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6050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根据离心力将混合在压缩空气的气体中的冷凝水等液体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供应至工厂设备等处的压缩空气中,为了去除空气中的水分,使用冷冻式空气干燥器。所述冷冻式空气干燥器是一种装置,其将被压缩的空气的温度降至露点以下,并利用被称为废水分离器(drain seperator)的气液分离器,将含有结露水(冷凝水)的空气中的结露水分离去除,来供应干燥后的空气。
[0003]专利文献I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特征在于,在旋风式分离器中,于排气管的内侧填充密度不同的过滤材料以分离雾沫(结露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3235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为利用旋风器与过滤材料来分离雾沫的结构,但存在这样的担忧:旋流室无法保证充足的空间,利用旋风器分离后的雾沫易被卷起,污浊物等也同时被卷起,从而被过滤器所捕捉,成为过滤器堵塞的原因。
[0009]另外,过滤器部被认为会产生压力损失。特别是在高密度过滤器中的压力损失很大,巨大的压力损失对于气液分离器来说为性能上的缺点。
[0010]进一步,一般的旋风式分离器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需要使旋流室沿着轴向变长并且下部为圆锥状,需要非常大的空间。
[001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气液分离器,其在旋风器的旋流室中对于分离水(废水)的分离效率优良,且低压损、紧凑、结构简单。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分离器,是将含有废水的气体分离成前述废水与前述气体的旋风式气液分离器,其具有:上部旋流室,其导入前述气体,使旋流产生;中间旋流室,其缩窄前述旋流的流动使流速增加;及,下部旋流室,其使前述旋流的流速降低,将前述废水与前述气体分离并排出;并且,遍及前述上部旋流室、前述中间旋流室和前述下部旋流室,于这些旋流室的内壁面上配设了具有菱形孔的网状集雾器。
[0014](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液分离器,由于遍及前述上部旋流室、前述中间旋流室和前述下部旋流室,于这些旋流室的内壁面上配设了具有菱形孔的网状集雾器,因此,根据旋风器的工作原理,成为一种将气体与废水有效率地分离的气液分离器。即,成为性能优良的空气干燥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气液分离器的整体的立体图,以虚线来表不内部结构的一部分。
[0017]图2是将图1的气液分离器的内部以包含中心轴A的垂直面α进行切断而得的剖面图。
[0018]图3是对以包含图1所示的中心轴B的水平面β将气液分离器进行切断而得的剖面,自上部所观察到的剖面图。
[0019]图4是表示集雾器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将图4所示的集雾器的C部扩大而得的主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I 气液分离器
[0023]2 本体部
[0024]3 上部壳部
[0025]4 下部壳部
[0026]5 空气排出管
[0027]6 空气引入管
[0028]7 废水排出管
[0029]8 管端部
[0030]9 导流器
[0031]10 上部旋流室
[0032]11 下部旋流室
[0033]12 除雾器
[0034]13 集雾器
[0035]14 中间旋流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一边参照图式一边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0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干燥器用气液分离器I的本体部2,由上部壳部3与下部壳部4所构成,外形大致为圆筒状,上下端部为圆锥状漏斗形,内部为空洞。上部壳部3的内部构成上部旋流室10和中间旋流室14,下部壳部4的内部构成下部旋流室11。上部壳部3和下部壳部4在本体部2的中央成为嵌合结构。
[0038]另外,在上部壳部3的上端部连接空气排出管5,在上部壳部3的侧部连接空气引入管6,在下部壳部4的下端部连接废水排出管7。再者,空气排出管5和废水排出管7,与本体部2的中心轴A在同一轴上。另一方面,空气引入管6的中心轴B与中心轴A所夹的角度为直角但不交叉,保持27_(参照图3)的偏移值。即,空气引入管6的中心轴B成为以中心轴A为中心的圆的切线。
[0039]上述上部壳部3、下部壳部4、空气排出管5、空气引入管6、废水排出管7及后述的导流器(deflector#,都是由铜等比较柔软的具有可塑性的金属且可以充分承受内部气压的厚板材料制作而成,零件相互之间利用钎焊等进行组装,空气不会向外部泄漏。
[0040]图2是以包含图1所示的中心轴A的垂直面α将气液分离器I进行切断而得的剖面主视图。
[0041]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I的内部的结构如下:首先,空气引入管6自上部壳部3的侧面被贯通插入至上部壳部3的内部,管端部8在上部壳部3的内部,即在上部旋流室10内被卡止,进一步,管端部8的端面以倾斜45°的角度被切断,以向中心轴A方向开口(参照图3)。因此,由空气引入管6所进入的空气在上部旋流室10内以中心轴A为中心而形成旋流。
[0042]进一步,在上部壳部3的漏斗状上端部,空气排出管5沿着中心轴A被贯通插入至上部壳部3的内部,并在该空气排出管5的端部上配设导流器9。导流器9的中心轴与本体部2的中心轴A在同一轴上。导流器9的上部以上方为顶部成为圆锥状漏斗形,顶部的内径与空气排出管5的外径大致为相同尺寸,且为嵌合结构。
[0043]另外,导流器9的下部为圆筒状,发挥将下部旋流室11的空气引向空气排出管5的作用,且可以加快上部旋流室10的空气旋流速度并引向下部旋流室11。再者,导流器9的圆筒状部分,将上部壳部3的内壁与导流器9的圆筒部之间作为中间旋流室14。S卩,中间旋流室14位于上部旋流室10与下部旋流室11之间。
[0044]在下部壳部4的上部且位于导流器9的下方的部分,构成下部旋流室11。在下部旋流室11中,由中间旋流室14进入的空气朝向导流器9的圆筒部的内侧来改变方向。另夕卜,废水由于自身重量朝向下方。即,空气与废水(drain)在下部旋流室11内被分离。
[0045]在下部壳部4的下部,废水排出管7沿着中心轴A被贯通插入至下部壳部4的内部,该废水排出管7的端部与下部壳部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