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3038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浸渍在液体中使用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该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设有直立的筒形壳体和间隔壁,间隔壁大致平行于轴向方向设置在该壳体内,并且形成在气体导入室、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边界。气体导入室和气体诱导室在壳体顶部处相互连通,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在壳体底部处相互连通,气体导入室的上表面和气体诱导室的上表面由盖板封闭,并且气体诱导室的下表面和气体排出室的下表面由底板封闭。气体导入室优选地具有比气体排出室的横截面面积大的横截面面积。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的连通孔的上边缘可以是大致平行的。封闭气体诱导室的底板和封闭气体排出室的底板优选地由单个平坦构件构成。
【专利说明】
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废水处理技术,一种已知方法是使用将杂质与水分离的膜模块。在使用这样膜模块的方法中,由于杂质堆积在膜模块的分离膜上,因此需要对分离膜进行清洁。例如使用气泡来清洁分离膜。使用气泡的技术的示例包括使用脉冲气体提升栗的膜模块系统(参见日本专利N0.4833353)。
[0003]该文献中公开的膜模块系统在使用期间被浸渍在液体中。膜模块系统将通过连续供应加压气体而产生的气泡和供给液体的高速气-液两相流体供应至膜模块,由此冲洗膜模块中的可渗透中空纤维薄膜束的表面。高速气-液两相流体含有高速移动的液体和其中所含的许多独立的小直径气泡。
[0004]引用列表
[0005]专利文献
[0006]PTL 1:日本专利N0.4833353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利用气泡来冲洗膜模块(可渗透中空纤维薄膜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泡的能量,特别是取决于气泡的动能和与中空纤维膜的接触程度。因此,利用将小直径气泡供应至可渗透中空纤维薄膜束的方法,则无法利用气泡来充分洗净可渗透中空纤维薄膜束,并且不能够实现有效清洁。为了有效清洁,需要提供能够产生大直径气泡的装置。
[0009]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能够产生大直径(大体积)气泡并且能够合适地用于清洁膜模块。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该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在浸渍在液体中时使用。该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筒状壳体;和多个间隔壁,所述多个间隔壁以大致平行于轴向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间隔壁被构造成限定气体导入室、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室和所述气体诱导室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相互连通,所述气体诱导室和所述气体排出室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并且所述气体导入室的上侧和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上侧被盖板封闭,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下侧和所述气体排出室的下侧由底板封闭。
[0012]发明的有利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大直径(大体积)气泡,并且能够适当地用于清洁膜模块。
【附图说明】
[0014][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0015][图2]图2是图1中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前视图。
[0016][图3]图3是图1中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左侧视图。
[0017]旧4頂4是沿着图2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
[0018][图5]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
[0019][图6]图6是沿着图1的C-C线截取的剖面图。
[0020][图7]图7是图1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0021][图8]图8是描述如何使用图1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9]图9是用于描述图1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剖面图。
[0023][图10]图10是用于描述图1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剖面图。
[0024][图11]图11是用于描述图1中所示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剖面图。
[0025][图12A]图12A是不同于图1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0026][图12B]图12B是沿着图12A的D-D线截取的剖面图。
[0027][图13A]图13A是不同于图1、图12A和图12B中的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0028][图13B]图13B是沿着图13A的E-E线截取的剖面图。
[0029][图14A]图14A是不同于图1、图12A、图12B、图13A和图13B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0030][图14B]图14B是沿着图14A的F-F线截取的从后侧观察到的剖面图。
[0031][图15A]图15A是不同于图1、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0032 ][图15B ]图15B是沿着图15A的G-G线截取的如从后侧观察到的剖面图。
[0033]附图标记列表
[0034]1: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
[0035]2:壳体
[0036]2A:气体导入室
[0037]2B:气体诱导室
[0038]2C:气体排出室
[0039]3:分隔壁(间隔壁)
[0040]4:第二连接孔
[0041]5:底板
[0042]7:外壁
[0043]8:盖板
[0044]10:排出管
[0045]11:排出口
[0046]12:第一连接孔
[0047]13:内壁(间隔壁)
[0048]50、51:固定构件
[0049]52:过滤膜
[0050]L:液体[0051 ]M:过滤模块
[0052]B:气泡
[0053]b:气泡
[0054]C:分裂的气泡
[0055]H:水平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6]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
[0057]本发明提供浸渍在液体时使用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该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筒状壳体;和多个间隔壁,所述多个间隔壁以大致平行于轴向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间隔壁被构造成限定气体导入室、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室和所述气体诱导室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相互连通,所述气体诱导室和所述气体排出室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并且所述气体导入室的上侧和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上侧被盖板封闭,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下侧和所述气体排出室的下侧由底板封闭。
[0058]在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中,气体从气体导入室的下侧被引入并且被储存在壳体中(即,储存在气体导入室和气体诱导室中)。而且,当进一步引入气体并且气体导入室和气体诱导室中的液位到达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时,气体诱导室中的气体作为相对较大的气泡从气体排出室排出。相对较大的气泡被排出的原因不一定清楚。可能的原因是,当气体诱导室中的气体通过气体诱导室与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移动至气体排出室时,吸引力作用在随后的气体上。
[0059]气体导入室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气体排出室的横截面面积。这允许储存在壳体中的气体被有效地即刻排出,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产生大气泡。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一定清楚,但可能是因为气体导入室与气体排出室之间的液体压力差。
[0060]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的上边缘可以形成为大致水平。利用连接孔的大致水平的上边缘,能够容易地将大量气体同时从气体诱导室引导至气体排出室,并且促进大气泡的产生。
[0061]封闭气体诱导室的底板和封闭气体排出室的底板可以由单个平板状部件形成。采用该构造,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另外,由于形成底板的平板状部件被固定到限定气体排出室的间隔壁和壳体,所以提高了间隔壁和壳体之间的固定强度,因此提高了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机械强度。
[0062]气体排出室可以被设置在壳体的平面视图的中央。采用该构造,在平面视图中,气体导入室和气体诱导室能够围绕位于中央的气体排出室来布置,并且例如气体导入室能够设置成在平面图中围绕气体排出室。因此,当从壳体下方引入气体时,气体不容易逃逸至外侧,并且能够准确地引入到气体导入室中。
[0063]壳体可以具有四个外壁,该四个外壁以矩形管的形状布置。所述多个间隔壁可以包括:四个内壁,所述四个内壁被构造成将所述气体排出室限定为矩形柱形状;和两个平行的分隔壁,所述两个平行的分隔壁被构造成限定气体导入室和气体诱导室。内壁可以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相对的外壁。分隔壁可以从所述四个内壁中的相应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内壁连续地延伸到外壁之一。置于所述两个内壁之间的内壁可以具有位于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采用该构造,能够通过组装充当基本部件的平板状部件来生产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0064]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可以用于清洁具有多个过滤膜的过滤模块。当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用于清洁过滤模块时,能够从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向过滤模块被供应大直径气泡。利用具有大浮力的大直径气泡,能够有效地洗净或摇荡过滤模块的过滤膜。因此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能够有效地清洁过滤模块。
[0065]注意,术语“大致平行”不仅指恰好平行,而且指具有在10°(优选地在5° )内的绝对角度差,并且这一点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同样地,术语“大致水平”不仅指恰好水平,而且指与水平线具有在10° (优选地在5°)内的绝对角度差,并且这一点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
[0066][本发明的实施例详述]
[0067]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实施例。
[0068][第一实施例]
[0069]图1至图11所示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在浸渍于液体L中时使用。例如如图8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被用来清洁具有过滤膜52的过滤模块M。具体地,浸渍在液体L中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储存例如从压缩机通过气体输送管(未示出)供应的气体(气泡b)。而且,当所储存气体的体积超过给定值时,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间歇地排出气体,以供应相对较大的气泡B。
[0070]如图4至图6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包括竖直设置的筒状壳体2和以大致平行于轴向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中的多个间隔壁3和13。如下所述,间隔壁3和13将壳体2的内部划分成气体导入室2A、气体诱导室2B和气体排出室2C。
[0071]壳体2具有四个外壁7,该四个外壁7布置成矩形管的形状。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包括充当上述间隔壁的四个内壁13。由内壁13形成的排出管10包括气体排出室2C,气体排出室2C具有矩形柱的形状。因此,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具有由外壁7和内壁13形成的双重筒状结构。
[0072]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诱导室2B在壳体2的顶部相互连通,气体诱导室2B和气体排出室2C在壳体2的底部处相互连通。气体导入室2A的上侧和气体诱导室2B的上侧由盖板8封闭,气体诱导室2B的下侧和气体排出室2C的下侧由底板5封闭。
[0073]作为上述间隔壁,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包括两个平行的分隔壁3,所述两个平行的分隔壁3限定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诱导室2B(参见图4)。因此,当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从气体导入室2A的下侧引入气体(气泡b)时,所引入的气体被储存在壳体2的气体导入室2A中以及被储存在气体诱导室2B中,气体诱导室2B在壳体2的顶部处与气体导入室2A连通(参见图9)。然后,当进一步引入气体并且气体诱导室2B中的液体到达气体诱导室2B和气体排出室2C之间的连接孔(该连接孔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第一连接孔12”)时,如图1O所示,壳体2中的气体经过第一连接孔12并且作为相对大的气泡B从排出管10被排出(参见图10)。
[0074]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高度(竖直长度)、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水平宽度以及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在平面图中的尺寸不受特别限制。
[0075]〈排出管〉
[0076]由如上文所述的四个内壁13和底板5形成的排出管10呈有底的管形,其中具有气体排出室2C,并且排出管10的上侧具有排出口 11(参见图6和图7)。排出管10的底板妯与封闭气体诱导室2B的下侧的底板5相同的构件形成,如下所述。
[0077]形成排出管10的内壁13由平板状部件形成,并且在平面图中设置在壳体2的中央。平板状部件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并且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使用环境,可以适当地改变平板状部件的设计。例如,平板状部件可以是合成树脂板。内壁13的平均厚度不受特别限制。
[0078]内壁13中的彼此对向的内壁设置成大致彼此平行,而内壁13中的相邻的内壁大致彼此正交。因此,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因此如下所述,内壁13设置成大致平行于相对的外壁7。注意,术语“大致正交”不仅指恰好正交,而且指在壁之间具有从80°至100° (优选从85°至95°)的角度。这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
[0079]四个内壁13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相等的长度,因此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具有方形形状。内壁13的长度和排出管10的内径不受特别限制。
[0080]四个内壁13中的一个内壁具有第一连接孔12。为了方便,具有第一连接孔12的内壁13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前内壁”,与前壁相邻的内壁13可以被称为“侧内壁”,并且与前壁的后侧相对的内壁13可以被称为“后内壁”。虽然示出了在形成前内壁13的平板状部件中钻出的第一连接孔12,但是可能的是,用来形成具有第一连接孔12的前内壁13的平板状部件比其它内壁13短,并且在高度差的基础上形成第一连接孔12。
[0081]虽然第一连接孔12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但是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孔12具有水平的上边缘。利用第一连接孔12的大致水平的上边缘,大量气体能够容易地即刻从气体诱导室2B引导至气体排出室2C,并且这促进大气泡B的产生。第一连接孔12在形状上可以是矩形。
[0082]为了形成大气泡B,第一连接孔12的上边缘的水平宽度(水平长度)优选较大。因此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孔12的上边缘的水平宽度大致等于气体排出室2C的水平宽度。
[0083]第一连接孔12的尺寸不受特别限制。第一连接孔12的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在壳体2的底部处即可。
[0084]〈壳体〉
[0085]壳体2的外壁7由平板状部件形成。用于该平板状部件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如上所述,平板状部件可以是合成树脂板。由于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与内壁13(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相同,因此这里不再描述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
[0086]壳体2的外壁7设置成大致平行于相对的排出管10的内壁13。壳体2的外壁7与排出管10的内壁13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竖直长度),并且壳体2的外壁7的上端和下端与排出管10的内壁13的上端和下端具有大致相同的竖直位置。注意,术语“大致相同”在长度上不仅表示在长度上完全一样,而且具有在不损害功能与操作的范围内的误差。这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
[0087]在平面图中,壳体2的外壁7的长度比相对的排出管10的内壁13的长度大。在壳体2中,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诱导室2B围绕排出管10布置(在平面图中)。由于关于壳体2的外壁7的长度的说明与关于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深度和水平宽度的说明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0088]壳体2与排出管10同轴地设置。也就是,壳体2被设置成使得在平面图中,壳体2的中央与排出管10的中央重合。为了方便,壳体2的与排出管10的前内壁13相对的外壁7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前外壁”。
[0089]壳体2具有上文所述的底板5,并且底板5由平板状部件形成。用于平板状部件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如上所述,平板状部件可以是合成树脂板。因为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与内壁13(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一样,因此此处不对其进行说明。
[0090]底板5固定到两个分隔壁3的下边缘、壳体2的前外壁7的下边缘以及排出管10的前内壁13的下边缘。因此,底板5气密地封闭气体诱导室2B的下侧。如图6中所示,底板5延伸至排出管10的后内壁13,并且固定到侧内壁13的下边缘和底板5的后内壁13的下边缘。因此,底板5形成排出管10的底部,并且气密地封闭排出管10的下侧。也就是,作为单个平板状部件的底板5形成封闭气体诱导室2B的底板和封闭气体排出室2C的底板。
[0091]壳体2具有形成盖的盖板8,并且盖板8由平板状部件形成。用于平板状部件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如上所述,平板状部件可以是合成树脂板。因为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与内壁13(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一样,因此此处不对其进行说明。
[0092]在平面图中,盖板8的中央具有孔。该孔成形为对应于排出口11 (气体排出室2C)。围绕该孔的部分被固定到排出管10的内壁13的上边缘。盖板8在外形上是大致方形的。盖板8在其外边缘处固定至壳体2的上边缘。因此,盖板8气密地封闭气体导入室2A的上侧和气体诱导室2B的上侧。也就是,作为单个平板状部件的盖板8形成封闭气体导入室2A的上侧的盖板和封闭气体诱导室2B的上侧的盖板。
[0093]〈分隔壁〉
[0094]如上文所述,分隔壁3将壳体2和排出管10之间的空间划分成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诱导室2B。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分隔壁3设置成大致彼此平行。分隔壁3由平板状部件形成。用于平板状部件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如上所述,平板状部件可以是合成树脂板。因为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与内壁13(平板状部件)的平均厚度一样,因此在此不对其进行说明。
[0095]分隔壁3从排出管10的一对侧壁13(8卩,与具有第一连接孔12的内壁13相邻的两个内壁13)连续地延伸到前外壁7。也就是,分隔壁3从四个内壁13中的相应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内壁连续地延伸到外壁7,并且置于所述两个内壁13之间的内壁具有第一连接孔12。在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中,如上文所述,排出管10(气体排出室2C)设置在平面图中的中央,气体诱导室2B在平面图中设置成与排出管10(气体排出室2C)相邻,并且气体导入室2A在平面图中以U形围绕排出管1设置。优选的是,该一对侧内壁13中的一个侧内壁13和从所述一个侧内壁13延伸的分隔壁3由单个平板状部件形成,并且另一个侧内壁13和从所述另一个侧内壁13延伸的分隔壁3由单个平板状部件形成。这能够减少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部件数量。另外,由于每个侧内壁13和对应的分隔壁3由相同的构件形成,因此提高了排出管10与壳体2之间的固定强度,并且提高了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机械强度。
[0096]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大于气体排出室2C的横截面面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是气体排出室2C的横截面面积的七倍。这允许壳体2中的气体被有效地即刻排出。这大概是因为气体导入室2A与气体排出室2C之间的气体界面处的液体压力差。注意,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排出室2C中的每一个的横截面面积指的是第一连接孔12的上端(或上边缘)的水平位置(由图2和图6中的H指示)处的横截面面积,并且这适用于气体诱导室2B的横截面面积,如下所述。另外,术语“上端”是指第一连接孔12的最上点,并且对应于本实施中水平设置的上边缘。
[0097]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与气体排出室2C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不受特别限制。
[0098]气体诱导室2B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小于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是气体诱导室2B的横截面面积的七倍。这允许壳体2中的气体被有效地即刻排出。气体导入室2A的横截面面积与气体诱导室2B的横截面面积的比值不受特别限制。
[0099]分隔壁3中的一个分隔壁具有气体导入室2A与气体诱导室2B之间的连接孔(该连接孔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孔4”)。能够在该两个分隔壁3中都形成第二连接孔4,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分隔壁3中的仅一个分隔壁中形成第二连接孔4。分隔壁3的高度与壳体2的外壁7和排出管10的内壁13的高度大致相同。
[0100]第二连接孔4的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只要第二连接孔4的下端在第一连接孔12的上端上方即可。
[0101]第二连接孔4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例如是矩形。虽然示出了在形成分隔壁3中的一个分隔壁的平板状部件中钻出的第二连接孔4,但是可能的是,用来形成具有第二连接孔4的分隔壁3的平板状部件比内壁13短,而且在高度差的基础上形成第二连接孔4。
[0102]第二连接孔4的尺寸不受特别限制。
[0103]第二连接孔4的内部面积(或多于一个第二连接孔4的总内部面积)与第一连接孔12的内部面积的比值不受特别限制。
[0104]〈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的操作〉
[0105]现在将描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操作。注意,下述气泡产生机构仅仅是示例和示意。根据各种部件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气泡产生机构可以略微改变,因此以下描述不一定准确反应实际气泡产生机制。
[0106]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被用于在浸渍在液体L中的同时间歇地产生相对较大的气泡B。如图9所示,气泡b陆续从气体导入室2A下方被供应,并且被储存在气体导入室2A的上部中,并进一步储存在气体诱导室2B的上部中,使得气体导入室2A和气体诱导室2B中的液位下降。
[0107]当更多的气泡I被供应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时,气体诱导室2B中的液位到达第一连接孔12的上边缘,如图1O所示。然后,当更多气泡b被供应时,气体诱导室2B中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孔12移动到气体排出室2C。因为气体的该移动导致气体诱导室2B中压力的不平衡,所以气体导入室2A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孔4流动到气体诱导室2B中。气体到气体诱导室2B中的该流动导致气体通过第一连接孔12移动到气体排出室2C中,使得最终从排出口 11排出相对较大的气泡B(参见图11)。相对较大的气泡如上文所述的那样被排出的原因不一定清楚。可能的原因是,当气体诱导室2B中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孔12移动到气体排出室2C中时,吸引力作用在随后气体上。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储存在气体诱导室2B中的气体从第一连接孔12排出时,产生了表面张力的收缩影响,或向上的液体压力作用在气体导入室2A中的液体表面上。
[0108]在相对较大的气泡B被排出之后,气体导入室2A中的液位和气体诱导室2B中的液体升高,并且气泡b陆续地被储存,如上文所述。因此再次排出相对较大的气泡B,并且相对较大的气泡B被间歇排出。
[0109]〈如何使用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
[0110]如图8所示,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设置在被浸渍于液体L中的过滤模块M下方。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用于通过将气泡B供应至过滤模块M来清洁过滤模块M。过滤模块M包括一对固定构件50和51,所述一对固定构件50和51被构造成固定所述多个过滤膜52。
[0111]当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将气泡B供应至过滤模块M时,气泡B被固定构件50分隔成多个被分隔气泡C,所述多个被分隔气泡C向上移动,同时与所述多个过滤膜52的表面相接触。被分隔气泡C具有接近所述多个过滤膜52之间距离的平均直径,并且容易地均匀分布在过滤膜52之间。因此,过滤膜52的表面能够由被分隔气泡C彻底清洁。因为被分隔气泡C比常规的微气泡更快地向上移动,所以过滤膜52的表面能够利用高洗涤压力有效地清洁。当过滤膜52如在过滤模块M中那样竖直设置时,被分隔气泡C沿着过滤膜52的纵向方向向上移动。这允许对过滤膜52的表面的更高效且有效的清洁。
[0112]〈优点〉
[0113]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从气体导入室2A的敞开的下侧引入气体(气泡b)。当气体导入室2A中的液位和气体诱导室2B中的液位达到第一连接孔12时,壳体2中的气体作为相对较大的气泡B从排出管10排出。因此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能够适于清洁过滤模块M。
[0114]能够通过组装平板状部件来生产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能够减小制造成本。此夕卜,由于气体诱导室2B的下侧和气体排出室2C的下侧由单个平板状部件(底板5)封闭,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另外,由于底板5固定到内壁13和外壁7两者,所以提高了排出管10与壳体2之间的固定强度,因此提高了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机械强度。另外,由于底板5在外壁7的下端处固定到壳体2的外壁7,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生产具有提高的固定强度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
[0115]另外,由于气体导入室2A的上侧和气体诱导室2B的上侧由单个平板状部件(盖板8)封闭,所以能够减小部件的数量。另外,由于将盖板8固定到内壁13和外壁7,所以提高了排出管10与壳体2之间的固定强度,因此提高了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机械强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排出管10和壳体2在上侧和下侧上分别通过盖板8和底板5固定,所以能够实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更高机械强度。
[0116][其它实施例]
[0117]在所有方面中,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将被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预期包括与权利要求和所述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相当的含义。
[0118]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不一定必须像这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平面图中为矩形,而是可以是例如圆筒形(在平面图中为圆形),如图12A中所示。另外,仅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可以是圆形的。在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图15A和图15B中,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相同的构造或作用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0119]虽然在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平面图中位于中央的排出管10,但是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可以例如位于端部处,如图13A中所示。可替代地,例如,如图14A中所示,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可以位于端部处并且呈细长形,以升高排出口 11,或如图15A中所示,气体诱导室2B可以位于气体排出室2C的两侧上。然而,优选的是,排出管10在平面图中位于中央,如上述实施例中那样。这允许在其底部处是敞开的气体导入室2A容易地围绕排出管10定位。因此,SP使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尺寸较小,泡末b也能够被准确地供应至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利用该构造,供应气泡b的装置能够设置在排出管10下方。因此,已经逃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I的外侧的气泡极有可能与待被清洁的过滤模块M相接触。
[0120]工业实用性
[0121]根据本发明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大直径(大体积)的气泡,并且能够合适地用于清洁例如膜模块。
【主权项】
1.一种浸渍在液体中使用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所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包括: 竖直设置的筒状壳体;和 多个间隔壁,所述多个间隔壁以大致平行于轴向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间隔壁被构造成限定气体导入室、气体诱导室和气体排出室, 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室和所述气体诱导室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相互连通,所述气体诱导室和所述气体排出室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并且 所述气体导入室的上侧和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上侧被盖板封闭,所述气体诱导室的下侧和所述气体排出室的下侧由底板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室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气体排出室的横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气体诱导室和所述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的上边缘被形成为大致水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封闭所述气体诱导室的底板和封闭所述气体排出室的底板由单个平板状部件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气体排出室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平面视图的中央部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四个外壁,所述四个外壁以矩形管的形状布置; 所述多个间隔壁包括: 四个内壁,所述四个内壁被构造成将所述气体排出室限定为矩形柱形状;和两个平行的分隔壁,所述两个平行的分隔壁被构造成限定所述气体导入室和所述气体诱导室; 所述内壁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相对的所述外壁; 所述分隔壁从所述四个内壁中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内壁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外壁之一;并且 介于所述两个内壁之间的内壁具有位于所述气体诱导室和所述气体排出室之间的连接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其中,所述间歇性气泡发生装置被用于清洁具有多个过滤膜的过滤模块。
【文档编号】B01D65/02GK106061591SQ201580010398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发明人】田中育, 森田徹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