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877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装备,具体是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
【背景技术】
[0002]脱硫,是指将煤中的硫元素用钙基等方法固定成为固体防止燃烧时生成S02。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按其工艺大致可分为三类:湿式抛弃工艺、湿式回收工艺和干式工艺。虽然有很多烟气脱硫方法和设备,然而少有适用于中小型锅炉的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问题,提供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烟气进口、一次储水室、水烟气混合通道、二次储水室、三次储水室、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旋风式气水分离区和烟气出口,壳体下部设有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与设置在壳体内的烟气通道I连通,烟气通道I与一次储水室连通,一次储水室与水烟气混合通道连通,水烟气混合通道与二次储水室连通,二次储水室与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连通,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与三次储水室连通,三次储水室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连通,旋风式气水分离区与壳体上的烟气出口连通。
[0005]烟气进口设置在壳体下部的侧面,壳体内底部设有与烟气进口连通的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上方设有垂直方向设置的烟气通道I,烟气通道I的最低位置低于烟气进口的最低位置。
[0006]所述的烟气通道I上方设有顶盖,烟气通道I顶部的出口为向下折返式出口,一次储水室设置在烟气通道I出口的下方,一次储水室由烟气通道I的外壁、壳体的内壁以及底部的底板构成。
[0007]所述的二次储水室设置在烟气通道I顶盖的上方,水烟气混合通道由二次储水室的外壁以及壳体内壁构成。
[0008]二次储水室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烟气通道II,烟气通道II正上方设有三次储水室,烟气通道II上方侧面设有旋风式烟气通道I,旋风式烟气通道I与二次烟气混合通道连通,二次烟气混合通道由三次储水室外壁以及壳体的内壁构成,二次烟气混合通道与三次储水室连通。
[0009]三次储水室顶部设有烟气通道III,烟气通道III正上方设有盖板,烟气通道III上方侧面设有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连通的旋风式烟气通道II。
[0010]壳体顶部设有自来水口。
[0011]壳体底部设有排灰口 ;一次储水室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 ;二次储水室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三次储水室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I ;旋风式气水分离区侧面设有检查口。
[0012]—次储水室设有水位计。
[0013]将引风机出口接到烟气进口,烟气首先进入旋风除尘区,进行烟气的第一次折返循环,除掉大颗粒烟尘。然后烟气通过烟气通道进入一次储水室,进行烟气的第二次折返循环。再通过水烟气混合通道,进入二次储水室,进行烟气的第三次折返循环。从二次储水室出来后,通过旋风式烟气通道,进入三次储水室,进行烟气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折返循环。再从三次储水室出来通过第二旋风式烟气通道进入旋风式气水分离区,最后进入烟筒达到脱硫除尘的效果和目的。在本装置中,烟气多次折返循环,除尘效果极佳。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烟气在空气正压的推动下经过多次折返脱硫达到脱硫除尘的效果。适用于不能集中供热的城市周边及农村的中小型锅炉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烟气进口,2-—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3-烟气通道I,4-一次储水室,5-水烟气混合通道,6- 二次储水室,7-烟气通道II,8-旋风式烟气通道I,9-三次储水室,10- 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1-烟气通道III,12-旋风烟气通道II,13-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4-自来水口,15-烟气出口,1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16、烟气进口 1、一次储水室4、水烟气混合通道5、二次储水室6、三次储水室9、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
10、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和烟气出口 15,壳体16下部设有烟气进口 1,烟气进口 I与设置在壳体16内的烟气通道13连通,烟气通道13与一次储水室4连通,一次储水室4与水烟气混合通道5连通,水烟气混合通道5与二次储水室6连通,二次储水室6与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0连通,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0与三次储水室9连通,三次储水室9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连通,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与壳体16上的烟气出口 I连通。
[0019]烟气进口 I设置在壳体16下部的侧面,壳体16内底部设有与烟气进口 I连通的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2,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2上方设有垂直方向设置的烟气通道13,烟气通道13的最低位置低于烟气进口 I的最低位置。
[0020]所述的烟气通道13上方设有顶盖,烟气通道13顶部的出口为向下折返式出口,一次储水室4设置在烟气通道13出口的下方,一次储水室4由烟气通道13的外壁、壳体16的内壁以及底部的底板构成。
[0021]所述的二次储水室6设置在烟气通道13顶盖的上方,水烟气混合通道5由二次储水室6的外壁以及壳体16内壁构成。
[0022]二次储水室6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烟气通道117,烟气通道117正上方设有三次储水室9,烟气通道117上方侧面设有旋风式烟气通道18,旋风式烟气通道18与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连通,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由三次储水室9外壁以及壳体16的内壁构成,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与三次储水室9连通。
[0023]三次储水室9顶部设有烟气通道11111,烟气通道IIIll正上方设有盖板,烟气通道IIIll上方侧面设有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连通的旋风式烟气通道1112。
[0024]壳体16顶部设有自来水口 14。
[0025]壳体16底部设有排灰口 ;一次储水室4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 ;二次储水室6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 ;三次储水室9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I ;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侧面设有检查口。
[0026]—次储水室4设有水位计。
【主权项】
1.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16)、烟气进口( I)、一次储水室(4)、水烟气混合通道(5 )、二次储水室(6 )、三次储水室(9 )、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0 )、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 )和烟气出口( 15 ),壳体(16 )下部设有烟气进口(1),烟气进口(I)与设置在壳体(16)内的烟气通道I (3)连通,烟气通道I (3)与一次储水室(4)连通,一次储水室(4)与水烟气混合通道(5)连通,水烟气混合通道(5)与二次储水室(6)连通,二次储水室(6)与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0)连通,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10)与三次储水室(9)连通,三次储水室(9)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连通,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与壳体(16)上的烟气出口(I)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烟气进口(I)设置在壳体(16)下部的侧面,壳体(16)内底部设有与烟气进口( I)连通的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2),一次大颗粒旋风除尘区(2)上方设有垂直方向设置的烟气通道I (3),烟气通道1(3)的最低位置低于烟气进口(I)的最低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通道I (3)上方设有顶盖,烟气通道I (3)顶部的出口为向下折返式出口,一次储水室(4)设置在烟气通道I (3)出口的下方,一次储水室(4)由烟气通道I (3)的外壁、壳体(16)的内壁以及底部的底板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储水室(6)设置在烟气通道I (3)顶盖的上方,水烟气混合通道(5)由二次储水室(6)的外壁以及壳体(16)内壁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二次储水室(6)顶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烟气通道II (7),烟气通道II (7)正上方设有三次储水室(9),烟气通道II (7)上方侧面设有旋风式烟气通道I (8),旋风式烟气通道I (8)与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连通,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由三次储水室(9)外壁以及壳体(16)的内壁构成,二次烟气混合通道(10)与三次储水室(9)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三次储水室(9)顶部设有烟气通道III (11),烟气通道III (11)正上方设有盖板,烟气通道III (11)上方侧面设有与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连通的旋风式烟气通道II (1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6)顶部设有自来水口(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6)底部设有排灰口 ;一次储水室(4)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 ;二次储水室(6)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 ;三次储水室(9)下部侧面设有排污口 III ;旋风式气水分离区(13)侧面设有检查口。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其特征在于:一次储水室(4)设有水位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装备,具体是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为了解决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问题,一种烟气正压循环往返脱硫除尘装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烟气进口、一次储水室、水烟气混合通道、二次储水室、三次储水室、二次水烟气混合通道、旋风式气水分离区和烟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中烟气在空气正压的推动下经过多次折返脱硫达到脱硫除尘的效果。适用于不能集中供热的城市周边及农村的中小型锅炉使用。
【IPC分类】B01D53/48, B01D53/78, B01D50/00
【公开号】CN205109279
【申请号】CN201520440870
【发明人】李星科, 李星旺, 李效清, 徐有宁
【申请人】李星科, 李星旺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