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雨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2213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路面雨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包括:过滤器,其包括:第一壳体,其顶部设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剂入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底部设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废渣出口;第一滤网;分液盒;多根连接杆,其沿分液盒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隔板,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第一滤网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之间,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形的第一滤液出口;至少一根旋转轴;絮凝池,其包括:第二壳体,其顶部设置有沉降液入口,下部设置有絮凝体出口,底部设置有第二滤液出口;第二滤网;气缸;推板,其搭设在第二滤网上。本发明能除去路面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重复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也节约了资源。
【专利说明】
路面雨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社会,淡水资源贫乏,雨水是一种受污染的淡水资源,若能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既能缓解人们对淡水的需求,又能改善环境。降雨过程中,雨水受到大气、建筑物表面、室外道路等因素影响,流入市政管道或屋顶回收装置的雨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若要对雨水进行利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
[0003]现有的雨水回收装置存在着杂质分离率较低,结构复杂和操作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能除去路面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重复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也节约了资源。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包括:
[0006]过滤器,其包括:
[0007]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呈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呈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剂入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废渣出口,所述沉降液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0008]第一滤网,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呈直径较大的圆筒体形,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呈直径逐渐缩小的圆台形,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滤网的底部,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处的所述网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一滤网的内部与所述雨水入口及所述废渣出口连通,且不与所述沉降液出口连通,所述絮凝剂入口与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及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
[0009]分液盒,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为圆台形,所述分液盒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的下方,所述分液盒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的尺寸;
[0010]多根连接杆,其沿所述分液盒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盒的顶部和/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滤网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
[0011]隔板,其为圆环形,所述隔板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隔板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之间,且所述隔板的外壁和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形的第一滤液出口,所述第一滤液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0012]至少一根旋转轴,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旋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形,所述下部分为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上部分与所述下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到所述隔板的距离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滤液出口的直径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滤液出口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与所述隔板的底部齐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圆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径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凸起的内壁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隔板的顶部接触,所述上部分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到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搅拌叶到所述隔板的距离,且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限位块设置为当所述上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限位块能穿过所述第二开口 ;
[0013]絮凝池,其包括:
[0014]第二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沉降液入口,所述沉降液入口与所述沉降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絮凝体出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液出口 ;
[0015]第二滤网,其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横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体出口的最高处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体出口的最低处的高度;
[0016]气缸;
[0017]推板,其为方形,所述推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推板搭设在所述第二滤网上,所述推板与所述气缸连接,且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推板在所述第二滤网上从靠近所述絮凝体出口的一端向与所述絮凝体出口相对的一端往复运动。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推板上沿所述推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雨水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分液盒的轴线重合。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沉降液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滤网之间设置有一分液装置,所述分液装置包括:[0021 ]分液盘,其为圆形,所述分液盘与所述沉降液入口相对;
[0022]多根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中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长度的所述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沿所述分液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分液杆的长度不同,所述分液杆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盘固定连接,所述分液杆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延伸,且向下倾斜,多根所述分液杆中长度最长的所述分液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多根所述分液杆中包括四种不同长度的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沿所述分液盘的圆周方向从长到短,再从长到短地循环设置。
[0024]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电机、所述气缸、所述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至少一根旋转轴为四根旋转轴,所述四根旋转轴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四条边。
[002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发明能除去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重复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也节约了资源。
[0028]本发明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采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劳动效率。
[0029]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壳体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4]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5]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供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包括:
[0036]过滤器100,其包括:
[0037]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下部呈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上部呈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壳体110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顶部设置有雨水入口 111和絮凝剂入口 11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113,每个所述第一开口 113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开口 114,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沉降液出口 115和废渣出口 116,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处设置有电磁阀;
[0038]第一滤网12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内,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呈直径较大的圆筒体形,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下部呈直径逐渐缩小的圆台形,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下部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下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滤网12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底部,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处的所述网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内部与所述雨水入口 111及所述废渣出口 116连通,且不与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连通,所述絮凝剂入口 112与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外壁及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
[0039]分液盒13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130为圆台形,所述分液盒13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 111的下方,所述分液盒130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 111的尺寸;使雨水顺着分液盒130的锥面,在惯性作用下流至第一滤网120上。
[0040]多根连接杆131,其沿所述分液盒130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杆131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盒130的顶部和/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130;
[0041]隔板140,其为圆环形,所述隔板140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隔板140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隔板14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一滤网120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之间,且所述隔板140的外壁和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滤网12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形的第一滤液出口 141,所述第一滤液出口 141与所述第一开口 1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0042]至少一根旋转轴150,其与所述第一开口113的数量相等且——对应,所述旋转轴15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15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形,所述下部分为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上部分与所述下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叶151,所述搅拌叶151到所述隔板140的距离大于所述隔板140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滤液出口 141的直径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滤液出口 141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与所述隔板140的底部齐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圆环形的凸起152,所述凸起152的内径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凸起152的内壁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起152的底部与所述隔板140的顶部接触,所述上部分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 113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153,所述限位块153位于所述凸起152和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顶部之间,所述限位块153的底部到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顶部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搅拌叶151到所述隔板140的距离,且大于所述隔板140的厚度,所述限位块153设置为当所述上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 113时,所述限位块153能穿过所述第二开口 114;通过搅拌叶151搅拌,可使絮凝剂与第一滤液接触更均匀,需要静置时使旋转轴不旋转即可。可通过电机带动旋转轴150旋转,也可人带动旋转轴150旋转。
[0043]絮凝池160,其包括:
[0044]第二壳体170,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壳体170的顶部设置有沉降液入口 171,所述沉降液入口 171与所述沉降液出口 115连通,所述第二壳体170的下部设置有絮凝体出口 172,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液出口 173;
[0045]第二滤网161,其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内壁的横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滤网16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70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161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体出口 172的最高处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体出口 172的最低处的高度;
[0046]气缸;
[0047]推板162,其为方形,所述推板16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推板162搭设在所述第二滤网161上,所述推板162与所述气缸连接,且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推板162在所述第二滤网161上从靠近所述絮凝体出口 172的一端向与所述絮凝体出口 172相对的一端往复运动。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通过人带动推板162在第二滤网161上运动。
[0048]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推板162上沿所述推板16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内壁。即推板162的两头接触第二壳体170的内壁,这样能将第二滤网161上所有的絮凝体推至絮凝体出口 172。
[0049]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雨水入口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滤网120及所述分液盒130的轴线重合。
[0050]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沉降液入口17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70的中部,所述第二壳体170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滤网161之间设置有一分液装置180,所述分液装置180包括:
[0051 ] 分液盘181,其为圆形,所述分液盘181与所述沉降液入口 171相对;
[0052]多根分液杆182,多根所述分液杆182中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长度的所述分液杆182,多根所述分液杆182沿所述分液盘18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分液杆182的长度不同,所述分液杆182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盘181固定连接,所述分液杆182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内壁延伸,且向下倾斜,多根所述分液杆182中长度最长的所述分液杆18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70的内壁固定连接。
[0053]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多根所述分液杆182中包括四种不同长度的分液杆182,多根所述分液杆182沿所述分液盘181的圆周方向从长到短,再从长到短地循环设置。分液装置180使沉降液在第二滤网161上分布均匀。
[0054]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电机、所述气缸、所述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0055]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中,所述至少一根旋转轴150为四根旋转轴150,所述四根旋转轴150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四条边。
[0056]本发明在使用时,使限位块153对着第二开口114,将旋转轴150向上提,之后使限位块153穿过第二开口 114,转动旋转轴150,使限位块153不对着第二开口 114后,将限位块153搁置在第一壳体110的顶部,此时旋转轴150固定,旋转轴150的下部分在第一滤液出口141中,通过絮凝剂入口 112向第一壳体110中加入絮凝剂,雨水从雨水入口 111进入第一壳体110中,经分液盒130分散后,沿着第一滤网120向下流,经第一滤网120过滤后,雨水中滤出的废渣在废渣出口 116处收集,得到的第一滤液进入第一壳体110和第一滤网120之间的区域,第一滤液带着絮凝剂流过第一滤液出口 141进入隔板140底部,待隔板140底部的区域装满第一滤液后,转动旋转轴150,使限位块153对着第二开口 114,之后旋转轴150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凸起152搁置在隔板140上,将第一滤液出口 141堵住,隔板140下的第一滤液进行絮凝,之后得到的第一滤液储存在隔板140上部的区域,通过合理设计,使第一滤液不会超过第一滤网120上的网孔,避免过滤后的第一滤液又流入第一滤网120内。位于隔板140下的第一滤液絮凝完成后得到沉降液,沉降液通过沉降液入口 171流入絮凝池160中,经分液装置180进行分散后,落在第二滤网161上,沉降液中较大的杂质,即絮凝体,留在第二滤网161上,通过推板162推出絮凝体出口 172,第二滤液通过第二滤液出口 173进行收集,得到干净的雨水。
[0057]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呈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呈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雨水入口和絮凝剂入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均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沉降液出口和废渣出口,所述沉降液出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第一滤网,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呈直径较大的圆筒体形,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呈直径逐渐缩小的圆台形,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滤网的下部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第一滤网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封住所述第一滤网的底部,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低于位于最低处的所述网孔的高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的高度,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不接触,所述第一滤网的内部与所述雨水入口及所述废渣出口连通,且不与所述沉降液出口连通,所述絮凝剂入口与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及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 分液盒,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中,所述分液盒为圆台形,所述分液盒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雨水入口的下方,所述分液盒的底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雨水入口的尺寸; 多根连接杆,其沿所述分液盒的顶部和/或底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盒的顶部和/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滤网的内壁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分液盒; 隔板,其为圆环形,所述隔板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的内径相等,所述隔板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一滤网的上部和下部的交界处之间,且所述隔板的外壁和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滤网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形的第一滤液出口,所述第一滤液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至少一根旋转轴,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旋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直径较大的圆柱体形,所述下部分为直径较小的圆柱体形,所述上部分与所述下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下部分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到所述隔板的距离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上部分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滤液出口的直径相等,所述上部分的底部插入所述第一滤液出口中,且所述上部分的底部与所述隔板的底部齐平,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圆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内径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凸起的内壁与所述上部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起的底部与所述隔板的顶部接触,所述上部分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上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之间,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到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搅拌叶到所述隔板的距离,且大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所述限位块设置为当所述上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限位块能穿过所述第二开口; 絮凝池,其包括: 第二壳体,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沉降液入口,所述沉降液入口与所述沉降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絮凝体出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液出口 ; 第二滤网,其为方形,且尺寸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的横截面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高度低于所述絮凝体出口的最高处的高度,且高于或等于所述絮凝体出口的最低处的高度; 气缸; 推板,其为方形,所述推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推板搭设在所述第二滤网上,所述推板与所述气缸连接,且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推板在所述第二滤网上从靠近所述絮凝体出口的一端向与所述絮凝体出口相对的一端往复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沿所述推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触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中央,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滤网及所述分液盒的轴线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液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滤网之间设置有一分液装置,所述分液装置包括: 分液盘,其为圆形,所述分液盘与所述沉降液入口相对; 多根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中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长度的所述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沿所述分液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分液杆的长度不同,所述分液杆的一端与所述分液盘固定连接,所述分液杆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延伸,且向下倾斜,多根所述分液杆中长度最长的所述分液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分液杆中包括四种不同长度的分液杆,多根所述分液杆沿所述分液盘的圆周方向从长到短,再从长到短地循环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所述气缸、所述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旋转轴为四根旋转轴,所述四根旋转轴构成一个长方体的四条边。
【文档编号】B01D36/04GK105879490SQ20161036273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彭展忠
【申请人】彭展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