通,所述进气支管4另一端与所述下锥体2的连通,所述进气支管4与所述下锥体2偏心连通;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下锥体2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下锥体2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筒体I的底端。
[0017]本实施例高效率重力除尘器从进风总管中引出进风支管,在除尘器下锥体2内形成横向气流,气流的横吹加强了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壁面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还可以使细小的尘粒也能够顺利清楚。由于进气支管4与下锥体2偏心连通,横吹气流能够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形成旋转气流,从而延长了气流在重力除尘器的停留时间,颗粒速度会逐渐下降,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向除尘器底部运动,促进了重力除尘器的气固分离。
[0018]实施例2
[001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支管4包括过渡段和旋流段,所述旋流段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所述旋流段与所述下锥体2连接,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进气总管3连接。所述进气支管4旋流段水平设置。
[0020]本实施例将所述进气支管4在出口处进行变径,将管道直径缩小,从而增加了进气支管4在出口处的速度,使上升的气流形成旋转气流,能够进一步延长气流在重力除尘器中的停留时间,增强除尘效果。由于横向气流流动速度的提升,使空气中尘粒与尘粒、尘粒与器壁的碰撞作用加强,从而能够加强对细小尘粒的沉降效果。同时,进气管旋流段水平设置,使下锥体2中形成水平的旋转推力,不会产生额外的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也就不会干扰尘粒由于惯性和重力的正常沉降,只是在气体上升过程中延长其上升的时间。
[0021]实施例3
[00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6;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筒体I和下锥体2,所述上筒体I下部设置在下锥体2内部,所述上筒体I上部设置在下锥体2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3和两根进气支管4、5,所述进气总管3与所述上筒体I连接,所述两根进气支管4、5—端与所述进气总管3连通,所述两根进气支管4、5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下锥体2相对两侧连通,所述进气支管4、5与所述下锥体2偏心连通,从两根进气支管4、5进入所述下锥体2的气体旋流方向相同;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下锥体2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气管6与所述下锥体2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筒体I的底端。
[0023]本实施例的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在下锥体2的相对两侧设置进风支管,能够形成更强的旋转气流,使除尘效果更佳。
[0024]实施例4
[00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进气支管4的底侧高度不低于所述上筒体I的底端高度。所述进气支管4与所述下锥体2连接处的轴线为进气轴线,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下锥体2内壁的交点到下锥体2轴线的距离为进气半径,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上筒体I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筒体I与所述进气支管4半径之和,小于所述进气半径与所述进气支管4半径之差。
[0026]本实施例的高效率重力除尘器使进气支管4的气流沿所述上筒体I和下锥体2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导出,更容易形成旋转气流,同时,进气支管4与下锥体2轴线之间距离的限定能够使进气管的气流流动方向朝向上筒体I与下锥体2之间的空间内,避免了上筒体I的外壁或下锥体2的内壁对气流的阻挡,能够形成形状良好的选转气流,使除尘效果更好。
[002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筒体和下锥体,所述上筒体下部设置在下锥体内部,所述上筒体上部设置在下锥体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至少一根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上筒体连接,所述进气支管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所述进气支管另一端与所述下锥体的连通,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下锥体偏心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筒体的底端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包括过渡段和旋流段,所述旋流段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所述旋流段与所述下锥体连接,所述过渡段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的底侧高度不低于所述上筒体的底端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两根进气支管,所述两根进气支管分别与所述下锥体相对两侧连通,从两根进气支管进入所述下锥体的气体旋流方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旋流段水平设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下锥体连接处的轴线为进气轴线,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下锥体内壁的交点到下锥体轴线的距离为进气半径,所述进气轴线与所述上筒体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筒体与所述进气支管半径之和,小于所述进气半径与所述进气支管半径之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率重力除尘器,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下的重力除尘器不能满足高炉煤气的除尘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率重力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尘壳体包括上筒体和下锥体,所述上筒体下部设置在下锥体内部,所述上筒体上部设置在下锥体外部;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至少一根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上筒体连接,所述进气支管一端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所述进气支管另一端与所述下锥体的连通,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下锥体偏心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下锥体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筒体的底端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高了重力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还能够顺利的沉降小粒径尘粒。
【IPC分类】B01D45/04, B01D45/02, C21B7/22
【公开号】CN105536359
【申请号】CN201510919215
【发明人】靳继宝
【申请人】中冶华天南京工业炉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