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589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包括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圆锥面,在壳体内设有斜隔板将壳体分割为“串”型沉淀池,在壳体顶部设有圆环状的水槽,在水槽中设有圆环隔板将水槽分为进水槽和出水槽,进水槽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串”型沉淀池连通,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传动刮泥机,传动刮泥机与传动转轴连接,传动转轴通过支架与刮泥板连接,在传动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壳体底面连接的贮泥斗,贮泥斗设有排泥口。本发明将池身分为上、中、下三沉淀区,进水直接进入中、下两沉淀区,沉淀后水流上升至上沉淀区,避免了普通沉淀池的短流、存在明显死水区等现象。
【专利说明】
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沉淀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基本的工艺环节,它是利用悬浮物与水的密度差将悬浮物分离出来,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污水生化处理后常用沉淀构筑物包括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及普通辐流沉淀池等。目前,大中型污水厂多采用普通辐流沉淀池及平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近年来又出现了双层平流沉淀池及三层平流沉淀池,节省了占地和投资,但该池型仅应用于微污染水源净水处理当中,未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阶段,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普通辐流沉淀池多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方式。水流流速由池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泥斗设在池体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通过刮泥机或吸泥机排出。
[0004]普通辐流沉淀池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高,处理效率较低。平流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沉淀效率低。为节省占地、提高沉淀效率,国内许多学者对多层沉淀池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由于未能妥善解决池体结构、池内水体的流态及排泥困难等问题,造成系统运行不便、沉淀效果不稳定等现象,导致其未能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池身分为上、中、下三沉淀区,进水直接进入中、下两沉淀区,沉淀后水流上升至上沉淀区,避免了普通沉淀池的短流、存在明显死水区等现象。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圆锥面,在壳体内的腔体沿深度方向设有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均通过支柱支撑,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的中心均设有圆孔,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上沉淀区、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在壳体顶部设有圆环状的水槽,在水槽中设有圆环隔板将水槽分为进水槽和出水槽,进水槽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依次穿过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进水管与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连通,出水槽通过出水管与外部环境连通,出水槽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传动刮泥机,传动刮泥机与传动转轴连接,传动转轴通过支架与位于第一斜隔板、第二斜隔板和壳体底面上的刮泥板连接,传动转轴穿过圆孔,在传动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壳体底面连接的贮泥斗,贮泥斗设有排泥口。
[0007]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含水平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水平支架连接,连接杆穿过上沉淀区和中沉淀区,在连接杆上设有位于第一斜隔板、第二斜隔板和壳体底面上的刮泥板,在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上均设有圆环状的连接杆轨道凹槽,通过传动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绕转动转轴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刮泥板刮动上沉淀区、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底部的泥。
[0008]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转轴的底部设有搅拌叶。
[000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面锥度为120°-170°。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隔板上设有上沉淀区与中沉淀区导通的回流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上均设有防止泥进入连接杆轨道凹槽的过渡钢板,过渡钢板跟随连接杆运动过程中,将同一沉淀区上一个圆环斜隔板上的沉泥过渡到下一个圆环隔板上。
[0012]在本发明中,该沉淀池设置有多层斜隔板,使水流成层分布,避免了普通沉淀池的短流、存在明显死水区等现象。多层的沉淀区充分利用浅池原理提高了沉淀效率。根据浅层沉淀原理U = Q/A,其中u为截留速度,其值越小,可去除沉降速度越小的颗粒,出水水质越好。A为沉淀面积,多层沉淀池通过增加了沉淀面积,降低的u值,以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效率高。采用多层沉淀池需要较深的池型,克服了传统沉淀池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节省占地、同时降低建造成本。该专利的中、下沉淀区中未去除的悬浮颗粒随水流在接触絮凝区向上流动,与上沉淀区刮下的沉泥接触絮凝,形成更大的絮体(沉降速度更大),得到进一步去除。多沉淀区以及配水支管的设置,使沉淀池内水流形成内循环,各沉淀区内未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以及刮泥过程中泛起的悬浮物在接触絮凝区增大絮体后,再次进入中、下沉淀区得到沉淀去除。
[0013]在本发明中,各层沉淀池中沉泥是仅通过刮泥板刮动。然而,下沉淀区沉泥是直接被刮进贮泥斗,只有未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以及刮泥过程中泛起的少许沉泥(该两部分悬浮物后面简称下层未去除悬浮物)进入接触絮凝区。中沉淀区的沉泥全部进入接触絮凝区,其中沉降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ul即下沉淀区污水在接触絮凝区的上升水流速度)的絮体与下层未去除悬浮物接触絮凝,形成更大的絮体沉降至贮泥斗;小于该速度(Ul)的絮体继续上升与上沉淀区刮下的沉泥再次接触絮凝。上沉淀区刮下的沉泥中,沉降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u2即中、下层污水在接触絮凝区上升水流速度)的絮体会沉降至贮泥斗;沉降速度小于(u2)的悬浮物,一部分再次进入上沉淀区再次沉降(再次被刮泥板刮入接触絮凝区,如此反复,最终形成沉降速度大于(u2)的悬浮物得以去除。);一部分通过内循环进入中、下沉淀区再次沉降去除。综上所述,下沉淀区沉泥直接被刮进贮泥斗,中、上层沉泥经过接触絮凝区。
[0014]若不设置中、下沉淀区,首先,沉淀在池底的沉泥会被直接刮进贮泥斗,未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会直接随上升水流直接排出(沉淀池周边出水情况),中心出水时,会携带部分刮泥过程中泛起的悬浮物。而该沉淀池,设有中、下沉淀区,形成了接触絮凝区,中、上层刮下的沉泥对未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以及刮泥过程中泛起的悬浮物具有拦截作用以及增大絮体作用。其次,中、下沉淀区以及配水支管的设置,使沉淀池内水流形成内循环,各层中未沉降下来的悬浮物以及刮泥过程中泛起的悬浮物经过接触絮凝,增大絮体后,再次进入中、下沉淀区得到沉淀去除。
[0015]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具有以下优点:
[0016](I)池体优化。该沉淀池设置多层隔板,使水流成层分布,避免了普通沉淀池的短流、存在明显死水区等现象。
[0017](2)沉淀效率高。多层的沉淀区充分利用浅池原理提高了沉淀效率。
[0018](3)“串”型布置的刮泥板以及连接杆轨道空隙处的承托解决了多层沉淀池刮泥难的问题。
[0019](4)较深的池型,克服了传统沉淀池体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节省占地、同时降低建造成本。
[0020](5)接触絮凝作用以及内循环系统,将中、下层未能去除的悬浮物进一步去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0024]图4为图1中过渡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圆锥面,在壳体内的腔体沿深度方向设有第一斜隔板11和第二斜隔板16,第一斜隔板11和第二斜隔板16均通过支柱17支撑,第一斜隔板11和第二斜隔板16的中心均设有圆孔,第一斜隔板11和第二斜隔板16将腔体分隔为上沉淀区18、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在壳体顶部设有圆环状的水槽,在水槽中设有圆环隔板将水槽分为进水槽2和出水槽6,进水槽2与进水管3连通,所述进水管3依次穿过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进水管3通过中进水孔4和下进水孔5与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连通,出水槽6通过出水管与外部环境连通,出水槽6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传动刮泥机14,传动刮泥机14与传动转轴连接,传动转轴通过支架与位于第一斜隔板11、第二斜隔板16和壳体底面上的刮泥板9连接,传动转轴穿过圆孔,在传动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壳体底面连接的贮泥斗12,贮泥斗12设有排泥口 13。
[0026]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架包含水平支架和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8与水平支架连接,连接杆8分别穿过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在连接杆8上分别设有位于第一斜隔板11、第二斜隔板16和壳体底部上方的刮泥板9,通过传动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8绕传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刮泥板9刮动上沉淀区18、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底部的泥。所述连接杆上均设有过渡钢板22,过渡钢板22跟随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沿连接杆轨道凹槽运动过程中承接第一斜隔板或第二斜隔板圆环上的泥,防止上沉淀区的泥通过连接杆轨道凹槽进入到中沉淀区,中沉淀区的泥土通过连接杆轨道凹槽进入到下沉淀区。
[0027]本发明在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干管I进入进水槽2中,进水槽2内的污水通过进水管3分别进入到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在中沉淀区19和下沉淀区20固液分离后,水流上升,水流中未沉降下来的细颗粒,在上升过程中与上、中沉淀区刮下的絮体接触絮凝,形成较大颗粒的絮体。其中绝大多数沉降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的颗粒沉降至贮泥斗12,少数沉降速度小于上升水流速度的颗粒,一部分进入上沉淀区18再次沉淀,进一步进行沉淀分离,一部分通过回流孔7进入中、下沉淀区再次沉降。如此反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在上沉淀区最终出水通过出水槽6收集,通过出水管15排出。污水中的絮体在各沉淀区域内沉淀分离或沿途沉降,积累在各沉淀区的斜隔板上,由刮泥板9刮至贮泥斗12中收集,最终由排泥管排出。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圆锥面,在壳体内的腔体沿深度方向设有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均通过支柱支撑,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的中心均设有圆孔,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上沉淀区、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在壳体顶部设有圆环状的水槽,在水槽中设有圆环隔板将水槽分为进水槽和出水槽,进水槽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依次穿过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进水管与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连通,出水槽通过出水管与外部环境连通,出水槽与壳体内腔体连通,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传动刮泥机,传动刮泥机与传动转轴连接,传动转轴通过支架与位于第一斜隔板、第二斜隔板和壳体底面上的刮泥板连接,传动转轴穿过圆孔,在传动转轴的下方设有与壳体底面连接的贮泥斗,贮泥斗设有排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含水平支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水平支架连接,连接杆穿过上沉淀区和中沉淀区,在连接杆上设有位于第一斜隔板、第二斜隔板和壳体底面上的刮泥板,在第一斜隔板和第二斜隔板上均设有圆环状的连接杆轨道凹槽,通过传动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绕转动转轴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刮泥板刮动上沉淀区、中沉淀区和下沉淀区底部的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轴的底部设有搅拌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锥度为120°-170°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隔板上设有上沉淀区与中沉淀区导通的回流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多层辐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均设有防止泥进入连接杆轨道凹槽的过渡钢板。
【文档编号】B01D21/06GK106075967SQ20161055695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4日
【发明人】佘新, 范彩凤, 李靖, 孙礼君
【申请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