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436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若不设置增效器,吸收塔内可能出现烟气及浆液分布不均,接触时间短,气液接触面不够,传质效果不佳等现象。另外,常规的烟气净化系统,无法达到小于5mg/Nm的烟尘排放要求,而且常出现石膏雨现象,影响整个净化工艺流程。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烟气净化效果好的烟气净化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烟气净化单元、吸收剂供应单元、楽液氧化单元及石膏脱水单元,所述烟气净化单元包括烟气出口烟道、除雾段、喷淋层及吸收段,所述烟气出口烟道与除雾段之间设有至少一湿式电除尘器。
[0005]进一步的,湿式电除尘器与加热风机相连。保护湿式电除尘器的电机,避免其在过高湿度下损坏。
[0006]进一步的,吸收剂供应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收段相连的浆液箱、设于管道上的第一栗体及设于浆液箱内的第一搅拌器;所述浆液氧化单元包括设于吸收段内的第二搅拌器和通入吸收段内的氧化风机;所述石膏脱水单元包括与吸收段相连的第二栗体、旋转器、稀浆箱、设于稀浆箱内的第三搅拌器、皮带过滤机及用于将稀浆箱内液体栗入吸收段的的第三栗体。
[0007]进一步的,喷淋层下方设有增效器层。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改善脱除效果。
[0008]进一步的,增效器层包括至少一组扰流部件,该扰流部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管体和设于该第一管体下方的多个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道体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增效器层改变了烟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场,抵消了部分进口不均和漩涡对流场的不利影响,使得塔内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强化了浆液与烟气的传质、传热,即使在低烟气流量下,也可保证吸收段稳定地完成气液传质,延长烟气流经路线,增加烟气与浆液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而且不会出现结垢或者堵塞等现象。
[0009]进一步的,增效器层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扰流部件,位于上方的第一扰流部件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扰流部件之间同向设置。
[0010]进一步的,增效器层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扰流部件,位于上方的第一扰流部件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扰流部件之间具有旋转角度设置。
[0011]进一步的,第一管体上设有用于将烟气分流的导流板。
[0012]进一步的,导流板呈倒V型结构。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增加了湿式电除尘器不仅将二氧化硫去除,还对烟气中的细微粉尘进行了处理,增加了排放烟气的洁净度,有效预防了 “石膏雨”、“烟羽”等现象;增效器层的设置又加大了气液接触面,增加了传质效果,使加入塔内的吸收剂达到最大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二氧化硫的去除效率和去除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最终排放入大气中烟气的污染物含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增效器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增效器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第一管体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增效器层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图1所示,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烟气净化单元、吸收剂供应单元、浆液氧化单元及石膏脱水单元。烟气净化单元包括烟气出口烟道I及自上而下设于塔体内的除雾段21、喷淋层22、吸收段23,烟气出口烟道I和除雾段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湿式电除尘器3,该湿式电除尘器3可以设置在塔体内,也可以独立设置在塔体外部,湿式电除尘器3上还连接有加热风机31。吸收剂供应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收段23相连的浆液箱41、连于管道上的第一栗体42和设在浆液箱41内用于搅拌浆液的第一搅拌器43,于本实施例中吸收剂为石灰石悬浮液。浆液氧化单元包括设在吸收段23内的第二搅拌器51和将空气通入吸收段23内的氧化风机52。石膏脱水单元包括与吸收段23底部相连的第二栗体61、旋转器62、稀浆箱63、设于稀浆箱63内的第三搅拌器64、用于输送成品石膏的皮带过滤机65及用于将稀浆箱63内液体栗入吸收段23的第三栗体66。
[0021 ]参照图2-5所示,喷淋层22的下方设有增效器层24,其包括至少一组扰流部件,扰流部件包括连接在塔体内壁的支撑梁244、连接在支撑梁244上表面的多个第一管体241及连接在支撑梁244下表面的多个第二管体242,当然对于塔径较小的塔体,扰流部件可以省去支撑梁244,直接将第一管体241和第二管体24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塔的内壁上。直径均为D的第一管体241和第二管体242分别通过卡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梁244的上下表面。相邻第一管体241之间平行布设,且距离为S,同样的相邻第二管体242之间平行布设,且距离为S,第一管体241与第二管体242的上下垂直距离为H,保证HS 3D,S:D=1-1.5,50 <D< 150mm, 50 <Sg 200mm。第一管体241与第二管体242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即第二管体242位于两相邻第一管体241之间间隙的下方位置。为了达到理想的脱硫效果,可以上下平行地设置两组扰流部件,即位于上方的第一扰流部件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扰流部件之间同向设置。也可以将位于上方的第一扰流部件与位于下方的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