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221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框体装置、抽气装置、连接装置、第二框体装置、气缸装置、第三框体装置、支架装置、第四框体装置及排出装置,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及进气管,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横板、第一管道、第一风机、第一横杆、第一海绵块及第一竖杆,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管道、第一过滤网、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二竖杆,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第三支架、第二横杆、第三管道、第一阀门,气缸装置包括气缸、推动杆、推动板、密封环、第一弹簧、第三竖杆及第三横杆,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挡框、第二海绵块、第四管道、第二过滤网、第二弹簧,本发明能够将厂房内的空气吸入其中,然后对空气进行彻底的净化过滤。
【专利说明】
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业生产中会在厂房内产生较多的灰尘,灰尘弥漫在空气中会影响厂房内空气的质量,并且威胁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影响生产安全。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抽气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右侧的连接装置、位于所述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上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左侧的第三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左侧的第四框体装置及位于所述第四框体装置右侧的排出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进气管,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右侧的第一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一竖杆,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管道、收容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推动板、设置于所述推动板上的密封环、位于所述推动板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第三竖杆及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挡框、设置于所述挡框内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右侧的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挡框上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右侧的第四竖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五支架,所述第四框体装置包括第四框体、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方的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方的第六支架、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第三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下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排出装置包括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及位于所述排出管上方的第二连接杆。
[0007]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三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推动杆呈圆柱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呈环状,所述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半球体,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三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及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呈空心的圆锥体,所述挡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海绵块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挡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四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挡框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0014]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四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侧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海绵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七支架上设有第四海绵块,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排出管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厂房内的空气吸入其中,然后对空气进行彻底的净化过滤,然后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使得其中的灰尘含量降到最低,保证安全生产,并且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框体装置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I内的抽气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I右侧的连接装置3、位于所述连接装置3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4、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上的气缸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左侧的第三框体装置9、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9上方的支架装置6、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9左侧的第四框体装置7及位于所述第四框体装置7右侧的排出装置8。
[002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I包括第一框体11及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方的进气管12。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框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12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气管12呈竖直状,所述进气管1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2包括第一横板2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下方的第一管道2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2上的第一风机23、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3左侧的第一横杆2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2右侧的第一海绵块25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2下方的第一竖杆26。所述第一横板21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2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所述第一横板2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2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211。所述第一管道2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211且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2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23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2内。所述第一横杆24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2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机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海绵块2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2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固定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第二管道31、收容于所述第二管道31内的第一过滤网3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上方的第一支架33、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下方的第二支架34、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4下方的第二竖杆35。所述第二管道3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3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32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管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双重过滤。所述第一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3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3]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4包括第二框体4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右侧的第三支架42、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左侧的第二横杆43、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3下方的第三管道44、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44上的第一阀门45。所述第二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4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4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412,所述第四通孔411与所述第五通孔412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3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4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42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2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4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4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3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44呈水平状,所述第三管道4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44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45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44内气体的流量。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5包括气缸51、位于所述气缸51上方的推动杆52、位于所述推动杆52上方的推动板53、设置于所述推动板53上的密封环54、位于所述推动板53下方的第一弹簧55、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下方的第三竖杆56及位于所述气缸51左侧的第三横杆57。所述气缸5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下方。所述推动杆52呈圆柱体,所述推动杆52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52的下端与所述气缸4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41带动所述推动杆52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52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52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5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54呈环状,所述密封环54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54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板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54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杆5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推动板5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竖杆5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5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56的下端与所述气缸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57的右端与所述气缸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气缸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2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框体装置9包括第三框体91、位于所述第三框体81内的挡框92、设置于所述挡框92内的第二海绵块93、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93右侧的第四管道94、设置于所述挡框92上的第二过滤网9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95右侧的第二弹簧96。所述第三框体91呈空心的半球体,所述第三框体9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9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912,所述第三管道44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9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44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所述第二横杆43及第三横杆57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92呈空心的圆锥体,所述挡框9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92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凹槽921,实现与所述挡框92内的气体经过第一凹槽921进入到挡框92的外侧。所述第二海绵块9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海绵块93的侧面与所述挡框9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94呈水平状,所述第四管道9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9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9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9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95呈竖直状,所述挡框92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95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网95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簧9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框9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96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96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9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6包括第四支架61、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61上的第四横杆62、位于所述第四横杆62右侧的第四竖杆63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61下方的第五支架64。所述第四支架6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64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第四横杆62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62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62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2的右端与所述第四竖杆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63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6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4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64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4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0027]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框体装置7包括第四框体71、位于所述第四框体71上方的第五管道72、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72上的第二阀门73、位于所述第四框体71上方的第六支架74、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71内的电机75、位于所述电机75上方的转轴77、位于所述电机75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76、位于所述转轴77左右两侧的第七支架78、位于所述转轴77上方的第三海绵块79及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79下方的第一固定块70。所述第四框体7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四框体7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八通孔711及位于其侧面的第九通孔712,所述第八通孔711及第九通孔712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7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9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72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72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711且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72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73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7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五支架64与所述第五管道72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74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7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7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7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76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连接杆7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7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7呈圆柱体,所述转轴77竖直放置,所述转轴77的下端与所述电机75连接,使得所述电机75带动所述转轴77旋转,所述转轴77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海绵块7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79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海绵块79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79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79位于所述第八通孔711的下方。所述第七支架7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7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七支架78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78的一端与所述转轴7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78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七支架78上设有第四海绵块781,所述第四海绵块78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7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78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7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7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7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海绵块7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海绵块79起到支撑作用。
[0028]如图1所示,所述排出装置8包括排出管81、设置于所述排出管81上的第三阀门82及位于所述排出管81上方的第二连接杆83。所述排出管8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712且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81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82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81内的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二连接杆8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3的下端与所述排出管8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排出管81起到支撑作用。
[0029]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工业粉尘较多的厂房内。然后启动第一风机23,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进气管12内,然后经过第三通孔211进入到第一管道22内,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2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海绵块25的右侧,然后进入到第二管道31内,经过第一过滤网32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二框体41内。然后启动气缸51,使得所述推动杆52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推动板53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空气可以不断的经过第一海绵块25及第一过滤网31的过滤,当所述推动板53向下移动到所述第五通孔412的下方时,空气可以经过第五通孔412进入到第三管道44内,打开第一阀门45,使得第三管道44内的气体进入到所述第四管道94内,然后经过第二海绵块9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挡框92内,然后再次经过第二海绵块93的过滤后再经过第一凹槽921进入到所述挡框92的外侧,然后经过第二过滤网9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72内,打开第二阀门72,使得所述第五管道72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八通孔711内。然后启动电机75,使得所述转轴77带动所述第三海绵块79、第七支架78、第四海绵块781随之旋转,所述第三海绵块79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四海绵块781可以刷洗所述第四框体71的内表面,由于所述第三海绵块79呈旋转状态,使其过滤效果更好。然后空气进入到所述排出管81内,打开第三阀门82,使得气体排出,使得排出的气体为充分过滤后的,可以清除掉其中的粉尘,环保无污染。至此,本发明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抽气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右侧的连接装置、位于所述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上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左侧的第三框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左侧的第四框体装置及位于所述第四框体装置右侧的排出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及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进气管,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右侧的第一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一竖杆,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管道、收容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推动板、设置于所述推动板上的密封环、位于所述推动板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第三竖杆及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挡框、设置于所述挡框内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右侧的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挡框上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右侧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右侧的第四竖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五支架,所述第四框体装置包括第四框体、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方的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方的第六支架、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第三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下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排出装置包括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及位于所述排出管上方的第二连接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呈竖直状,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三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呈圆柱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呈环状,所述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推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半球体,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三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及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呈空心的圆锥体,所述挡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框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海绵块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挡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四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挡框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挡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保高效工业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四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侧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海绵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七支架上设有第四海绵块,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排出管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01D46/00GK105879510SQ20161042054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发明人】王杨
【申请人】王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