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烘干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496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筷子烘干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上漆的烘干装置,尤其是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0003]传统的筷子工艺是手工制作,手工上漆时筷子的尾端用于捏持或工具夹持,筷子尾端表面没有上漆,手工上漆后,需要将筷子夹住进行烘干,为了防止夹持时破坏筷子表面的油漆,一般在上漆后不对筷子尾端未上漆部位进行处理,直接进行阴干或者烘干,这就需要后续的工序来处理筷子的尾端,直接切掉再补尾端油漆,浪费较大,工序较复杂,如果夹已经烘干部位进行尾端上漆和烘干,容易对筷子完好表面造成影响。
[0004]随着技术的发展,筷子加工逐渐采用机械化,尤其是筷子上漆工序,使用了机械化设备后,筷子上漆的效率显著提高。
[0005]筷子经过上漆装置后,筷子的外表附着有油漆,筷子刚从上漆箱的出口排出时,筷子外表的油漆还未干,需要对筷子进行烘干。但是要将筷子烘干需要一段时间,现有的技术中,筷子在烘干箱内始终是移动的,烘干过程中筷子移动的距离较长,因此需要较长的移动空间。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较长的空间布置筷子移动的装置,空间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设置传输带来支撑并移动筷子,同时改变传输带的走向,缩短传输带占用的空间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设置于烘干箱内,包括由驱动轴驱动的传输带,传输带分为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及连接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的过渡传输带,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回送传输带布置的空间与前送传输带所在空间的相平行。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后,回送传输带与前送传输带正好形成一个回路,筷子从起点进入到传输带上,经过传输最终还是回到起点的相邻位置,从而缩短传输带占用的空间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工人只要处于传输带的起点位置即可,兼顾筷子进入烘干装置的情况和烘干后的情况。
[0008]作为优选,过渡传输带垂直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垂直过渡传输带;过渡传输带处于前送传输带的下方位置,回送传输带处于过渡传输带的下方位置。
[0009]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为一条,回送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的起点对接前送传输的终点位置,回送传输带的起点对接过渡传输带的终点。
[0010]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水平布置。
[0011]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
[0012]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前送传输带的起点端,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
[0013]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为多条,回送传输带为多条,一条前送传输带对应一条回送传送带通过一条过渡传输带连接并作为一组,组与组之间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即相邻组的回送传输带与前送传输带之间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
[0014]作为优选,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采用相同的结构,前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子1/2长度,回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1/2长度。
[0015]作为优选,传送带采用上表面为弧形凹凸的瓦楞带,两平行的瓦楞带上的凹凸部位相一致。
[0016]作为优选,过渡传输带的横截面呈V形。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后,回送传输带与前送传输带正好形成一个回路,筷子从起点进入到传输带上,经过传输最终还是回到起点的相邻位置,从而缩短传输带占用的空间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俯视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中:1、驱动轴,2、传送带,3、前送传输带,4、过渡传输带,5、回送传输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4]实施例1: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参见附图1附图2),设置于烘干箱内,包括由驱动轴I驱动的传输带,传输带分为前送传输带3、回送传输带5及连接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的过渡传输带4,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回送传输带布置的空间与前送传输带所在空间的相平行。过渡传输带垂直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垂直过渡传输带;过渡传输带处于前送传输带的下方位置,回送传输带处于过渡传输带的下方位置。前送传输带为一条,回送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的起点对接前送传输的终点位置,回送传输带的起点对接过渡传输带的终点。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采用相同的结构,前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2,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1/2长度,回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1/2长度。传送带采用上表面为弧形凹凸的瓦楞带,两平行的瓦楞带上的凹凸部位相一致。过渡传输带的横截面呈V形。
[0025]实施例2:—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参见附图3),前送传输带为一条,回送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的起点对接前送传输的终点位置,回送传输带的起点对接过渡传输带的终点。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0026]实施例3:—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参见附图4),前送传输带为一条,回送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的起点对接前送传输的终点位置,回送传输带的起点对接过渡传输带的终点。前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前送传输带的起点端,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002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主权项】
1.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设置于烘干箱内,其特征在于传输装置包括由驱动轴驱动的传输带,传输带分为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及连接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的过渡传输带,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回送传输带布置的空间与前送传输带所在空间的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传输带垂直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垂直过渡传输带;过渡传输带处于前送传输带的下方位置,回送传输带处于过渡传输带的下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为一条,回送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为一条;过渡传输带的起点对接前送传输的终点位置,回送传输带的起点对接过渡传输带的终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水平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水平布置,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前送传输带的起点端,回送传输带的终点端高于回送传输带的起点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为多条,回送传输带为多条,一条前送传输带对应一条回送传送带通过一条过渡传输带连接并作为一组,组与组之间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即相邻组的回送传输带与前送传输带之间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7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采用相同的结构,前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1/2长度,回送传输带包括两条平行的传送带,两传送带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两传送带之间相互分离,分离的距离小于筷子子1/2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采用上表面为弧形凹凸的瓦楞带,两平行的瓦楞带上的凹凸部位相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7所述的筷子烘干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传输带的横截面呈V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烘干传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较长的空间布置筷子移动的装置,空间利用率较低的缺陷,包括由驱动轴驱动的传输带,传输带分为前送传输带、回送传输带及连接前送传输带和回送传输带的过渡传输带,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回送传输带布置的空间与前送传输带所在空间的相平行。前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回送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反,通过过渡传输带连接后,回送传输带与前送传输带正好形成一个回路,筷子从起点进入到传输带上,经过传输最终还是回到起点的相邻位置,从而缩短传输带占用的空间长度,提高空间利用率。
【IPC分类】B05D3/02, B65G37/00, B65G49/00
【公开号】CN204656885
【申请号】CN201520207097
【发明人】夏加贵
【申请人】庆元县家利竹木制品工艺厂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