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2224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包括多格反应空间,所述反应空间内设有与进气管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包括椎体外壳与内锥体,椎体外壳与内椎体的间隙形成出气口;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及椎体外壳均通过支架与反应空间固定连接,所述内椎体与椎体外壳通过连接板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混合器可用于各种类型和形状的烟道以及需要进行烟气混合的设备中,采用多格的设计样式,能够很好的解决混合死角的问题,采用的逆向的喷吹方式,能够提高与烟气的混合效果,采用特有锥形喷头设计样式,能够减小烟气的阻力。
【专利说明】
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烟气的污染治理工程中,烟气与反应介质混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需要反应时间的长短和反应效率,间接影响到投资等问题。传统的烟气混合一般是气体通过各种类型的喷嘴喷射后与烟气相互混合。这种混合方式要想得到较高的反应效率,往往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流程,并且会存在死角而影响反应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具有混合效率高、所需反应时间短、反应流程短、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包括多格反应空间,所述反应空间内设有与进气管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包括椎体外壳与内椎体,椎体外壳与内椎体的间隙形成出气口。
[0005]其中,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及椎体外壳均通过支架与反应空间固定连接,所述内椎体与椎体外壳通过连接板连接。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混合器可用于各种类型和形状的烟道以及需要进行烟气混合的设备中,采用多格的设计样式,能够很好的解决混合死角的问题;采用的逆向的喷吹方式,能够提高与烟气的混合效果,采用特有锥形喷头设计样式,能够减小烟气的阻力;根据烟气类型喷头可采用多种材料或多种外形样式,满足各种烟气类型的混合需要;混合器设计紧凑,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不意图;
图2为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如图1?2所示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包括多格反应空间1,所述反应空间I内设有与进气管4连接的喷头2;所述喷头2包括椎体外壳22与内椎体23,所述椎体外壳22与内椎体23的间隙形成出气口 24。
[0011]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及椎体外壳22均通过支架3与反应空间I固定连接,所述内椎体23与椎体外壳22通过连接板5连接。
[0012]喷头2的大小、外形样式与材料、多格反应空间3的数量等可根据烟气的特性进行设计,在保证混合效率的同时能都保证混合器对烟气的适用性。
[0013]喷头2采用锥形体,能够减小烟气的阻力。气体经特有结构设计的喷头后从出气口24成锥体状发出,充满每一个烟气方格,这种设计方式保证了烟气与气体的完全混合,没有死角,采用逆向的喷吹模式能够提高混合效果,采用多格的设计样式,能够有效的解决烟气在混合时存在的死角的问题,提高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流程。
[0014]通过使用高效烟气混合器,能够有效的满足各类气体的充分混合需要,在保证高效的混合效率的前提下,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和流程,从而降低相应的设备投资等问题。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反应空间(I),所述反应空间(I)内设有与进气管(4)连接的喷头(2); 所述喷头(2)包括椎体外壳(22)与内椎体(23),椎体外壳(22)与内椎体(23)的间隙形成出气口(24)。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一种高效逆向式烟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及椎体外壳(22)均通过支架(3)与反应空间(I)固定连接,所述内椎体(23)与椎体外壳(22)通过连接板(5)连接。
【文档编号】B01D53/76GK105879625SQ20161040051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任传法, 姚日鹏, 徐冠麟
【申请人】济南清洁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