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734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适用于各大洗煤厂的浮选精煤及原生煤泥的加压过滤脱水,尤其适用于选矿厂的铁精矿、铜钴矿等精矿的加压过滤脱水,属于固液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排料装置是加压过滤机的核心部件,每台加压过滤机配置一个排料装置。原有的排料装置ZL97115829.0中上仓是暂存物料的空间,上仓容积的大小与一个排料动作循环时间及单位时间的处理量、等待时间有关。一个排料动作循环时间和等待时间是一定的,单位时间的处理量与过滤面积、入料浓度、过滤物料的脱水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过滤面积大、入料浓度高、过滤物料易脱水,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大。实践证明,浮选精煤较原生煤泥易于脱水,铁矿、铜钴矿等精矿较浮选精煤易于脱水。上仓暂存容积不能满足要求时,物料堆积至排料口,导致加压过滤系统故障停车;单位时间的过滤物料,尤其是比重为精煤2倍,甚至是3倍的铁矿、铜钴矿等精矿物料,瞬间落入排料装置下的刮板输送机,易造成刮板输送机断链或压死而故障停车。
[0003]针对易过滤,单位时间大处理量的工况,常采取缩短或取消等待时间的方法,这样会提高单位时间内充气密封圈循环充放气的次数,缩短充气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加重了用户的配件维护费用及现场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也可采取同时加大上仓和下仓的容积,由于排料装置安装位置的限制,无法改变上仓和下仓的直径,只能改变上仓和下仓的高度来加大容积。目前处理铁精矿的加压过滤机配置的排料装置高达5米,如果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再加大,只能继续增加排料装置的高度,或是采用多台套小过滤面积的加压过滤机,这样势必会增加用户厂房基建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结构如图:图1、图2、图3),由排料装置1、排料装置II和闸板车组成,所述的排料装置I和所述的排料装置II各由上仓、上密封圈、上闸板、上阀体、下仓、下密封圈组成,上仓的上端与压力仓连接,上仓的下端与上阀体联接,上密封圈装在上仓的下端槽内,上闸板装在上阀体内,上闸板的上平面与上仓的下端面平行,平行距离为上密封圈充气膨胀量,上阀体的下端与下仓联接,下密封圈装在下仓的下端槽内;所述的闸板车由下闸板和液压马达驱动装置组成,下闸板的上平面与两下仓的下端面平行,平行距离为下密封圈充气膨胀量。
[0006]所述的上闸板由油缸驱动,至关闭位置时,上仓下端槽内的上密封圈充气,实现上闸板与上仓的密封;所述的下闸板由液压马达驱动装置驱动,作往复运动,至关闭位置,关闭位置处的下密封圈充气,实现下仓与下闸板上平面的密封。
[0007]所述的排料装置I初始位置为上闸板关到位,上仓下端槽内的上密封圈充气,实现上闸板与上仓的密封,处理物料落入上仓。所述的排料装置II初始位置为上闸板开到位,闸板车关到位,下仓下端槽内的下密封圈充气,实现下仓与下闸板的密封,处理物料落入下仓。这样的初始位置设置,排料装置I的下仓为暂存空间,排料装置II的上仓为暂存空间,可以节省处理物料由上仓导入下仓的时间。
[0008]所述的双排料装置排料循环工作过程:待加压过滤机运行一定时间,由电气控制依次完成:排料装置II的上闸板关到位,上密封圈充气、下仓放气、下密封圈放气,闸板车至排料装置I的正下方,排料装置II下仓中的处理物料排出到大气中;排料装置I的下密封圈充气,下仓充气,上密封圈放气,上闸板开到位,处理物料导入下仓,关上闸板,上密封圈充气,下仓放气,下密封圈放气,闸板车驱动至排料装置II的正下方,排料装置I下仓中的处理物料排出到大气中;排料装置II的下密封圈充气,下仓充气、上密封圈放气、开上闸板,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排料装置I和排料装置II共同承担单位时间的处理物料,高度尺寸减少约1/2,可以及时排出物料到大气中,避免了物料堆积至排料口导致加压过滤系统故障停车的问题;排料装置I和排料装置II交替排出处理的物料,降低了冲击强度,避免了排料装置下的刮板输送机断链或压死导致的故障停车,确保加压过滤系统的运转正常。排料装置I和排料装置II的排料动作时间,可以互为等待时间,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配件费用,降低工人更换配件的劳动强度;易过滤,单位时间的大处理量的用户,采用此结构,可避免增加排料装置的高度,或是采用多台套小过滤面积的加压过滤机而增加的厂房基建费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的主视图
[0011]图2是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主视图的A-A剖视图
[0012]图3是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主视图的B-B剖视图
[0013]图中:1-压力仓,2-排料装置1,3_充气阀,4-油缸,5-下密封圈,6-闸板车,7-排料装置II,8-上仓,9-上密封圈,I O-放气阀,11-下仓,12-下闸板,13-液压马达驱动装置,14-上闸板,15-上阀体,16-接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参照图1、图2、图3,压力仓(I)单位时间的处理物料,分别落入排料装置1(2)和排料装置II (7),通过闸板车¢)的往复运动,交替排出处理物料到大气中。
[0016]双排料装置的初始位置:装在排料装置I⑵中上阀体(15)内的上闸板(14)关到位,上密封圈(9)充气,处理物料直接落入上仓⑶;闸板车(6)在排料装置11(7)的正下方,装在排料装置II (7)中上阀体(15)内的上闸板(14)开到位,下密封圈(5)充气,处理物料直接落入下仓(11)。工作循环开始,关上闸板(14),到位时接近开关(16)发出信号,然后使上密封圈(9)充气,打开放气阀(10)放出下仓(11)中剩余的压缩空气,下密封圈(5)放气,开下闸板(12)至排料装置I (2)的正下方,排出排料装置11(7)的下仓(11)中的物料到大气中;排料装置1(2)的下密封圈(5)充气,打开充气阀(3),把压力仓(I)的压缩空气引入下仓(11)进行上下仓均压,上密封圈(9)放气,开上闸板(14)将上仓(8)中的物料导入下仓(11),关上闸板(14),到位时接近开关(16)发出信号,然后使上密封圈(9)充气,打开放气阀(10)放出下仓(11)中剩余的压缩空气,下密封圈(5)放气,闸板车(6)至排料装置II (7),放出下仓(11)中的物料到大气中;下密封圈(5)充气,打开充气阀(3),把压力仓(I)的压缩空气引入下仓(11)进行上下仓均压,上密封圈(9)放气,开上闸板(14)将上仓(8)中的物料导入下仓(11)。这样,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主权项】
1.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由排料装置1、排料装置II和闸板车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料装置I和所述的排料装置II各由上仓、上密封圈、上闸板、上阀体、下仓、下密封圈组成,上仓的上端与压力仓连接,上仓的下端与上阀体联接,上密封圈装在上仓的下端槽内,上闸板装在上阀体内,上闸板的上平面与上仓的下端面平行,平行距离为上密封圈充气膨胀量,上阀体的下端与下仓联接,下密封圈装在下仓的下端槽内;所述的闸板车由下闸板和液压马达驱动装置组成,下闸板的上平面与两下仓的下端面平行,平行距离为下密封圈充气膨胀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闸板由液压马达驱动装置驱动,作往复运动,至关闭位置,关闭位置处的下密封圈充气,实现下仓与下闸板体的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料装置I初始位置为上闸板关到位,上密封圈充气,处理物料落入上仓;排料装置II初始位置为上闸板开到位,闸板车关到位,下密封圈充气,处理物料落入下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压力仓中排出物料的双排料装置,属于固液分离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由排料装置I、排料装置II和闸板车组成,排料装置I和排料装置II各由上仓、上密封圈、上闸板、上阀体、下仓、下密封圈组成,上仓的上端与压力仓连接,下端与上阀体联接,上密封圈装在上仓的下端槽内,上闸板装在上阀体内,上阀体的下端与下仓联接,下密封圈装在下仓的下端槽内,闸板车由下闸板和液压马达驱动装置组成,下闸板的上平面与两下仓的下端面平行;有益效果是:排料装置I和排料装置II共同承担单位时间的处理物料,交替排出物料到大气中,高度尺寸减少约1/2,避免了用户的基建费用投入;及时排出物料,避免了加压过滤系统的故障停车。
【IPC分类】B01D35/00
【公开号】CN204709929
【申请号】CN201520245587
【发明人】马达昌, 薛明, 李宝华, 郭玉华, 梁吉军, 亓玉, 史晓晖, 杨震, 赵云湘, 孙昌伟, 杨道先, 张广升, 周宝花
【申请人】山东莱芜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