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2463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产品的上油和上胶通常需要在两个工位,由两台专业设备才能实现。由此,导致人工成本高、占工面积大、操作复杂。因为,产品上油后,需要人工将产品传递至上胶工位,从而占用了人力资源,并增加了人工的工作量。此外,两台专业设备需要专门设置场地来放置,占工面积大。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包括连接挤压机构、注油针筒、注胶针筒、以及控制器;
[0006]所述连接挤压机构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上套,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注入通道,所述上套具有第二注入通道,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套相配合时,所述连接挤压机构上端具有凹槽,所述第一注入通道与第二注入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0007]所述注油针筒和注胶针筒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相连接,且所述注油针筒与和注胶针筒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
[0008]所述控制器通过气道分别与所述注油针筒、注胶针筒相连通。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基底、以及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穿过所述基底和连接端设置。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基底下表面形成连接面,所述基底上表面形成装配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注油针筒或注胶针筒相连接,所述装配面与所述上套相抵靠。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连接端的上端具有若干注入口,所述若干注入口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上套的内部限定所述底座的装配空间,所述上套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底座的上端和上套的内侧壁限定所述凹槽。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注油针筒、注胶针筒分别通过各自的接头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相连接。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的改进,所述控制器还具有控制面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可一步完成产品的上油和上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为连接挤压机构中底座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连接挤压机构中上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100包括:连接挤压机构10、注油针筒20、注胶针筒30、以及控制器40。
[0023]所述连接挤压机构10包括底座11、及与所述底座11相配合的上套12。同时,所述连接挤压机构10的上端具有凹槽,该凹槽由底座11和上套12共同限定。所述凹槽用于防止待上油和上胶的产品。
[0024]如图2、3所示,所述底座11包括基底111、以及与所述基底111 一体成型的连接端112,所述底座11还具有第一注入通道,该第一注入通道穿过所述基底111和连接端112设置,并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0025]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111下表面形成连接面,所述基底111上表面形成装配面。从而,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注油针筒20或注胶针筒30相连接,所述装配面与所述上套12相抵靠。从而,当连接面连接注油针筒20或注胶针筒30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可进行上油或上胶。同时,所述连接端112位于所述装配面上,所述连接端112与所述基底111相垂直。
[002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112的上端具有若干注入口,所述若干注入口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同时,若干注入口与所述凹槽相连通。从而,油或胶经过第一注入通道和相应注入口进入所述凹槽中。
[0027]所述上套12的内部限定所述底座11的装配空间,同时,所述上套12还具有第二注入通道、以及连接口。所述装配空间可收容所述连接端112,从而,所述底座11与上套12相配合时,所述连接端112位于装配空间中,所述上套12的下端与所述装配面向抵靠。此夕卜,所述底座11与上套12相配合时,所述底座11的上端和上套12的内侧壁限定所述凹槽。
[0028]所述第二注入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此外,所述上套12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口,该连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注油针筒20或注胶针筒30,同时,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从而,连接口连接注油针筒20或注胶针筒30时,油或胶通过所述连接口进入到第二注入通道中,并对凹槽内的产品进行上油或上胶。
[0029]所述注油针筒20和注胶针筒30分别用于盛放油和胶,二者分别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10相连接,且所述注油针筒20与和注胶针筒30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从而,所述注油针筒20和注胶针筒30与所述凹槽相连通,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通过连接挤压机构10对产品进行上油和上胶。优选地,所述注油针筒20、注胶针筒30分别通过各自的接头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10相连接。
[0030]所述控制器40通过气道分别与所述注油针筒20、注胶针筒30相连通。所述控制器40还具有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可对所述注油针筒20、注胶针筒30的注油针筒20和注胶针筒30进行控制。
[00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可一步完成产品的上油和上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空间资源。
[00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包括连接挤压机构、注油针筒、注胶针筒、以及控制器; 所述连接挤压机构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上套,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注入通道,所述上套具有第二注入通道,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套相配合时,所述连接挤压机构上端具有凹槽,所述第一注入通道与第二注入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所述注油针筒和注胶针筒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相连接,且所述注油针筒与和注胶针筒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 所述控制器通过气道分别与所述注油针筒、注胶针筒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基底、以及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穿过所述基底和连接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下表面形成连接面,所述基底上表面形成装配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注油针筒或注胶针筒相连接,所述装配面与所述上套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上端具有若干注入口,所述若干注入口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的内部限定所述底座的装配空间,所述上套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和上套的内侧壁限定所述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针筒、注胶针筒分别通过各自的接头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具有控制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其包括连接挤压机构、注油针筒、注胶针筒、以及控制器;连接挤压机构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相配合的上套,所述底座具有第一注入通道,所述上套具有第二注入通道,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套相配合时,所述连接挤压机构上端具有凹槽,所述第一注入通道与第二注入通道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注油针筒和注胶针筒与所述连接挤压机构相连接,且所述注油针筒与和注胶针筒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相连通,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注入通道相连通;所述控制器通过气道分别与所述注油针筒、注胶针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胶油一体挤压装置可一步完成产品的上油和上胶,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空间资源。
【IPC分类】B05C5/02
【公开号】CN204933880
【申请号】CN201520650370
【发明人】周昱强, 李辉
【申请人】苏州千润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